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貨幣推動力

鎖定
貨幣推動力是指貨幣對社會再生產所具有的啓動、誘導和推進的力量與作用。貨幣推動力思想是馬克思研究商品與貨幣、貨幣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所總結出來的重要貨幣思想。
中文名
貨幣推動力 [1] 
類    型
經濟術語

貨幣推動力思想

馬克思在考察社會總資本的流通過程中貨幣資本所起的作用時指出:其一,貨幣資本,“它表現為發動整個過程的第一推動力”,“資本主義的商品生產,——無論是社會地考察還是個別地考察,——要求貨幣形式的資本或貨幣資本作為每一個新開辦的企業的第一推動力和持續的動力”在這裏,馬克思提出了貨幣是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思想。貨幣出現於社會再生產的始牆,預付貨幣資本是整個社會再生產得以順利進行的第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其二,“由於週轉期間的長短不同和週轉期問兩個組成部分——勞動期間和流通期間——的比例不同,必須不斷以貨幣形式璜付和更新的那部分預付資本價值與它所推動的生產資本即連續進行的生產規模之問的比例,也就不同”由於週轉期間的長短不同,推動生產資本所必要的貨幣資本量也就有大有小。週轉期間劃分為勞動時間流通時間,就要求增加那種在貨幣形式上潛在的或暫歇的資本嗡。在這裏,馬克思提出了貨幣是經濟發展持久推動力的思想,指出一定生產規模的連續進行要不斷以一定量的貨幣形式來推動,闡明瞭適度的貨幣數量是推動經濟健康發展的關鍵。
馬克思關於貨幣推動力思想的兩個主要觀點,即第一推動力和持久推動力的觀點,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從質與量的結合上揭示了貨幣與經濟、貨幣流通商品流通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揭示了貨幣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關於第一點,馬克思曾作過如下解釋,“商品生產以商品流通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現為貨幣,以貨幣流通為前提。但是,由此決不能得出結論説,資本執行職能的範圍,生產的規模,?就其絕對的界限來説,是由執行職能的貨幣資率的大小決定的。”貨幣運動從屬於真實經濟運動,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這就是貨幣推動力質的規定性。在這點上,貨幣是被動的,貨幣只是經儕發展的外在、從屬因素。作為經濟發展的推動力,必須有被推動的經濟運行實體。
關於第二點,馬克思曾作過如下解釋,。至於那個部分地充當流通手段,部分地充當貯藏貨幣的貨幣價值,既然它已經存在,已經取得,它就同勞動力、生產出來的生產資料和財富的自然源泉並存。不能把這種貨幣價值看成是限制這些東西的。通過它轉化為生產要素,?生產規模就能擴大。同時強阿,“歷時較長範圍較廣的事業,要求在較長時間內預付較大量的貨幣資本”。在這裏,我們要注意馬克思強調的貨幣與社會財富並存、較長時間的事業需要較多貨幣量的思想,明確貨幣是經濟發展的持久推動力。貨幣數量的適度與否,對經濟發展的健康與否,有直接的影響貨幣流通對商品流通有巨大的反作用,這就是貨幣推動力量的規定性在這點上.貨幣是積極的、主動的,貨幣發揮推動力的作用,可以不受預付資本量的限制.作用程度是可以伸縮、變化的。
從質與量兩個方面全面理解馬克思的貨幣推動力思想,將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啓迪:
其一,啓迪我們在實踐中必須正確處理好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之間的關係。對於貨幣推動力及貨幣流通的作用,我們既不應誇大,也不應忽視。誇大貨幣作用,對於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投資消費規模失控、經濟增長過旺等問題的解決.就容易過分強調在貨幣上、在流通領域裏作文章,以為只要閘住貨幣關口,問題就可迎刃而解,而忽視從發展生產根本上來解決問題,結果會出現“一刀切”、“治標不治本”等問題,給經濟正常發展帶來不應有的震動與阻礙;忽視貨幣作用,認為貨幣無非是蒙在生產上的一層“面紗”,對生產不會有實質影響.就會忽視貨幣流通對經濟的反作用,影響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充分利用,結果同樣會影響和阻礙經濟的正常發展。
其二.啓迪我們必須重視對貨幣數量問題的研究。貨幣數量是貨幣流通的核心.是貨幣推動力的關鍵,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經濟變量。貨幣數量的變動對國民經濟中其它許多重要經濟變量的變動有直接的影響。貨幣量投放過多.社會總需求隨之擴張,經濟趨於過熱.物價上漲貨幣量過於緊縮,社會總需求殖之萎縮,市場疲軟,經濟不景氣.效益下降。研究貨幣數量,目的就在於揭示向流通界投放的貨幣量必須控制在貨幣流通規律客觀要求的範圍內。沒有適度的貨幣數量對流通領域進行投放與收縮,就談不上對經濟發展的推動。
其三,啓迪我們必須注意發揮好貨幣對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貨幣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器。我們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善於利用貨幣這一調節經濟的有力槓桿,發揮好貨幣的推動力作用。儘管貨幣的質與量是統一的,其社會功能是同時存在與發揮作用的,但在不同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總可以進行具體分析,掌握好發揮貨幣推動作用的力度。當經濟發展不景氣之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貨幣的價值尺度支付手段的功能.使貨幣的第一推動力得以充分發揮當經濟發展過速之時,我們要特別注意貨幣的流通手段和貯藏手段的功能,保持量的適度.使貨幣的持久推動力得以充分體現。 [1] 

