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花點窄尾魟

鎖定
花點窄尾魟(學名:Himantura uarnak)是魟科、窄尾魟屬的一種魚類。體盤菱形,前緣微凹,與吻端成60度;體盤寬比體盤長約大1.1-1.2倍,最寬處在體盤的中部。吻頗尖,相當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4,比眼間隔大約2倍。眼頗小,稍突出,眼徑約與噴水孔稍小。口小,口前吻長比口寬大2.5-2.7倍。口底乳突4-7個,中部3箇中的左右旁邊2個最明顯,最中央的乳突細小或消失;最外側的2個存在,但小型,而內側2個細小或消失。尾細長,為體盤長的3倍餘;背及腹側面之皮褶完全消失;尾刺1枚。幼體背部中央自鰓區到肩帶區有一小羣圓錐形小棘,中央一列較大,且為黃色;成魚之小棘分佈擴大,甚至整個尾部都有棘。幼魚體背面白色而佈滿黑點,隨成長而漸呈灰色,但仍佈滿黑點,成魚則呈淡褐色,且黑點擴大成豹紋斑或雲狀斑紋;腹面淡白,邊區褐色;尾部具黑白相間之色環,延伸至尾部末端。
花點窄尾魟是底棲性魚類,一般大多活動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亦常隨着高潮時而進入河口區或更淺的潟湖區,甚至也可被發現於珊瑚礁區的沙泥地。活動深度在5-50米間。晝伏夜出,常將身體埋入沙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伺機捕食,以小魚、底棲蝦蟹、蠕蟲及水母等為食。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及地中海東部(經由蘇伊士運河)到非洲南部,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至中國台灣,南至澳大利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外文名
Reticulate Whipray、Coachwhip Ray
別    名
黃線窄尾魟
豹紋魟
花點魟
豹紋窄尾魟
中文學名
花點窄尾魟
拉丁學名
Himantura uarna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軟骨魚綱
亞    綱
板鰓亞綱
鱝形目
魟科
窄尾魟屬
花點窄尾魟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melin,1789
保護級別
(IUCN 2015年 ver 3.1)——易危(VU) [3] 
同義學名
Raja sephen uarnakGmelin,1789

花點窄尾魟形態特徵

花點窄尾魟
花點窄尾魟(10張)
花點窄尾魟是最大型魟魚之一。最大記錄寬度為2米,總長度為6米,重量為120千克。體盤菱形,略帶斜方形,前緣凹入,大者尤為顯著,與吻端成60度;前角廣圓,后角圓鈍或微尖; 體盤寬為體盤長的1.1-1.2倍,最寬處約在體盤的中部或稍後。頗尖,相當突出;吻長等於體盤長的1/4 左右,為眼間隔的2倍。眼頗小,稍突起,眼徑比噴水孔稍小;眼間隔平坦或凹人。前囟長方形或三角形。前鼻瓣連合為口蓋,幾伸達上頜,後緣微凹或半直,淺裂或幾完整。口小,波曲,口前吻長為口寬的2.5-2.7 倍;齶膜淺凹,後緣細裂;口底乳突4-7個,近中部的2個最顯著,在外側、內側及正中者細小或個別消失。 齒細小,平扁,具橫突,在上頜有30餘縱行。鰓孔頗狹,第三鰓孔的寬等於第五鰓孔距離的1/4。 [4]  [1] 
花點窄尾魟
花點窄尾魟(5張)
結鱗的分佈情況與黃魟相同。在全長約2米、體盤寬0.5米以上的個體,頭部和背部密被平扁鱗片,列成 1寬帶,脊椎線上正中的1行由10餘個大型心狀平扁結鱗組成,肩板上的1塊最大;尾部自尾刺以前具1平扁鱗片狹帶,尾刺後的尾部密被尖細鱗片。腹鰭頗狹長(雌體較寬短),裏緣和後緣連合,外角圓鈍,裏角消失;鰭腳平扁,後端頗尖。尾很長,為體盤長3餘倍;上、下皮褶都完全消失。尾刺1枚。 [4]  [1] 
背面赤褐色或沙黃色,密具黑褐色圓形或多邊形斑塊,大者與眼球約同大。腹鰭外緣黃色。尾具10餘條暗褐色橫紋,尾後部的橫紋間尚有1黑色斑點。腹面淡白色,邊區褐色。長大者橫紋連接成純暗褐色。幼體背部中央自鰓區到肩帶區有一小羣圓錐形小棘,中央一列較大,且為黃色;成魚之小棘分佈擴大,甚至整個尾部都有棘。幼魚體背面白色而佈滿黑點,隨成長而漸呈灰色,但仍佈滿黑點,成魚則呈淡褐色,且黑點擴大成豹紋斑或雲狀斑紋;腹面淡白,邊區褐色;尾部具黑白相間之色環,延伸至尾部末端。 [1]  [4] 

花點窄尾魟生活習性

花點窄尾魟是底棲性魚類,一般大多活動於沿岸的沙泥底海域,亦常隨着高潮時而進入河口區或更淺的潟湖區,甚至也可被發現於珊瑚礁區的沙泥地。活動深度在5-50米間。晝伏夜出,常將身體埋入沙中,僅露出兩眼及呼吸孔,伺機捕食,以小魚、底棲蝦蟹、蠕蟲水母等為食。尾刺有毒腺,是危險的海洋生物。 [1] 

花點窄尾魟分佈範圍

  • 海域範圍
花點窄尾魟分佈於印度至西太平洋區,西起紅海及地中海東部(經由蘇伊士運河)到非洲南部,東至法屬玻里尼西亞,北至中國台灣,南至澳大利亞。 [1] 
  • 國家地區
分佈於澳大利亞(北領地、西澳大利亞州、昆士蘭州)、孟加拉國、文萊、柬埔寨、埃及、厄立特里亞、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以色列、琉球羣島、肯尼亞、科威特、黎巴嫩、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莫桑比克、緬甸、阿曼、巴基斯坦、巴布亞新幾內亞(巴布亞新幾內亞主島羣)、菲律賓、沙特阿拉伯、索馬里、南非、斯里蘭卡、蘇丹、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也門。 [3] 
花點窄尾魟分佈圖 花點窄尾魟分佈圖

花點窄尾魟繁殖方式

花點窄尾魟繁殖是胎生的,胚胎最初以卵黃為食,然後通過特殊結構間接吸收富含粘液、脂肪或蛋白質的子宮液,從而從母親那裏獲得額外的營養,夏季繁殖,每次產3-5尾幼魚,孕育期長達1年。 [1]  [5] 

花點窄尾魟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5年 ver 3.1)——易危(VU)。 [3] 

花點窄尾魟主要價值

主要漁法為底拖網及延繩釣等。肉可食用,但具腥味,非重要的食用魚;是受歡迎的垂釣魚種;皮膚與肉被幹制或用來生產皮革做成錢包與袋子;亦被使用於中藥藥材。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