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流動性偏好理論

鎖定
流動性偏好理論是經濟學家凱恩斯提出的一種短期利率決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利率由貨幣供求決定。利率與貨幣需求同向變動,與貨幣供給反向變動。
中文名
流動性偏好理論
外文名
Liquidity Preference Theory
概念實質
人們對貨幣的需求
學術觀點
利率決定理論
動    機
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
相關知識
需求曲線、供給曲線等

流動性偏好理論理論簡介

流動性偏好理論學術觀點

利率決定理論
凱恩斯認為利率是純粹的貨幣現象。因為貨幣最富有流動性,它在任何時候都能轉化為任何資產。利息就是在一定時期內放棄流動性的報酬。利率因此為貨幣的供給和貨幣需求所決定。凱恩斯假定人們可貯藏財富的資產主要有貨幣和債券兩種。
利率取決於貨幣供求數量,而貨幣需求量又是基本取決於人們的流動性偏好。如果人們偏好強,願意持有的貨幣數量就增加,導致貨幣的需求大於貨幣的供給時,利率上升;反之,偏好弱時,對貨幣的需求下降,利率下降。因此利率是由流動性偏好曲線與貨幣供給曲線共同決定的,貨幣供給曲線M由貨幣當局決定,貨幣需求曲線L=L1+L2是一條由上而下由左到右的曲線越向右越與橫軸平行。當貨幣供給線與貨幣需求線的平行部分相交時,利率將不再變動(該情況下被稱為流動性的陷阱)即無論怎樣增加貨幣供給,貨幣均會被存儲起來,不會對利率產生任何影響。

流動性偏好理論概念釋義

是指人們寧願持有流動性高但不能生利的貨幣,也不願持有其他雖能生利但較難變現的資產的心理。其實質就是人們對貨幣的需求,我們可以把流動性偏好理解為對貨幣的一種心理偏好。人們流動性偏好的動機有三種:交易動機預防動機投機動機。其中,因交易動機和預防動機帶來的貨幣需求與利率沒有直接關係,它是收入的函數,並且與收入成正比;而投機動機帶來的貨幣需求則與利率成反比,因為利率越高人們持有貨幣進行投機的機會成本也就越高。

流動性偏好理論知識簡介

流動性偏好理論需求曲線

在凱恩斯流動性偏好理論中,導致貨幣需求曲線移動的因素主要有兩個,即收入增長引起更多的價值儲藏,併購買更多的商品,物價的高低通過實際收入的變化影響人們的貨幣需求。

流動性偏好理論供給曲線

凱恩斯假定貨幣供給完全為貨幣當局所控制,貨幣供給曲線表現為一條垂線,貨幣供給增加,貨幣供給曲線就向右移動,反之,貨幣供給曲線向左移動。

流動性偏好理論變動因素

所有上述這些因素的變動都將引起貨幣供給和需求曲線的移動,進而引起均衡利率的波動。

流動性偏好理論利率影響

凱恩斯在指出貨幣的投機需求是利率的遞減函數的情況下,進一步説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時,貨幣的投機需求將趨於無窮大。因為此時的債券價格幾乎達到了最高點,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債券價格就會下跌,債券購買就會有虧損的極大風險。於是,不管中央銀行的貨幣供給有多大,人們都將持有貨幣,而不買進債券,債券價格不會上升,利率也不會下降。這就是凱恩斯的"流動性陷阱"。在這種情況下,擴張性貨幣政策對投資、就業和產出都沒有影響。
凱恩斯學派利率決定理論糾正了古典學派忽視貨幣因素的偏頗,然而它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將儲蓄與投資等實際因素完全不予以考慮,這顯然也是不合適的。現在普遍接受的較有説服力的是“IS-LM”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