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貞(拼音:zhēn)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貞最早和“”是同一字,“鼎”在卜辭借用為貞卜的貞。後來在“鼎”的基礎上加“卜”分化出“貞”。“貞”後來又假借為“堅貞”或“有操守”之意,如:堅貞不屈。另外,在封建社會中的一種壓迫婦女的道德觀念,專指婦女不能改嫁為“貞”,就是所謂“貞節”。 [2-3] 
中文名
拼    音
zhēn
繁    體
部    首
⺊、貝
五    筆
HMU [4] 
倉    頡
YBO [4] 
鄭    碼
IDLO [4] 
筆    順
豎、橫、豎、橫折、撇、點
字    級
一級(編號:0412)
平水韻
下平聲·八庚 [5] 
總筆畫
2+4;4+2
四角碼
2180₂
統一碼
8D1E [4] 
注音字母
ㄓㄣ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字形結構
上下結構
異體字
鼑、𠨀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2]
“貞”最早與“鼎”同字,作圖1、2。“鼎”是古代的一種炊具,也是一種禮器。甲骨文的“鼎”就是對這一類器物的描摹。甲骨文中鼎字大量地被借用作貞,其前辭的固定格式“某某卜某貞”、“某某卜貞”、“某某卜,在某貞”等都離不開貞。為了區別這一用法,後期甲骨文在“鼎”的基礎上加上“卜”造了“鼑(貞)”字,如圖3。《説文解字》:“貞,卜問也……一曰,鼎省聲。”明顯見《説文》所引京房説帶出部分貞字正確的演化線索,彌足珍貴。“鼑(貞)”字最先見於商代,就是在鼎上加上形旁卜,此後西周甲骨文、金文、春秋金文都接受了此種結構。戰國時主流結構的最大變化是聲旁鼎遠離象形,簡化,下部的構件由原來的“鼎”變成“貝”。“鼎”變為“貝”的大致流程為圖A-圖E。非主流變化也是在這種演變大勢下進行的。鼎或作圖F、圖G、圖H(鼎足近似為皿),或作圖I,或成貝形(圖11,復加金為形旁)。《説文》整理為從卜從貝,實際貝是由鼎省變而成,表示鼎聲。楷書作繁體作圖14,簡化作貞。 [2]  [6-7] 
“貞”本義是占卜、卜問的意思。所以在甲骨文中把占卜的人稱為貞人。在古人眼內,這些占卜的人都是品行端正的人,所以“貞”字又引申為言行一致,端正,如成語“堅貞不屈”。在封建社會里,把婦女死了丈夫而守節稱為貞女,要為她樹貞節坊。這裏的“貞”就是品行端正,忠貞不屈。 [8]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zhēn
(舊讀zhēng)
動詞
卜問;占卜。
divine
《周禮‧春官‧天府》:“季冬,陳玉,以貞來歲之媺惡。”
貞卜
指遵守信約。

晉·陸機《演連珠》:“足於性者,天損不能入;貞於期者,時累不能淫。”

竹木等植物經寒不凋。

唐·儲光羲《貽劉高士別》詩:“每言竹柏貞,嘗輕朝士玩。”

匡正;整肅。

南朝宋·謝靈運《佛影銘》:“曉爾長夢,貞爾沈詖。”

指對賦税的減省。

清·韓菼《贈江南巡撫湯潛庵先生》詩:“有明戰爭,天降之禍,厥賦未貞,王道為頗。”

擔當,承受。

《尚書‧洛誥》:“公既定宅,伻來,來視予卜,休,恆吉。我二人共貞。”

徵收。

通志‧食貨一》:“其司、冀、雍、華……等州,貞綿絹及絲,其餘郡縣少桑蠶處,皆以麻布充。”

名詞
《易》卦的內卦。即下三爻。

《尚書‧洪範》:“曰貞,曰悔。”
《左傳‧僖公十五年》:“《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

舊時稱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等的道德觀念。
chaste
《管子‧五輔》:“為人夫者,敦懞以固;為人妻者,勸勉以貞。”
明·徐霖《繡襦記‧逼娃逢迎》:“我這煙花中守不得貞,撇不得清。”
貞女;貞淑;貞烈
正軌,正道。

《尚書‧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貞。”
貞度;貞則
君長,首領。

《老子》:“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下下,最低的等級。

《尚書‧禹貢》:“厥田惟中下,厥賦貞。”
漢書‧地理志上》:“厥田中下,賦貞,作十有三年乃同。”

規定。

《墨子‧旗幟》:“五兵各有旗,節各有辨;法令各有貞。”

正楷,楷書。

宋·劉克莊《丞相忠定鄭公行狀》:“上遇羣臣,於公特厚,每初度,必親御翰墨,或聖制,或古作,貞草間出。”

形容詞
忠於自己所信守的原則;堅定不變。
firm;
loyal;
faithful
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信而見疑,貞而為戮。”
明·方孝孺《家人箴‧慮遠》:“貧賤而不可無者,志節之貞也;富貴而不可有者,意氣之盈也。”
忠貞;堅貞;貞節
誠信。

《論語‧衞靈公》:“子曰:君子貞而不諒。”
漢·揚雄《太玄‧交》:“冥交於神齊,不以其貞。”

端方正直。
honest;
upright;
right
《逸周書‧諡法》:“不隱無屈曰貞。”
唐·皎然《詩式‧辨體有一十九字》:“放詞正直曰貞,臨危不變曰忠。”
堅固;堅緻。
hard;firm
晉·傅玄《杖銘》:“杖正杖貞,身正心安,不安則傾,不貞則危,傾危之變,厥身以隨。”
《韓詩外傳》卷四:“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暢於筋骨,貞於膠漆,是以君子務為學也。”

