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豕(拼音:shǐ)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  ,此字始見於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豬,本義即
豕是漢字部首之一,序號:155。以“豕”為意符的字,其義大多與豬有關,其字多為豬的名稱。如:豚、豪、豢。 [10] 
中文名
拼    音
shǐ
部    首
五    筆
EGTY(86);GEI(98) [3] 
倉    頡
MSHO [3] 
鄭    碼
GQA [3] 
筆    順
橫、撇、彎鈎、撇、撇、撇、捺
字    級
二級 (編號:3688) [1] 
平水韻
上聲四紙 [2] 
注音字母
ㄕˇ
統一碼
基本區 U+8C55 [3] 
四角碼
1023₂
總筆畫數
7
造字法
象形字 [3] 
字形結構
獨體結構

文字溯源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1]
象形字。“豕”即是現代人所謂的“豬”,甲骨文的豕字是豬的象形,長吻、大腹、四蹄、有尾。上像頭,中像腹部、兩腳,下像尾。金文字形(圖3、4)跟甲骨文字形相比,表示腹部輪廓的一筆省去,表示尾部的一筆不再由背部延伸而來,而是與之相交。西周以後的字形均從這種簡省的寫法發展而來。戰國楚系文字的豕字寫作圖6,還可隱約看出跟金文字形的聯繫,而其後的寫法,如字形10和11,就與金文字形相去較遠。戰國文字中豕的另外一種寫法是圖8,跟金文字形相比,變化主要在於頭部。實際是將金文第一筆的斜筆變作折筆,而第二筆變作直筆,第三筆與第二筆相交。小篆基於金文的形體,筆畫更加規整,但已經喪失掉大部分的豬的形象。隸書與小篆基本相同,筆畫上做了一些調整。
“豕”最初之義就是指豬。成語有“狼奔豕突”。後來這一意義逐漸為“豬”取代,而“豕”本身已很少使用了。 [11-1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pig
《尚書·召誥》:“越翼日戊午,乃社於新邑,牛一,羊一,豕一。”
南朝宋·顏延之《赭白馬賦》:“戒出豕之敗御,惕飛鳥之跱衡。”
唐·韓愈《獲麟解》:“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
(參考資料:《現代漢語詞典》 [5]  《漢語大字典》 [4]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九】【豕部】式視切
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讀與豨同。按:今世字,誤以豕為彘,以彘為豕。何以明之?為啄琢從豕,蠡從彘。皆取其聲,以是明之。凡豕之屬皆從豕。
𢁓,古文。
【註釋】①彘(zhì):豬。《方言》卷八:“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②按:徐鉉等注:此語(指“按”以下三十三字的按語)未詳,或後人所加。 [7] 

説文解字注

“彘也”注:彑部:“彘,豕也。”是二篆為轉注。《小雅》傳曰:“豕,豬也。”毛渾言之,許分別言名豕、名彘,名豬之故。
“竭其尾,故謂之豕”注:此與後“蹏廢,故謂之彘,”相對成文,於其音求其義也。立部曰:“竭者,負舉也。”豕怒而豎其尾則謂之豕。
“象毛足而後有尾”注:毛,當作“頭四”二字,轉寫之誤。馬篆下曰:“象馬頭髦尾四足之形。”象篆下曰:“象耳牙四足之形。”羋篆下曰:“從𦫳,象四足尾之形。”豕首畫象其頭,次象其四足,末象其尾。
“讀與豨同”注:《左傳》:“封豕長蛇。”《淮南書》作“封豨脩蛇。”式視切,十五部,《廣韻》施是切。
“按:今世字誤,以豖為豕,以彖為彖。何以朙之?為啄琢從豖,蠡從彖皆取其聲。以是朙之”注:此三十三字未必為許語,而各本譌舛特甚,今正之。啄、琢用豕絆足行之豖為聲,俗乃作啄、琢。是豖誤為豕也。蠡從彑部訓豕之彖為聲,俗乃作蠡,是彖誤為彖也,故皆為今世字誤。彑部曰:“彖讀若弛。”許書䖵部之“蠡”,心部之“㥟”,皆從彖為聲,在古音十六部。各本譌雲:“今世字誤以豕為彘,以彘為豕。何以明之:為啄、𤥨從豕,蟸從彘,皆取其聲。”不可讀,或正之,又不知蠡之本彖聲,而非從彖也。
“𢁓,古文”注:古文與亥同字,説詳亥部。按,此下當有“象髦足”三字,猶㣇下雲“象髦足”也。丿象髦,□象足。□象爪字也。 [8] 