貨幣推動力前提條件

馬克思在構造他的社會再生產的理論大廈時,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這就是“假設”和“限界”方法的運用。這種方法,同樣也是我們認識貨幣推動力的一把鑰匙。那麼,貨幣推動力的前提條件是什麼呢?這隻要我們翻閲一下《資本論》第二卷第三篇中“貨幣資本的作用”的敍述位置以及《資本論》第二卷在整個三卷《資本論》的邏輯結構,特別是它與第一卷的有機聯繫上,就不難找到答案。據我的初步考察,構成貨幣推動力的前提條件主要有如下幾點:
前提之一:貨幣假定。一般都是假定為金幣或稱足值貨幣。這一點,馬克思明確指出:“在整個第二卷中,我們所説的貨幣,是指金屬貨幣夕不包括象徵性的貨幣。”
前提之二:經濟限界。貨幣投放,在生產中,其作用就很明顯,效果直接;但在社會再生產中它必須在經濟限界內活動。在《資本論》第二卷第三篇中,馬克思着重分析論述了再生產的條件:在簡單再生產公式中,(Iv+m)=Iv,既是最低限界,又是最高限界;在擴大再生產公式Iv(+m)>l。中,既含有最低限界,也具有最高限界。超過這些公式所確定的經濟限界,貨幣推動力就會導致社會產品的過剩或不足。
前提之三:合理分配。作為貨幣資本,它必須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購買生產資料,一部分購買勞動力。“因此,必須一開始就估計到這一點,並按照適當的比例準備好。換句話説,生產資料的數量,必須足以吸收勞動量,足以通過這個勞動量轉化為產品。”這是一方面,是就其生產的角度説的;另一方面夕就再生產的角度來説,還得注意各生產過程在再生產過程中的平行性、相繼性和循環的特點,將貨幣資本在各部類間、產業間乃至行業間進行合理分配,引導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
前提之四:市場假設。貨幣資本換成生產要素,生產要素轉化為產品之後,貨幣推動力最後就由市場實現來顯現。“這裏不但假定商品是按照它們的價值出售的,而且假定這種出售是在不變的情況下進行的。”。可見,市場實現問題,是貨幣推動力的一個重要前提。 [1] 

