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魯西亞戰役

鎖定
貝魯西亞戰役,公元前4世紀發生在波斯帝國的戰役。
名    稱
貝魯西亞戰役
參展方
波斯帝國、阿爾塔薛西斯二世

貝魯西亞戰役多事之秋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
公元前4世紀,波斯帝國長期處於阿爾塔薛西斯二世的治下。這位君主在總體上偏向文治,對於戰爭並不熱衷,自身也沒有什麼軍事才能。僅僅是依靠帝國的體量優勢,擺平了弟弟小居魯士的叛亂(庫那克薩戰役)。接着又利用希臘人之間的內鬥,以《大王和約》榮升為整個希臘世界的國際糾紛仲裁者。
公元前4世紀 波斯帝國版圖縮水為圖中的紫色和紫紅色狀態 公元前4世紀 波斯帝國版圖縮水為圖中的紫色和紫紅色狀態
但在他統治的末期,一系列形式各異的內部混亂開始接連爆雷。在西方的小亞細亞半島,由於不願意接受大王的裁軍命令,數位總督發動了起義。風波一度蔓延到更靠東方的亞美尼亞,顯示出上述地區的自主性傾向。在習慣於叛亂的埃及,當地人已經建立起自己的新王朝。然後利用鎮壓軍將領間的不和,將波斯大王的鎮壓軍趕了出去。同時,阿爾塔薛西斯二世還要面對自己的後宮問題。強勢的母親與倔強的王后相爭,給了他以很大精神打擊。
近代歐洲人筆下的 兩位阿爾塔薛西斯大王 近代歐洲人筆下的 兩位阿爾塔薛西斯大王
年輕的奧克斯王子,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嶄露頭角。在父親的統治生涯後期,他曾經參與了失敗的埃及再征服作戰。父親死後,奧克斯更名為阿爾塔薛西斯三世,殺死了自己幾乎所有的親戚,又鎮壓了各總督的叛亂。
他的外交官用鉅額資金收買了雅典底比斯,讓叛亂者麾下的希臘傭兵回國。隨即,這場被稱為總督起義的大規模叛亂,就在波斯王室大軍面前被平定。
前351年,阿爾塔薛西斯三世試圖再次征服埃及來,又告失敗,撤軍回來的路上,他得到了總督們再次謀叛和腓尼基塞浦路斯人發起叛亂的消息。更讓他惱火的是,先前還忙於自保的埃及人,已經派出艦隊向所有叛亂者都送去了資金或希臘僱傭軍。若不能採取鐵腕手段彈壓,那麼波斯帝國的西部半壁將立即瓦解。
阿爾塔薛西斯將一支單獨的雅典僱傭軍派到塞浦路斯,將島上的謀逆者狠狠鎮壓一番。
奧克斯繼位前後 小亞細亞的多位總督宣佈叛亂 奧克斯繼位前後 小亞細亞的多位總督宣佈叛亂
但在腓尼基的重要城市--西頓波斯人卻被守軍擊敗了兩次。其骨幹力量並非當地市民,而是由埃及法老奈科坦尼布二世(內克塔內布二世)派來的數千僱傭軍。負責指揮的將領,是來自羅德島的門託耳。阿爾塔薛西斯三世便繼續消耗國庫,一面穩住雅典和斯巴達人,一面從底比斯阿戈斯亞洲伊奧尼亞地區花錢招募新希臘僱傭軍。最後,他帶着號稱30萬人的海陸軍圍攻西頓,門託耳戰敗被俘,整座城市遭到了搶劫和血洗。
暴虐的波斯大王明白,以上這些叛亂全都有一個核心支持者--埃及。如果不再次征服尼羅河流域,那麼由孟菲斯宮廷資助的叛軍將源源不斷地冒出來。因此在公元前343年,他直接帶着平定腓尼基地區的主力,開始自己的又一次埃及遠征。

