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貨幣銀行學

(2010年李敏編寫、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貨幣銀行學》是2010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敏。
中文名
貨幣銀行學
作    者
李敏
出版時間
2005年1月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頁    數
312 頁
ISBN
7-309-03924-6
定    價
32 元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字    數
374千字

貨幣銀行學內容簡介

本書是金融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全書分為九章,從貨幣與貨幣制度開始闡述,對商業銀行、其他金融機構以及社會公眾在金融市場上如何運用各類信用工具進行投資融資活動作了由淺入深的論述。利率為什麼是衡量各類金融資產成本與收益的指標,中央銀行如何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影響或改變人們的貨幣需求,適應經濟的增長,均作了詳盡分析。對經濟活動過程中出現的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現象,並由此產生的各主要學派理論,作了系統的論述與分析比較。為幫助讀者理解一些抽象的經典理論,每章後都附有案例分析。本書適合高校財經類專業師生和實務工作者使用。 [1] 
本書突出對金融學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介紹和基本管理技能的傳授,力求規範化、準確化、簡潔化。在系統介紹成熟的金融理論過程中,緊密結合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理論聯繫實際,及時總結了我國金融改革中的經驗教訓。本書條理清晰、結構分明、由淺人深、層層推進,介紹了國內外金融理論和實踐的最新動態。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經濟管理類專業本科學生的基礎課教材,也可作為工商管理碩士和其他金融機構管理人員的參考讀物。