貨幣推動力作用機理

貨幣推動力的作用機理可以從縱向與橫向兩個方面分析。
首先,從縱向上看,貨幣推動力隨着商品經濟的發達程度,在量上表現出差異。從這個角度考察,曾有人把它劃為七個階段。但我認為,它基本上應是三個階段:一是簡單再生產階段;二是擴大再生產階段;三是超限界(失控)再生產階段。貨幣處在階段不同,它所發揮的推動力也就不一樣。
1.簡單再生產階段。這是指生產在原在規模上進行階段。在這個階段貨幣僅僅是媒介。為滿足商品流通的需要,充當商品交換原媒介。它對經濟運行的推動力僅僅表現在使交換順利進行的媒介作用上。所以,這階段貨幣推動力是不很明顯的。
2.擴大再生產階段。這是指生產規模在擴大的條件下重複進行階段。在這個階段,貨幣的推動力表現明顯,並且表現出不斷增大的趨勢。在貨幣媒介作用的基礎上,貨幣資本量的擴大,促進生產規模的擴大;生產規模的擴大,又增大了貨幣資本量的積累。貨幣資本投入量的再度擴大??這樣循環反覆,貨幣推動力實際上起着“酶”的酵素作用,從而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在這個階段,還由於貨幣資本的規模效益,貨幣的推動力更加明顯。至於內涵的擴大再生產,並不要求相應的增加貨幣資本的投入。但在內涵擴大再生產完成後,增大貨幣資本量的投入其推動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
3.超限界(失控)再生產階段。這個階段指再生產不僅擴大再生產的平衡條件不能滿足,更談不上滿足簡單再生產和流通的實現條件,社會總產品的價值補償和實物替換(即實現)問題得不到解決。在這個階段,貨幣的推動力表現複雜,主要有如下幾種情況:(1)由於社會再生產不是按比例進行,貨幣的推動,增大了實現問題的難度。(2)貨幣推動力衰弱。貨幣本身不是實際再生產的要素。只有與貨幣相對應的物質資料的存在,貨幣推動力才得以顯現。在實現困難情況下,貨幣與物質資料的交換比例發生變化。所以,在這階段,貨幣推動力的力度和作用方向上都發生了變化。
其次,從橫向上看,貨幣推動力是一個多元的概念。由於它的作用力點不同,其效應也就不一樣。歸納起來,有如下幾個方面:
1.對社會生產規模的推動。貨幣對經濟的推動,是以生產規模外延式擴大為主要特徵的。馬克思指出:“商品生產以商品流通為前提,而商品流通又以商品表現為貨幣,以貨幣流通為前提;商品分為商品和貨幣的這種二重化,是產品表現為商品的規律”。馬克思在這裏把商品生產過程抽象為兩股流,即商品流和貨幣流,最初,貨幣是在商品交換中產生和為商品流通服務的,但隨着生產的目的由使用價值轉化為價值,貨幣由交換的中介變成了過程的起點。這時,貨幣的作用不僅是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而且變成了商品生產和流通規模擴大的先決條件和催化劑。貨幣隨着g量的的增加並形成G量,再轉化為追加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投入企業從而推動社會生產規模的擴大。
2.對社會物價水平的推動。貨幣推動力在這方面的表現,主要是兩點:(1)貨幣推動力在微觀經濟實體的生產效率不高或者為負時,貨幣所代表的生產要素就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這就不能使潛在的產出轉化為實際的產出。這樣,原來與物質資料相對應的同等的貨幣,將隨着實際產出的減少而貶值。(2)無論是簡單再生產還提擴大再生產,只要各生產部門不能按照社會需要的比例進行,只要社會總產品不能全部順利實現,貨幣的推動力就會使得原來失衡的比例更加失衡,生產中過剩與不足並存,貨幣難與社會商品相對應,這樣就產生對物價水平的推動,促其上漲。
3.對社會商品有效供給能力的推動。與第二點相反,貨幣投放促使生產要素的最佳組合,滿足再生產條件,各部門按比例生產,貨幣推動力的發揮對社會財富的增長,其正相關關係是顯而易見的。“商品在流通中的運動不過是瞬息間的要素,而在流通中不息奔走卻成為貨幣的職能。”貨幣聯接流通的始點和終點夕形成周而復始的再生產。在貨幣作為流通的永動機的職能上,推動着社會商品有效供給能力的提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