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象峪河

鎖定
象峪河,俗稱向陽河,舊稱小塗水、象谷河,或稱蔣谷水,黃河支流汾河支流昌源河支流烏馬河支流。發源於和順、太谷、榆次三縣區交界的八賦嶺,流經太谷區榆次區清徐縣,在清徐縣孟封鎮東羅村西北 [1]  (一説孟封村 [6]  )匯烏馬河。河長65公里(一説63公里 [1]  ),屬季節性河流,洪水最大流量90立方米/秒。 [2]  主要支流有津水河、小河、田受溝河等。 [6] 
明代,胡村村民集資後開挖象峪河名順渠,灌田各一萬餘畝。龐莊水庫建成後,龐莊水庫灌區灌溉面積得以擴大。共有幹、支、鬥三級固定渠道194條,總長309.5公里,已防滲1公里,有效灌溉面積9.5萬畝。 [3] 
中文名
象峪河
別    名
向陽河、小塗水、象谷河
所屬水系
黃河支流汾河支流昌源河支流烏馬河支流
地理位置
山西省晉中市北部
流經地區
太谷區、榆次區、清徐縣
發源地
太谷、榆次、和順三縣交界的八賦嶺
主要支流
津水河、小河
河    長
63 km
流域面積
341 km²
平均流量
0.15 m³/s
河    口
清徐縣孟封鎮東羅村西北

象峪河幹流概況

象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象峪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象峪河,上游分東、南、北三源。以東源為正源,發源於太谷、榆次、和順三縣交界的八賦嶺(一説太谷縣温家莊 [6]  );三源於郭堡村北匯流後向西偏北流經範村口出山。其間有南畔溝和馬坪溝一帶的支流匯入。出山後流向漸轉正西,至下莊村北有小河支流匯入,復向西經中吾村南村北,於北陽村西北過南同蒲鐵路橋,再向西經新戴村北、小常村南折轉西北,經榆次區後 [6]  ,很快過洞門橋自大常村入清徐境,之後,流向漸轉西南,流經東賈、西賈、集義、高花、孟封等地 [2]  ,至清徐縣東羅村西北(孟封村 [6]  )匯烏馬河。20世紀三十年代前,下游南莊以下無固定河道,常奪舊官道渲泄洪水,水大時則經南莊村南向西南方向漫溢。民國二十一年(1932)後,經人工開挖和自然沖刷才逐漸固定為現代之河槽。 [1] 
象峪河全長63公里(一説65公里 [2]  ),其中太谷境內長45公里(一説44.6公里 [6]  ),清徐境內長約20公里 [2]  。河水流量平均0.151秒立方米,平均縱坡9‰。 [1]  ,流域面積323平方公里 [2]  (一説341平方公里 [1]  )。 [2]  [6] 
象峪河上游太谷馬蘭村段 象峪河上游太谷馬蘭村段
象峪河上游太谷岳家莊段 象峪河上游太谷岳家莊段
象峪河太谷縣範村鎮岳家莊村段 象峪河太谷縣範村鎮岳家莊村段
烏馬河太谷縣北陽村段 烏馬河太谷縣北陽村段
象峪河清徐縣楊李青村河道 象峪河清徐縣楊李青村河道
烏馬河支流象峪河在清徐孟封鎮匯入 烏馬河支流象峪河在清徐孟封鎮匯入

象峪河水文特徵

象峪河,屬季節性河流,洪水最大流量90立方米/秒。 [2]  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650.5萬立方米 [1]  ,一説1910萬立方米(1956年~1984年),實測多年平均徑流量1743.03萬立方米(1959年~1990年) [6] 
流域上游植被較好。河流年輸沙量26.7萬立方米。郭堡水庫以上土石山區河谷深切陡流急,河谷大多呈V型。水庫至範村口為黃上丘陵區。河槽逐漸開闊多呈廂形。範村口至孟高分水閘河道較寬淺,低於兩岸呈寬淺廂溝。分水閘以下河道較順直,河槽逐漸縮窄。鐵路橋以下更狹窄。河牀與兩岸地面高差不大,行洪能力很低。 [1]  ,侵蝕模數每平方公里100噸~2000噸。 [6] 

