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母蘭屬

鎖定
貝母蘭屬(學名:Coelogyne Lindl.)是蘭科下的一屬,有約200種,分佈於熱帶亞洲至大洋洲;中國有26種,產自我國的南部至西南部。為附生草本植物。根狀莖常延長,匍匐或多少懸垂,通常具較密生的節,節上被鱗片狀鞘;假鱗莖常較粗厚,以一定距離着生於根狀莖上,基部常被籜狀鞘,假鱗莖頂端具1-2葉及花葶;總狀花序直立或俯垂,通常具數朵花,有時減退為單朵,豔麗;萼片常凹陷;花較大或中等大,常白色或綠黃色,唇瓣多斑紋,3裂,側裂片直立,多少圍抱蕊柱兩側,唇盤基部凹陷;蕊柱直立,長而有寬翅,無蕊柱足;花粉塊4,蠟質,有花粉塊柄。 [1] 
中文名
貝母蘭屬
拉丁學名
Coelogyne Lindl.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亞    科
蘭亞科
樹蘭族
亞    族
貝母蘭亞族
中文學名
Coelogyne Lindl.

貝母蘭屬形態特徵

貝母蘭屬植物
貝母蘭屬植物(7張)
附生草本。根狀莖常延長,匍匐或多少懸垂,通常具較密生的節,節上被鱗片狀鞘。假鱗莖常較粗厚,以一定距離着生於根狀莖上,基部常被籜狀鞘,頂端生(1-)2枚葉。葉通常長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一般質地較厚,基部具柄。 [2] 
花葶生於假鱗莖頂端,常與幼葉同時出現於幼嫩假鱗莖頂端,初時發自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有時在花葶基部或上部近花序軸處具多枚二列套疊的、宿存的革質穎片;總狀花序直立或俯垂,通常具數朵花,較少超過20朵或減退為單花的;花苞片常較大,近舟狀,對摺,脱落;花較大或中等大,常白色或綠黃色,唇瓣多有斑紋;萼片相似,有時背面有龍骨狀突起;花瓣常為線形,較少與萼片近等寬;唇瓣常以狹窄的基部着生於蕊柱基部,3裂或罕有不裂;側裂片直立並多少圍抱蕊柱;唇盤上有2-5條縱褶片或脊,後者常分裂或具附屬物;蕊柱較長,上端兩側常具翅,翅可圍繞蕊柱頂端,無蕊柱足;花葯內傾;花粉團4個,成2對,蠟質,附着於1個粘質物上;柱頭凹陷;蕊喙較大。蒴果中等大,常有稜或狹翅。 [2] 

貝母蘭屬分佈範圍

貝母蘭屬
貝母蘭屬(5張)
全屬約200種,分佈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南緣至大洋洲。中國有26種,主要產西南、少數也見於華南 [2] 

貝母蘭屬代表物種

貝母蘭CoelogynecristataLindl.
貝母蘭屬
貝母蘭屬(5張)
根狀莖較堅硬,多分枝,粗4-6毫米,密被有光澤的、革質的、鱗片狀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相距1.5-3釐米,長圓形或卵形,長(1-)2.5-6釐米,粗(0.5-)1-1.7釐米,幹後皺縮而有深槽,頂端生2枚葉,基部具數枚鞘;鞘革質,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6釐米。葉線狀披針形,堅紙質,長(5-)10-17釐米,寬(4-)7-19毫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漸狹,具不明顯的短柄。花葶連同幼嫩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長8-12釐米,下半部為鞘所包;總狀花序長5-7釐米,具2-4朵花;花苞片卵狀披針形,紙質,多少舟狀,長2.5-3.5釐米,在花期不落;花梗和子房長2-2.5釐米;花白色,較大;萼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4釐米,寬1-1.5釐米,先端急尖,背面多少具龍骨狀突起;花瓣與萼片相似,寬約9-11毫米;唇瓣卵形,與花瓣近等長,凹陷,3裂;側裂片半卵形,近全緣,直立;中裂片寬倒卵圓形或近扁圓形,長1.2-1.5釐米,先端鈍或微凹,邊緣近全緣,上面有2條短而寬的縱褶片;唇盤上有5條褶片完全撕裂成流蘇狀毛。蕊柱稍向前傾,長2-3釐米,兩側邊緣具翅;翅自下向上漸寬,上部一側寬約1.5毫米,頂端微凹或近截形。花期5月。 [3] 
產西藏南部(聶拉木縣的樟木)。生於林緣大岩石上,海拔1700-1800米。尼泊爾、錫金和印度也有分佈。 [3] 
禾葉貝母蘭CoelogyneviscosaRchb. f.
禾葉貝母蘭 禾葉貝母蘭
根狀莖粗壯,粗6-8毫米,密被革質、有光澤的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相距1-1.5釐米,卵形或圓柱狀卵形,長5-6釐米,粗1-3.5釐米,幹後常為亮黃色,有光澤,頂端生2枚葉,基部具數枚鞘;鞘幹後如竹籜,長4-7釐米,背面有紫褐色斑塊。葉線形,禾葉狀,革質,長30-40釐米,寬8-12毫米,先端鈍,基部略收狹,無明顯的葉柄。花葶連同幼嫩的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較短,扁圓柱狀,下部約有2/3為鞘所包;總狀花序具2-4朵花;花苞片早落;花梗和子房長約1.5釐米;花白色,僅唇瓣帶褐色與黃色斑;中萼片長圓形,長約2.3釐米,寬約7毫米,先端鈍;側萼片稍狹,寬約5毫米,背面稍龍骨狀;花瓣與側萼片相似;唇瓣卵形,長約2釐米,寬約1. 5釐米,3裂;側裂片近半卵形,直立,先端鈍;中裂片近卵形,長7-8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漸尖;唇盤上有3條縱褶片,從基部延伸至中裂片的下部,中央的1條略短;褶片上均有皺波狀缺刻;蕊柱稍向前弓曲,長約1.2釐米,兩側有翅;翅向上漸寬,在上部一側寬約1. 5毫米。蒴果近倒披針狀長圓形或狹倒卵狀長圓形,長3.2-3.8釐米,寬7-11毫米;果柄長9-12毫米。花期1月,果期9-11月。 [4] 
產雲南西南部(鎮沅、騰衝、瑞麗)。生於林下岩石上,海拔1500-2000米。越南、老撾、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東北部也有分佈。