貝魯西亞戰役傳統的河道帝國

法老奈科坦尼布二世的頭像 法老奈科坦尼布二世的頭像
公元前4世紀的埃及,由一批具有國際戰略眼光的君主所統治。其中也包括了鋭意進取的末代法老奈科坦尼布二世(內克塔內布二世)。
通過總結幾百年來的外敵入侵教訓,他們深刻意識到埃及需要大範圍利用地中海各地的希臘人。這一正確的決策,幫助他們數次擊敗了波斯帝國。儘管在公元前6世紀的首次入侵中,埃及軍隊裏就不乏大量的希臘士兵服役,但其數量和質量都無法同後來的幾次相提並論。希臘商人也積極參與尼羅河流域的水運貿易,甚至開發出了當時非常罕見的羅德島-埃及直航路線。這些成果都幫助了晚期的埃及法老,讓他們獲得足以同外部先進勢力抗衡的步兵和海軍。
無論對手是亞述或波斯 埃及人都依賴希臘傭兵 無論對手是亞述或波斯 埃及人都依賴希臘傭兵
只是在更深層次方面,埃及的保守性異常頑固。包括老奈科坦尼布二世在內的眾多開明法老,都限制希臘人在埃及的生活範圍。除了尼羅河三角洲西側的小城瑙克拉提斯外,其他地方都不會對渴望土地的軍事移民開放。至於規模更為龐大的埃及本土軍隊,也沒有及時向希臘和波斯人學習。他們的武器有所改進,但組織方式和戰術佈置進步不多。顯然,這是法老們為了壓制國內競爭者而做出的精密計算。畢竟,遠離故土的客卿和番兵,往往在統治者眼裏比本土人更可靠。
於是,晚期的古埃及文明就如同是一個患有精神分裂的病人。少數上層靠着尼羅河提供的豐厚產出,在國際舞台上施展手腕。但對如何真正提升國內水準卻很不熱心。數目有限的外族傭兵,是他們確保擊敗本土挑戰者的優勢武器。龐大的傳統人口,又是他們用來制衡僱傭兵集團的戰略性資源。如果對手只是一個體量與自己相當的普通國家,法老們的策略或許會非常好。但當站在對立面的敵人換成了全力以赴的波斯帝國,埃及人的結構性劣勢就將一覽無遺。
埃及古都孟菲斯的復原圖 埃及古都孟菲斯的復原圖
當意識到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進攻意圖後,奈科坦尼布也習慣性的向多次增援埃及的希臘城市發出了邀請函。但孟菲斯城的説客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希臘城市都已經被波斯人的真金白銀所收買。這些通過數百年時間積累的鉅額儲備,足以瞬間瓦解一個小型國家。尼羅河流域的農業產量再高,也不可能和掌握着世界貿易大頭的波斯相抗衡。退而求其次的他們,就只能在即將爆發的戰爭中,依賴那些已經在埃及定居的希臘裔士兵。能夠補充新生力量的口岸,只剩下了在希臘世界裏相對滯後的昔蘭尼地區。
最終,奈科坦尼布用昔蘭尼援軍和本土希臘人,湊出了20000人的部隊。此外,他還從臨近的利比亞地區招募了20000僱傭軍,配合自己的60000埃及本土士兵作戰。當然,如此龐大的兵力,應當是計算了輔兵。
在缺乏強力外援的情況下,埃及人也無力組織大規模的先進海軍,只能勉強維持一支使用平底船的內河水軍。加上主要城鎮都分佈在尼羅河兩岸,進一步稀釋了原本就不多的機動兵力。
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區域 完全以尼羅河為中樞 古埃及文明的核心區域 完全以尼羅河為中樞

貝魯西亞戰役泰山壓頂式打擊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銀幣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的銀幣
阿爾塔薛西斯的波斯大軍,同樣面臨巨大的後勤困難。因為從敍利亞沿海南下,會經過許多氣候乾旱的沙漠邊緣地帶。數量龐大的軍隊,會在缺衣少食之餘,再面臨飲水缺乏問題。但因為有眾多希臘城市的協助,這次遠征的過程比預想的要輕鬆許多。
14000人的希臘僱傭軍由他們的家鄉城市提供補給。商船可以從黑海地區進口糧食,再繞過小亞細亞半島的海岸去往羅德島。經過短暫的休整,再開往陸上部隊會經過的任何港口。波斯君主和他的主力陸軍,只需要從西頓出發,沿着海岸線抵達同樣是重要港口的推羅,就足以獲得一大批糧草供應。加上巴比倫尼亞和敍利亞本地的物資儲備與來自塞浦路斯島的支持,根本不會發生後勤災難。包括異常重要的飲水,也可以用船不斷運達。部分先遣部隊更是直接走海路前進,效率遠勝陸地行軍。
波斯人的遠征軍主力來自沿海的各希臘城市 波斯人的遠征軍主力來自沿海的各希臘城市
在經過了靠近西奈半島的加沙城後,波斯人看到了他們征服埃及的首個目標--貝魯西亞。這座地中海港口就位於整個尼羅河三角洲的東側,從地理位置看就形同埃及的門户。任何發起大規模進攻的部隊,都必須拿下此地,才能確保之後的戰鬥沒有後顧之憂。但埃及人同樣明白該城的重要性,在建造了堅固的要塞之餘還分配艦隊協助防禦。只是出於前文所説的原因,奈科坦尼布不可能將全部重兵都集結於此。否則,波斯人一樣可以派遣艦隊迂迴,讓貝魯西亞的防禦變得沒有意義。
更致命的缺陷,源自古埃及人的傳統城防理念。在很長的時間裏,埃及的眾多城市是沒有城牆的。這是因為其與外部有大量的沙漠地形阻隔,很難為大規模敵人所迅速突破。即便是有人可以越過沙海,也會被守軍提前發現。所以,只需要在城市中心位置構築其類似衞城的堡壘,就足以完成防禦需求。至於保護整個城區的外牆,則流於形式而形同擺設。
貝魯西亞港是尼羅河三角洲的門户 貝魯西亞港是尼羅河三角洲的門户
在公元前4世紀,這樣的迂腐做法勢必會讓自己付出沉重代價。因為阿爾塔薛西斯的希臘僱傭軍,已經掌握了源自西西里島的新式弩炮技術。這使得進攻者可以輕易壓制守軍的單兵火力,為己方部隊的強攻創造最有利條件。
於是,在扼守尼羅河三角洲的貝魯西亞,埃及人遭遇到了超乎他們預料的強大攻勢。由平地內河船組成的守軍艦隊,無力同裝備撞角、弩炮還速度更快的三列槳海船抗衡。部署在每艘希臘戰艦上的波斯弓箭手,也以密集的箭矢殺傷缺乏防護的埃及海員。加上埃及戰艦的槳手主要以奴隸為主,戰鬥意志和慾望遠不如希臘城邦戰艦上的自由民僱員。所以,守軍很快就將河口的控制權讓給了進攻者。
搭乘希臘戰艦前進的波斯弓箭手 搭乘希臘戰艦前進的波斯弓箭手
波斯大軍隨即對貝魯西亞的港口和堡壘進行了全面圍攻,以守軍無法承受的強大火力為掩護,順利鑿開了這塊原本非常難啃的骨頭。
埃及軍隊將希望寄託於各城市要塞,也是因為對自己野戰能力的信心不足。雖然僱傭了大批希臘裔重步兵,也培養了自己的小規模騎兵部隊,但在步騎兵協調更好的波斯人面前還是顯得非常稚嫩。因此,奈科坦尼布的防禦計劃就是以尼羅河沿線的城鎮為支點,用內河艦隊不斷輸入物資和增援兵力。但在波斯艦隊面前,負責連接各駐軍據點的船隊屢戰屢敗,完全將尼羅河道拱手相讓。波斯本族部隊裏的騎兵又控制了沿岸道路,讓埃及人的陸上增援也無能為力。最後,因為巨大的兵力優勢,阿爾塔薛西斯可以選擇強攻某城,或者索性加以監視圍困。讓主力軍繼續朝着下一個據點進發。
為波斯帝國作戰的希臘 斯基泰和色雷斯士兵 為波斯帝國作戰的希臘 斯基泰和色雷斯士兵