穩定;安定。

《易‧蠱卦》:“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晉·陸機《演連珠》:“牽乎動則靜凝,系乎靜則動貞。”

良善;美好。

漢·桓寬《鹽鐵論‧錯幣》:“故山澤無徵,則君臣同利;刀幣無禁,則奸貞並行。”
晉·陸機《輓歌詩》之一:“卜擇考休貞,嘉命鹹在茲。”

正(與偏斜相對)。

戰國·屈原《離騷》:“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通“”。主幹。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9]  《現代漢語詞典》 [10]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卜部】陟盈切(zhēng,今讀zhēn)
卜問也。從卜,貝以為贄。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説。 [11] 
【註釋】①贄(zhì):初次拜見尊長時的禮物。這裏泛指禮物。②京房:西漢今文《易》學京氏學的創始人,本姓李。京氏學宣揚“天人感應”。

説文解字注

“卜問也”注:《大卜》:“凡國大貞。”大鄭雲:“貞,問也。”國有大疑,問於蓍龜。後鄭雲:“貞之為問。問於正者。必先正之,乃從問焉,引易師貞丈人吉。”
“從卜貝”注:會意。
“貝”注:此字今補。
“㠯為贄”注:説從貝之意。
“一曰鼎省聲。京房所説”注:一説是鼎省聲,非貝字也。許説從貝,故鼎下曰“貞省聲”。京説古文以貝為鼎,故云“從卜,鼎聲”也。陟盈切,十一部。 [12] 

廣韻

陟盈切,平清端 ‖ 貞聲耕部(zhēng,今讀zhēn)
貞,正也。陟盈切。六。 [13]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部】 貞;部外筆畫:2
古文:𠨀
《唐韻》陟盈切。《集韻》《韻會》知盈切,並音禎。《説文》卜問也。從卜,貝,以為贄。徐曰:《周禮》有大貞禮,謂卜人事也。
又《易·乾卦》:元亨利貞。疏:貞,正也。又《文言》:貞者,事之幹也。《書·太甲》: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疏:天子有大善,則天下得其正。
又《書·洪範》:曰貞,曰悔。傳:內卦曰貞,外卦曰悔。
又《禮·檀弓》:故謂夫子貞惠文子。疏:諡法,外內用情曰貞。
又《釋名》:貞,定也。精定不動惑也。
又木名。《本草》:女貞,木名。蘇頌曰:女貞,負霜葱翠,故貞女慕其名。一名冬青。 [14]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演示

“貞”字書寫演示 “貞”字書寫演示
“⺊”,首筆豎寫在豎中線。“貝”,“ㄇ”頂部在橫中線上方;豎撇從田字格中心起筆。 [3]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陟盈切
ȶjɛŋ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四清

開口呼
三等
全清
知盈切
ȶiæŋ
中原音韻

陰平
庚青

齊齒呼

全清

tʂiəŋ
中州音韻


平聲
庚青





知聲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八庚


全清
諸成切
tʃiəŋ
分韻撮要

陰平
第七英影應益






[15]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t
i̯ĕŋ
王力系統
t
ǐeŋ
董同龢系統
t
jeŋ
周法高系統
t
ieŋ
李方桂系統
t
rjing
西漢



東漢





jieng


jieng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庚耕清青

jieŋ
北魏後期北齊
庚耕清青

jieŋ
齊梁陳北周隋
庚耕清青

jieŋ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ȶ
i̯ɛŋ
擬音/王力系統

ȶ
ǐɛŋ
擬音/董同龢系統

ȶ
jɛŋ
擬音/周法高系統

ʈ
iæŋ
擬音/李方桂系統

jäng
擬音/陳新雄系統

ȶ
ǐɛŋ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聲母和韻母用國際音標標註;各方言點的字音以當地城區中老年人口音為依據,僅作參考
方言類別
方言點
聲母及韻母
調值
調類
官話(北京官話)
北京
tʂən
55
陰平
官話(冀魯官話)
濟南
tʂəŋ
213
陰平
官話(中原官話)
西安
tʂẽ
21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武漢
tsən
55
陰平
官話(西南官話)
成都
tsən
44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合肥
tʂən
212
陰平
官話(江淮官話)
揚州
tsən
21
陰平
晉語
太原
tsəŋ
11
平聲
吳語
蘇州
tsən
44
陰平
吳語
温州
tseŋ
44
陰平
湘語
長沙
tsən
33
陰平
湘語
雙峯
tiɛn
55
陰平
贛語
南昌
tsən
42
陰平
客家話
梅縣
tsən
44
陰平
粵語
廣州
tʃɪŋ
55/53
陰平
粵語
陽江
tʃɪŋ
33
陰平
閩語(閩南語)
廈門
tsɪŋ
55
陰平
閩語(閩南語)
潮州
tseŋ
33
陰平
閩語(閩東語)
福州
tiŋ
44
陰平
閩語(閩北語)
建甌
teiŋ
54
平聲
(參考資料:《漢語方音字彙》 [16]  、漢典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12-19]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267
  • 3.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49
  • 4.      .漢典[引用日期2018-08-17]
  • 5.    平水韻 八庚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0-12-19]
  • 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與應用中心,華東師範大學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編.中國文字研究 第19輯[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02:104-114
  • 7.    何金松著.漢字文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624-627
  • 8.    顏煦之著. 一字一世界 Y-Z[M]. 北京:台海出版社, 2012.10:174.
  • 9.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10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47
  • 10.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09:1661
  • 11.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453
  • 12.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472-473
  • 13.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191.
  • 14.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81
  • 15.    貞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0-12-19]
  • 16.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彙(第二版重排本)[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06:28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