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吻(讀作wěn)是漢字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1]  此字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 [2]  《説文》中説“吻,口邊也。”本義指嘴唇。由本義嘴唇的名詞用法引申出動詞用法,指用嘴唇去接觸人或物以表示愛的感情,是現代漢語中產生的。 [2]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結構構型
左右結構
字    級
一級字(編號0743) [1] 
平水韻部
上聲十二吻 [4] 
部    首
總筆畫
7
讀    音
wěn
注音字母
ㄨㄣˇ
統一碼
基本區 U+543B
五    筆
kqrt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流程圖 字源演變流程圖 [2]
“吻”始見於《説文》中的小篆文字中(圖1)。隨後發展了兩種字體。第一種是《説文》中的或體文字(圖2),這時的文字結構比較分明,但此文字並沒有再次演變了。第二種是發展到秦朝時期的文字(圖3),這時的文字結構雜糅,只有“口”字能明顯看出,直至發展到了楷書。
“吻”字是形聲字。從口。勿聲。本義是嘴唇。“吻”字由“口”字和“勿”字構成。從口,表示口的邊緣是吻,也就是嘴唇。“勿”的古字形像刀旁有血滴形。“勿”表聲。《集韻·仙韻》中説“腃,吻也。”這裏的“吻”字指接吻。後也引申指動物的嘴。 [2]  [5] 

詳細釋義

讀音詞性釋義例句英譯例詞
wěn名詞嘴唇;嘴角。
周禮·考工記·梓人》:鋭喙決吻,數目顅脰,小體騫腹,若是者謂之羽屬
鄭玄注:吻,口腃也。
漢書·王褒傳》:庸人之御駑馬,亦傷吻敝策而不進於行。
顏師古注:吻,口角也。
晉·左思《嬌女詩》:濃朱衍丹唇,黃吻瀾漫赤。
lips接吻親吻
嘴;口。
墨子·尚同中》:使人之吻,助己言談;使人之心,助己思慮。
晉·桓温《薦譙元彥表》:身寄虎吻,危同朝露。
文選·鮑照〈蕪城賦〉》:飢鷹厲吻,寒鴟嚇雛。
李周翰注:吻,觜也。
明·馮夢龍《智囊補·術智·楊倭漆》:楊暄一介小人,未嘗讀書通古,而能出一時之奇,抗天威而塞奸吻,不唯全袁彬,並全李賢。
清·李漁《慎鸞交·訂遊》:求尊吻,求尊吻,評高論低,看這一榜上,誰稱至美。
mouth吻舌吻吮;吻流;吻創;吻翰;吻噤吻儒
語氣;口氣。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一三一:陶潛磊落性情温,冥報因他一飯恩。頗覺少陵詩吻薄,但言朝叩富兒門。mood口吻
指鴟吻。古建築屋脊兩端的裝飾物。
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二:其制設吻者為殿,無吻者不為殿矣。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三身殿,琉璃吻,高接青虛。
ornament on roof ridge,in the shape of a legendary animal
動詞緊接;緊貼。
唐·沈亞之《閩城開新池記》:閩城吻海而派江,輔山以居。
葉聖陶《倪煥之》十四:黃瓜藤蔓延在竹架子上,翠綠的黃瓜掛着,幾乎吻着地面。
coincide
用嘴唇接觸人或物以示親愛。
葉聖陶《隔膜·潛隱的愛》:母親吻着他的兩頤,微微閤眼,表出靜穆深摯的愛。巴金《利娜·第十三封信》:他又從口袋裏摸出一個聖尼古拉的神像,要我吻它。
丁玲《韋護》第二章:他做了一個動作,想去吻那眼睛的樣子。
合;閉。清·張南莊《何典》:道士搖着鈴注卵子,念幾句生意經,吻了材蓋。close吻合
[3]  [6]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二》《口部》 武粉切
口邊也。從口勿聲。
𦝮,吻或從肉從昬。 [7] 

説文解字注

口邊也。
曲禮注云:口旁曰咡。廣雅雲:咡謂之吻。考工記:鋭喙,決吻。鄭曰:吻,口腃也。釋名曰:吻,免也。抆也,卷也。
從口勿聲。
武粉切。十三部。勿聲在十五部,合韻也。
𦝮,吻或從肉從昏。
昏聲也。凡昏,皆從氏,不從民。字亦作䐇,作脗。皆𦝮之俗也。凡言脗,合當用此。 [8] 

廣韻

武粉切,上吻明 ‖勿聲文1部
吻,口吻。武粉切。七。 [9] 

康熙字典

《醜集上》《口字部》
古文:㖧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武粉切,音抆。《説文》:口邊也。《玉篇》:口吻。《釋名》:吻,免也。入之則碎,出則免也。又取抆也。漱唾所出,恆加抆拭,因以為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鋭喙決吻。注:吻,口腃也。《前漢·東方朔傳》:吐唇吻。《玉篇》:亦作𦝮。《集韻》:或作肳呅。𦝮原從昏。 [10] 
《説文解字注》書影 《説文解字注》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宋本廣韻》書影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3]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吻”字由“口”和“勿”構成。首先書寫“口”字,第一筆為一豎,第三筆一橫結束“口”字書寫。隨後在正右方書寫“勿”字,第七筆一撇結束“吻”字書寫。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母韻母
先秦高本漢系統mi̯wən
王力系統mǐwən
董同龢系統mjuə̆n
周法高系統mjwən
李方桂系統mjənx
兩漢西漢
東漢
jən
jən
南北朝齊梁陳北周隋jwen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mi̯uən
擬音/王力系統mǐuən
擬音/董同龢系統mjuən
擬音/周法高系統miuən
擬音/李方桂系統mjuən
擬音/陳新雄系統ɱǐuən
[11-12] 

韻書集成

字形小韻韻攝聲調韻目聲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
廣韻上聲合口呼次濁武粉切mjuən
集韻上聲合口呼次濁武粉切ɱi–uən
韻略上聲武粉切
增韻上聲弭盡切
上聲武粉切
中原音韻上聲真文次濁ʋuən
中州音韻上聲真文葉文上聲
洪武正韻上聲次濁弭盡切miən
上聲次濁武粉切ɱən
分韻撮要陽上
[12-13]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發佈關於《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引用日期2020-05-15]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75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4.    平水韻部 十二吻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15]
  • 5.    谷衍奎編.漢字源流字典.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01:430
  • 6.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三卷233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0
  • 8.    説文解字注  .復旦大學中華文明數據中心[引用日期2020-05-15]
  • 9.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07:278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07
  • 11.    吻 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2.    吻 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 13.    吻 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