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貯(拼音:zhù)是漢語一級通用漢字(常用字) [1]  。“貯”字具體產生時間不詳,有人認為最早見於甲骨文,其古字形像容器裏裝着“貝”(表示財物),有儲存、收藏之義 [2]  。貯的本義為藏、貯藏。古書中也指貯存的財物。
(基本信息主要來源:《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 [3]  、漢典網 [4] 
中文名
拼    音
zhù
注音字母
ㄓㄨˋ
平水韻部
上聲六語 [5] 
部    首
總筆畫數
4+4
造字法
會意字形聲字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繁體字
異體字
𡪄、𫎓
統一碼
基本區 U+8D2E
五    筆
MPGG
倉頡碼
BOJM
鄭    碼
LOWA
四角碼
7381₂
字    級
一級(1118) [1]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甲骨文有字形作圖1、圖3,學術界對此字見解不一,有人釋為“貯”,有人釋為“”,當然也不能排除“貯”和“賈”都是由這一類字形演化而來的可能。 [6] 
釋為“貯”的一方認為,從該甲骨文字形來看,它的四周像一個“匣子的四壁”(即“”字的古體,讀為“zhù”,與現在簡化字的“寧(níng)”字只是字形相同,其他沒有任何關係),裏面放着“”在古代象徵擁有的財富。圖3的字形則把“貝”放在“寧”外面。它是一個形聲字兼會意字,意為積聚、囤積。“寧”也兼表音的字。也有人認為“寧”是“貯”的古字,最早的“寧”字像上下及兩旁有柱,中空可貯物的容器或處所,後來加了“貝”旁就形成了的形聲字“貯”。商金文的字形與圖1的甲骨文字形基本相同。西周金文字形基本沿襲圖3的甲骨文字形,寫作上下結構。小篆結構發生了一點變化,即由原來的上下結構變為左右結構,“貝”字變成了一個偏旁。繁體“貯”(圖7)字沿襲了小篆的形體結構。新中國成立後,“貝(繁)”類推簡化為“貝”。因“寧”已簡化為“寧”,為避免混淆,又將音zhù的“寧”簡化為“㝉”,字遂作“貯”。 [2]  [7-8]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儲存;收藏。
store
《呂氏春秋·樂成》:“我有田疇,而子產賦之;我有衣冠,而子產貯之。”
貯備;貯存;貯藏
把東西放在器具裏;盛。

《四分律·衣揵度之三》:“某甲比丘命過,所有衣缽、坐具、針筒、盛衣貯器,此住處現前僧應分。”

停放,安置。

《南史·梁邵陵攜王綸傳》:“忽作新棺木,貯司馬崔會意。”
王安石《三月十日韓子華招飲歸城》詩:“雀眼塗金銀篾籠,貯在當庭呼舞娃。”

通“”。等待。
wait
《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飾新宮以延貯兮,泯不歸乎故鄉。”

名詞
指儲存的財貨。

《漢書·貨殖傳·子贛》:“子贛既學於仲尼,退而仕衞,發貯鬻財曹魯之間。”

唐時圖籍副本之一。

《新唐書·百官志二》:“以甲乙丙丁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貯。”

[9-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六】【貝部】直呂切(zhù)
積也。從貝,寧(zhù)聲。 [11] 

説文解字注

積也。
段注:此與寧(zhù)音義皆同。今字專用貯矣。《周禮》注作𡪄。俗字也。
從貝,寧聲。
段注:直呂切,五部。 [12] 

廣韻

丁呂切,上語端 ‖寧聲魚部(zhù)
貯,居也。積也。丁呂切。九。
【校釋】丁呂切,上字為端母字,知端類隔。 [13]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貯·康熙筆畫:12 ·部外筆畫:5
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並音䘢。《説文》:積也。《玉篇》:藏也。《廣韻》:居也。《公羊傳·僖三年》:無貯粟。《前漢·食貨志》: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
又與〔⿰寧著〕、褚同。《周禮·地官·廛人注》:謂貨物〔⿰寧著〕藏於市中。《釋文》:〔⿰寧著〕本或作貯,又作褚,皆同。
又同著。《史記·貨殖傳》:積著之理。注:著,張呂反。寧著。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4]

書寫提示

貯字書寫筆順 貯字書寫筆順
“貝”窄“㝉”寬,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㝉”高。“貝”,ㄇ寫在橫中線部位。“㝉”,“宀”居右上格,第二筆點在豎中線;末筆橫從“貝”下側起筆,寬度與“宀”相當。 [3] 

書法欣賞

隸書(董邦達) 隸書(董邦達)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o
王力系統
t
ǐa
董同龢系統
t
jaɡ
周法高系統
t
iaɣ
李方桂系統
t
rjagx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
i̯wo
擬音/王力系統

ȶ
ǐo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
jo
擬音/周法高系統

ʈ
io
擬音/李方桂系統

jwo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
ǐo
[15]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八語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丁呂切
ȶjo
集韻
上聲
八語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展呂切
ȶiɔ
韻略


上聲




丁呂切

增韻


上聲




直呂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魚模
撮口呼

全清

tʂiu
中州音韻


去聲
魚模




張恕切

洪武正韻

上聲
四語


全濁
直呂切
dʒ‘y
分韻撮要

陽上
第四諸主著
穿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4-21]
  • 2.    徐中舒著.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4.01:702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462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9-18]
  • 5.    平水韻 六語  .搜韻[引用日期2020-04-21]
  • 6.    賈作林.“貯”、“賈”源流考[J].甘肅高師學報,2014,(第4期).39-41
  • 7.    駢宇騫,張文路編著.國人必知的2300個漢字常識[M].瀋陽:萬卷出版公司,2009.07:356
  • 8.    鍾紅丹, 鄧飛. “?”字補釋[J]. 樂山師範學院學報, 2015,(10):52-55
  • 9.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172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704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855
  • 12.    辭書查詢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4-21]
  • 13.    餘乃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57;730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182
  • 15.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