貨幣銀行學圖書目錄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 貨幣的本質、職能與形式
一、 貨幣的本質與職能
二、 貨幣形式的發展
第二節 貨幣本位制的演化
一、 貨幣制度與構成
二、 貨幣本位制的演化
第三節 貨幣的現代衡量
一、 貨幣的構成
二、 劃分與衡量的意義
第四節 貨幣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一、 利用貨幣的職能促進經濟發展
二、 貨幣在各種經濟變量中的紐帶作用
案例分析
第二章 信用
第一節 信用的產生與發展
一、 信用的產生
二、 信用的發展
第二節 信用的形式
一、 商業信用
二、 銀行信用
三、 國家信用
四、 消費信用
五、 國際信用
第三節 信用工具
一、 短期信用工具
第四節 利息與利率
一、 利息與利率的概念
二、 利率的種類
三、 利率與證券的關係
四、 利率的結構
五、 利率決定的主要理論
六、 利率在經濟活動中的作用
案例分析
第三章 金融市場
第一節 金融市場融資方式
一、 金融市場定義
二、 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
第二節 金融市場的分類與組織結構
一、 金融市場的分類
二、 金融市場的組織結構
第三節 貨幣市場
一、 貨幣市場上的各種短期信用工具
二、 中央銀行對基準利率的定位
三、 回購協議中的國債正回購與逆回購
四、 票據貼現在貨幣市場中的作用
第四節 資本市場
一、 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聯繫
二、 股票市場
三、 中長期債券市場
四、 抵押貸款市場
第五節 外匯市場
一、 外匯市場的匯率機制
二、 外匯的需求與供給
三、 影響匯率變動的因素
五、 外匯市場的結構
第六節 金融衍生品市場
一、 期貨市場
二、 期權市場
三、 互換市場
第七節 各市場之間的聯繫
一、 利率、匯率與商品價格變動在市場間的傳遞
二、 金融市場是經濟趨勢的領先指標
第八節 金融深化與創新
一、 金融深化
二、 金融創新
三、 發展中國家金融深化與創新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商業銀行
第一節 交易費用和信息不對稱
一、 交易費用
二、 信息不對稱——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第二節 現代銀行制度的產生和發展
第三節 商業銀行的業務
一、 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二、 負債業務
三、 資產業務
四、 中間業務
第四節 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
一、 銀行負債業務的金融創新
二、 銀行資產業務的金融創新
三、 表外業務的拓展
四、 全球一體化現象
第五節 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與收縮
一、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準備金
二、 商業銀行創造存款貨幣的前提條件
三、 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創造的過程
四、 商業銀行多倍緊縮存款的過程
五、 存款乘數
第六節 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
一、 商業銀行的經營方針
二、 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基本原則
三、 利率風險管理
四、 中間業務的管理
第七節 商業銀行的監管
一、 存款保險
二、 對資本和資產的限制
三、 對資產質量和管理質量的監管
四、 信息披露
五、 防止過度競爭
六、 銀行業與證券業的分業經營
案例分析
第一節 存款性金融機構
一、 儲蓄信貸協會
二、 儲蓄互助銀行
三、 信用合作社
第二節 非存款性金融機構
一、 金融公司
二、 共同基金
三、 養老基金
四、 保險公司
五、 證券公司
第六章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
第一節 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一、 中央銀行產生的客觀經濟基礎
二、 中央銀行的發展
三、 中國中央銀行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中央銀行的性質與職能
一、 中央銀行的性質
二、 中央銀行的職能
第三節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
一、 中央銀行的資產負債表
二、 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與基礎貨幣之間的關係
第四節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
一、 貨幣政策與社會總供求均衡
二、 貨幣政策的目標體系
三、 貨幣政策的最終目標
五、 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
六、 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
七、 貨幣政策的時滯效應與貨幣政策的執行原則
案例分析
第七章貨幣需求理論
第一節 貨幣需求的涵義及其影響因素
一、 貨幣需求
二、 貨幣需求的決定因素
第二節 傳統的貨幣數量論
一、 現金交易説
二、 現金餘額説
第三節 凱恩斯的貨幣需求理論
第四節 凱恩斯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一、 交易性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二、 預防性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三、 投機性貨幣需求理論的發展
第五節 現代貨幣數量理論
一、 弗裏德曼的貨幣需求函數
二、 弗裏德曼貨幣需求函數的特點
三、 弗裏德曼理論與劍橋方程式及凱恩斯理論
案例分析
第八章 貨幣供給
第一節 貨幣供給及其特性
一、 貨幣供給與貨幣供給量
二、 名義貨幣供給與實際貨幣供給
三、 貨幣供給的特性
第二節 基礎貨幣與貨幣乘數
一、 基礎貨幣的定義
二、 基礎貨幣的公式
三、 基礎貨幣與貨幣供給量的關係
四、 基礎貨幣的供給
五、 我國基礎貨幣的投放渠道
六、 貨幣乘數
第三節 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分析
一、 中央銀行可以操縱的因素
二、 銀行和其他存款機構決定的因素
三、 工商企業和消費者所能影響的因素
四、 政府的決定因素
第四節 內生與外生貨幣供給理論
一、 外生的貨幣供給理論
二、 內生的貨幣供給理論
三、 中國貨幣供給的內生性與外生性的問題
第五節 貨幣均衡與社會總供求
一、 貨幣均衡與非均衡的含義
二、 貨幣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內在聯繫
三、 貨幣供給的產出效應
案例分析
第九章 通貨膨脹與通貨緊縮
第一節 通貨膨脹的定義與測度
一、 通貨膨脹的定義
二、 通貨膨脹的測度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類型與成因
一、 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二、 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
三、 供求混合型通貨膨脹
第三節 通貨膨脹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
一、 通貨膨脹的社會效應
二、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三、 通貨膨脹、失業與菲利浦斯曲線
第四節 通貨膨脹的治理
一、 貨幣政策
二、 財政政策
三、 收入政策
四、 供給政策
五、 其他政策
第五節 通貨緊縮理論
一、 通貨緊縮的定義
二、 消費不足論
三、 倫敦學派的投資過度論
四、 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論
五、 費雪的“債務—通貨緊縮”理論
六、 克魯格曼的通貨緊縮理論
主要參考文獻
[1] 
參考資料
  • 1.    簡介  .復旦大學出版社[引用日期201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