貝母蘭屬主要價值

這些植物可成為吊盆植物,尤其是它們被培育成大型觀賞植物時。新芽中開出的花幾乎覆蓋了整株植物。 [5] 

貝母蘭屬下級分類

可按花序的生長將植物分類。一些品種的花序是從鱗莖側面長出來的,如涼爽氣候下生長的毛唇貝母蘭和温和氣候下生長的馬薩吉娜貝母蘭。其他品種的花序中日後會長出假鱗莖,如淡褐貝母蘭。另有些品種的花序和新鱗莖同時生長,花葉同時開放,如莫里貝母。“先花後葉”是指花序從成型轔莖中長出來的品種,如美花貝母蘭。貝母蘭屬較少有混合種。羅氏貝母蘭和莫里貝母蘭的雜交種是最美麗的混合種之一,並且適於窗台栽培。 [5] 
中文名
拉丁名
特徵描述
Sect. Coelogyne
花葶連同幼嫩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自花序基部至花葶基部常有1至數枚不育苞片唇瓣上的縱褶片撕裂成流蘇狀毛。
Sect. Elatae Pfitz.
花葶從已長成或接近長成的假鱗莖頂端發出;總狀花序基部下方具多枚二列套疊的、宿存的革質穎片,但花序軸頂端不具此種穎片。
Sect. Erectae
花葶發自幼嫩或已長成的假鱗莖頂端;自花序基部至花葶基部常有1至數枚不育苞片唇瓣上有彩色眼狀斑塊;褶片或脊不撕裂成流蘇狀毛。
Sect. Filiferae
假鱗莖基部的鞘不具紫色斑塊;花葶發出時假鱗莖尚包藏於鞘之內;花序上的數朵花在同一時間開放;花序下方無二列套疊的革質穎片。
Sect. Flaccidae
根狀莖上的鱗片與假鱗莖基部的鞘有明顯的紫色斑塊(紫鞘組Sect. Flaccidae)。
Sect. Fuliginosae
花序上的花不在同一時間開放,一般只開放1朵或罕有2朵,花序軸頂端長期為白色苞片所覆蓋(頂苞組Sect. Fuliginosae)。
Sect. Proliferae
花序軸頂端具多枚二列套疊的、宿存的革質穎片,從穎片的腋部發出(翌年)新花序,亦即同一花序多年開花,因此可以在同一花序上看到從軸的下部、中部到頂端具有許多二列套疊的革質穎片。
Sect. Venustae Pfitz.
花葶連同幼嫩假鱗莖和葉從靠近老假鱗莖基部的根狀莖上發出,下部有數枚穎片;總狀花序下垂,具20餘朵花;唇瓣上無彩色眼斑,褶片上不具疣狀突起。
該屬曾被E. Pfitzer et Fr. Kraenzlin(Pflanzenreich IV. 50. Heft 32. 1907))分為14個組,其中有些組的建立僅根據細微的差別,令人難以掌握。但考慮到此屬的種類很多,中國只佔一小部分,故除命名上的變動以及少數組予以歸併外,大部分均暫予保留,以待進一步研究 [2] 

貝母蘭屬相關類羣

蜂腰蘭屬 Bulleyia Schltr.
足柱蘭屬 Dendrochilum Bl.
瘦房蘭屬 Ischnogyne Schltr.
新型蘭屬 Neogyna Rchb. f.
耳唇蘭屬 Otochilus Lindl.
曲唇蘭屬 Panisea (Lindl.) Steud.
石仙桃屬 Pholidota Lindl. ex Hook.
獨蒜蘭屬 Pleione D. Don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