象峪河主要支流

小河,發源千下西莊村東南石羅門山。自東向西流經圪垛子、東里、東崖、東爐、西爐,至下莊村北匯入象峪河。全長16公里。平均縱坡24‰。上游建有東里水庫,中游建有小河水庫。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103萬立方米。上游為土山區,植被極壞,水土流失嚴重。 [4] 
津水河,發源於榆次境內大塔山,流經北郊村東入縣境,向西偏北流至下寨附近有蒲池河匯入,又向西至格子頭附近有東賈河匯入,復向西偏北經任村西南再入榆次境。水流小時在榆次市東陽、北社一帶消失。大時溢入南席村東儲為季節性沼澤。更大時漫溢匯入象峪河。津水河全長36公里,平均縱坡16‰,縣境內長20公里,流域總面積98平方公里。上游土石山區植被極差,水土流失嚴重。河流年輸沙量3.8萬立方米。中游石畝村南建有小型水庫一座。水庫以上控制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339萬立方米。清水流量0.05秒立方米。 [4] 

象峪河治理開發

象峪河河道治理

象峪河水曾於光緒十二年(1886)、民國十九年(1930),1953、1954年四次氾濫,三淹小常村。歷代雖有治河之舉,但水患始終未能根治。新中國建立後,太谷縣委、縣政府不新地組織全縣人民上治其源,下浚其流,水患始得控制。 [7] 

象峪河蓄水工程

郭堡水庫 郭堡水庫
郭堡水庫,庫址在太谷區(原太谷縣)王公村東象峪河上。1958年初建,1975至1978年改建。樞紐工程由攔河壩、進水塔、輸水洞、溢洪道、非常溢洪道、溢洪排沙洞和小型發電站七部分組成。是縣境內第一大庫。攔河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40米,頂長716米,頂寬4米,可行汽車。水庫以上幹流長24公里,可控制流域面積229平方公里,總庫容2630萬立米,防洪標準為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幹年一遇洪水校核。1958年2月至1月,初建水庫,總投工107萬個,投資615萬元(其中國家補助455萬元,縣財改投資65萬元),動土石方7.4154萬方。1964年至1969年,水庫彌補工程缺陷,國家投資74萬元。1974年省地組織防汛大檢查後,於1975年至1980年進行水庫改建工程。總投工196萬個,總動土石方103.6萬方,投資683.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487.86萬元。 [5]  [1] 
石畝水庫 石畝水庫
石畝水庫,庫址在津水河中上游石畝村西南300米處,建於1970年10月。壩型為漿砌石重力壩,總庫容120萬立米,由於上游植被極差,已淤積60多萬立米,可控制流域面積45平方公里。設計標準不足十年一遇。 [5] 

象峪河灌溉工程

郭堡水庫灌區。1950年,成立象峪河灌區,沿用舊渠11條,灌溉面積4,7萬畝。1957年11月,縣水利科組織全縣民工興建範村民順渠,始於西曲河村南,經範村北門外,以下有至孟高村和格子頭村的分乾渠兩條;投工43萬個,國家投資66萬元,將象峪河水引上丘陵,使範村、任村、胡村三個鄉的2,6萬餘畝老早地得到滋潤,灌區灌溉面積增至了7.3萬畝。1958年底,象峪河灌區組織任村公社各隊將北支幹從格子頭接長至東賈村,國家投資39萬元,跨津水河興建了倒虹吸工程,使任村公社的2.2萬多畝老早地全部變為水澆地。1974年又增建第二條虹吸管,擴大水地1萬畝。1981年起,灌區從陝西省引進U型槽防滲新技術,國家先後投資60餘萬,搞渠道防滲,效果顯著。灌區內現有幹、支、鬥、農四級固定渠道578條,總長379.1公里,已防滲63.5公里。郭堡水庫灌區可灌溉王公、範村、任村、胡村及榆次北田等五鄉鎮的8.9875萬畝耕地,管現與效益為晉中地區各水庫之典範。 [3] 
參考資料
  • 1.    太谷縣志編纂委員會 .太谷縣志 .山西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47 .
  • 2.    太原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太原市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343
  • 3.    太谷縣志編纂委員會 .太谷縣志 .山西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142-143
  • 4.    太谷縣志編纂委員會 .太谷縣志 .山西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47-48
  • 5.    太谷縣志編纂委員會 .太谷縣志 .山西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140-141
  • 6.    《晉中市志》.晉中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中華書局,2010:153
  • 7.    太谷縣志編纂委員會 .太谷縣志 .山西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