貝魯西亞戰役古埃及河道帝國

包括孟菲斯在內的埃及城市 都沒有完善的城牆 包括孟菲斯在內的埃及城市 都沒有完善的城牆
貝魯西亞陷落後,奈科坦尼布二世就直接退到了都城孟菲斯。他原本計劃以尼羅河的戰略縱深為依託,繼續對波斯軍隊進行節節抵抗。但對手卻沒有放慢腳步,反而以超乎他想象的速度推進。
由於單個城鎮所能容納的守軍有限,所以法老將本土部隊和希臘傭兵分開,交錯部署在不同位置。結果,這些相互不信任的分隊,在波斯人的勸降攻勢面前也一觸即潰。很多希臘傭兵被來自對方陣營的同胞説服,主動放棄了抵抗。一些埃及士兵也因為不信任希臘戰友,在稍後也選擇了放下武器。少數的據點繼續頑抗,卻根本無法阻擋波斯大軍的南下步伐。法老在戰前還要求所有指揮官對自己個人負責,使得區域內的守軍互不統屬,進一步加速了整個埃及的防衞瓦解。
波斯陸軍也在圍困戰中具有優勢 波斯陸軍也在圍困戰中具有優勢
最終,意識到自己敗局已定的奈科坦尼布也離開都城,向南逃亡上埃及避難。波斯軍隊也順着尼羅河繼續追擊,把他直接逼出了舊都底比斯,只能逃到鄰國努比亞境內躲藏。同時,那些依然被圍困的各尼羅河三角洲城鎮,也在巨大的壓力面前逐步投降。上下埃及就以這樣一種非常窩囊而又無奈的方式,再次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省區。
但和過往的波斯統治者不同,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已不準備對埃及實施懷柔。相反,他還計劃以最為徹底的手段,摧毀屢次動搖波斯統治的社會根基。根據他的命令,埃及全境的城防設施遭到拆除。接着,佔領軍開始洗劫沿途的埃及神廟,將大量財富從傳統祭祀手中奪去。波斯大王在留下總督和一個名義上的傀儡後,開始從尼羅河沿線撤軍。臨行前,不忘給這個省份頒佈了遠超其他轄區的高昂税率。
征服埃及後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發行的紀念銀幣 征服埃及後 阿爾塔薛西斯三世發行的紀念銀幣

貝魯西亞戰役後續發展

之後的10年裏,留守當地的駐軍將繼續執行摧毀古埃及文明的任務。他們定期打壓祭祀階層,消滅參與的神廟,並將宗教聖書銷燬。因為相比野心勃勃的法老和召之即來的外族傭兵,這些社會性結構才是維繫古埃及的根本。埃及人能動員起來,屢次反抗波斯的軍事佔領,靠的就是這套神廟系統。只有將之徹底重創,才能杜絕未來的大部分隱患。
獲得巨大成就感的波斯,也沒有能享受尼羅河地區的產出太久。在不久爆發的馬其頓東征戰爭中,埃及將會迅速投入亞歷山大大帝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