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財政拖累

鎖定
財政拖累是指資本主義國家財政因收入增加而出現預算盈餘,對經濟進一步發展所起的阻礙作用。西方國家一些凱恩斯主義者,把累進所得税看作是資本主義經濟的“內在穩定器”,其理由是,所得税會隨國民收入的增減而自動伸縮。在經濟增長的上升階段,由於税收收入自動增加,而財政支出又很少受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因此政府預算自動出現盈餘,這意味着財政收入的增長減少了整個經濟中的資本積累量,致使經濟無法達到充分就業或妨礙經濟增長。 [1] 
中文名
財政拖累
外文名
fiscal drag
年收入
20000美元
收税起點
5000美元
税級攀升
Bracket creep

目錄

財政拖累例子

假使某人一年收入為20000美元,當時收税起點為5000美元以上收税20%,這樣他一年繳税為(20000-5000)x0.2 = 3000美元,即收入的15%。現在假使由於通貨膨脹,其收入上漲5%,至21000美元,但政府將税收起點上調2%(即5100美元以上收税20%),那麼他今年將繳税(21000-5100)x0.2=3180美元,即收入的15.14%。這樣使得收入中繳税比例提高,導致財政拖累。

財政拖累政治影響

雖然採用指數連動税級(Index-linked Tax Brackets)可以克服(賬面的)財政拖累,但這可能會引起政治上的不滿。這是由於很多投票人對財政拖累並不知曉,政府因此會更偏向僅僅每幾年人工調整税收水平,雖然這樣會引起實際收入的下降,但納税人反而會認為政府實際提供了更多税務優惠。
然而有時當財政拖累發生時,即使税收級別不便,也會導致税收收入的上升。例如愛爾蘭就是如此,這是由於該國從近年來歐洲央行的低利率貨幣政策受益,經濟增長可觀。
參考資料
  • 1.    何盛明. 財經大辭典: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