康熙字典

【酉集中】【豕部】 豕
古文:𢁓、𧰧、𡰯
《廣韻》施是切。《集韻》《韻會》賞是切。《正韻》詩止切,並音始。《説文》:彘也。竭其尾,故謂之豕,象毛足而後有尾。徐曰:竭,舉也。《玉篇》:豬豨之總名。揚子《方言》:豬,關東西或謂之彘,或謂之豕。《林氏小説》:以其食不絜,故名之豕。《大戴禮·易本命》:四主時,時主豕,故豕四月而生。《本草綱目》:李時珍曰:在畜屬水,在卦屬坎,在禽應室星。《易·説卦》:坎為豕。《埤雅》:坎性趨下,豕能俯其首,又喜𤰞穢,亦水畜也。《詩·小雅》:有豕白蹢,烝涉波矣。傳:犬喜雪,馬喜風,豕喜雨,故天將久雨,則豕進涉水波。《禮·曲禮》:豕曰剛鬣。疏:豕肥則毛鬣剛大也。《周禮·天官·食醫》:凡會膳食之宜,豕宜稷。疏:豭豬味酸,牝豬味苦,稷米味甘,是甘苦相成。
又國名。《左傳·襄二十四年》:範宣子曰:昔匄之祖在商為豕韋氏。註:豕韋,國名。
又星名。《博雅》:營室謂之豕韋。
又《史記·天官書》:奎曰封豕,為溝瀆。《前漢·天文志》:作封豨。
又藥名。《爾雅·釋草》:茢薽,豕首。疏:豕首,一名彘顱,南人名為地菘,今江東呼豨首,可以煼蠶蛹。
又《莊子·徐無鬼》:藥也,豕零也。註:豕橐一名苓根,似豬屎,其塊零落而下故也。韓愈《進學解》:作豨苓。註:楚人呼豬為豨,即豬苓是也。《本草綱目》:一名豭豬屎。
又《集韻》:亥古作豕。《正字通》:《家語》或讀史雲:三豕渡河。子夏曰:己亥渡河。己譌為三,亥譌為豕。或曰支幹內有五亥,己亥位居三,三豕渡河是隱語。《説文》亥與豕溷。李陽冰曰:古文亥比豕加一畫,《説文》溷亂,不足信。
又葉施智切,施去聲。司馬相如《上林賦》:格蝦蛤,鋋猛氏。羂騕褭,射封豕。《韻會小補》:相如賦本文一段俱上聲,吳棫《韻補》以豕字葉入寘韻,誤。《字彙》:凡偏傍從豕者,俗省作豕。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全清
施是切
ɕje
集韻
上聲
四紙

開口呼
次清
賞是切
ɕiɛ
禮部韻略


上聲





施氏切

增韻


上聲





施氏切

中原音韻

上聲
支思

開口呼

全清

ʂï
中州音韻


上聲
支思





詩止切

洪武正韻

上聲
二紙


全清
詩止切

分韻撮要

陰上
第三幾紀記
穿






(參考資料:漢典 [6]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王力系統
ɕ
ǐe
先秦
周法高系統
stʰ
jieɣ
西漢





jiei


ji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ɕ
ie̯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ɕ
ǐe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ɕ
je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ɕ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ś
jĕ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ɕ
ǐɛ
(參考資料:漢典 [6]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2013-08-19[引用日期2021-07-09]
  • 2.    平水韻 四紙 豕  .搜韻[引用日期2021-07-0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1-07-09]
  • 4.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第2版[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3848
  •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183
  • 6.    豕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3-05-11]
  • 7.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295-1296
  • 8.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2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1523-1524
  • 9.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170
  • 10.    左民安著. 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 插圖珍藏本[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6.12:587
  • 11.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842
  • 12.    鄭春蘭編著.精彩漢字[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18.06:468-46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