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豆叩鎮

鎖定
豆叩鎮位於綿陽市西南部,平武縣南部的清漪江畔。是清漪江流域的中心集鎮,也是平武縣羌民族聚居地。九環路複線穿鎮而過,距綿陽市區96公里,距平武縣城100公里,與北川、平通、大印、徐塘、平南等縣、鄉(鎮)毗鄰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綿陽市平武縣調整部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徐塘羌族鄉和豆叩鎮,設立豆叩羌族鄉,以原徐塘羌族鄉和原豆叩鎮所屬行政區域為豆叩羌族鄉的行政區域,豆叩羌族鄉人民政府駐政府街85號。 [1] 
中文名稱
豆叩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綿陽市
電話區號
0816
面    積
150平方千米 [2] 
人    口
8304人(2017) [2] 
氣候條件
涼爽
著名景點
羌族採茶節
車牌代碼
川B
耕地面積
21984畝
交通方式
綿陽平政汽車站可乘客車直達豆叩

豆叩鎮基本情況

全鎮幅員面積150平方千米,境內山清水秀、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環境宜人、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全鎮下轄14個行政村、九十個農業合作社和一個街道居委會,共8304人(2017);全鎮森林面積968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現有耕地面積21984畝,糧食總產量4620噸,國民總產值9188萬元,財政總收入360萬元,人均純收入2996元。

豆叩鎮豆叩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3] 
總人口
8929
4773
4156
家庭户户數
2611
家庭户總人口(總)
8801
家庭户男
4679
家庭户女
4122
0-14歲(總)
2094
0-14歲男
1103
0-14歲女
991
15-64歲(總)
6212
15-64歲男
3350
15-64歲女
2862
65歲及以上(總)
623
65歲及以上男
320
65歲及以上女
30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8704
總人口8304人(2017)。

豆叩鎮經濟發展

鎮內有優質茶園21924畝,乾果2000畝,楠竹、綿竹2650畝,產業結構調整結構已具規模。近年,全鎮社會穩定,商貿繁榮,人民安居樂業。豆叩鎮位於綿陽市西北部、平武縣西南面的清漪江畔,是清漪江流域的的中心集鎮,也是平武縣羌民族主要聚居之地。
全鎮幅員面積15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面積達78%。境內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宜人。境內雨量充沛、氣候温和、土地肥沃、野生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九環複線穿鎮而過,距綿陽市區100公里,距平武縣城100公里,與北川羌族縣、平通、大印、徐塘、平南等縣、鎮、鄉毗鄰。 鎮轄1個辦事處、1個社區居委會、14個行政村、90個農業合作社,共2548户、8614人,羌族佔87%。

豆叩鎮基礎設施

城鎮基礎設施完善,交通十分便利,達到了村村通公路;廣播電視網絡健全,覆蓋率高;移動、聯通、電信三家通訊公司均在我鎮建有機站,通訊發達。場鎮功能齊全,基礎建設不斷加強,二○○四年初被國家六部委任命為全國重點小城鎮之一。
鎮內有中心小學2所,學校佈局合理,師資力量強、教學質量高;有中心衞生院1所,衞生、防疫網絡健全,醫務人員技術精湛,醫療衞生設備先進,為救病治人起到了重要作用。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3075萬元,農業總產值2582萬元,財政總收入243萬元(其中本級收入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92元;現有耕地面積18992畝,農作物播種面積56800畝,糧食總產量480公斤;新建高產優質茶圓1450畝、竹園2600畝、乾果(核桃、板栗)2700畝;中藥材、魔芋、畜產品等產值達240餘萬元,產業結構調整已初具規模。
平武縣是四川省優質茶葉的生產基地縣,我鎮又是平武縣主產茶葉的鄉鎮之一,現有茶園面積21386畝,(其中:經國家認證的有機茶園502畝),茶葉總產量394噸,總產值312萬元,人均茶葉收入400元以上;平武縣最大的茶葉加工龍頭企業——平武茶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我鎮,生產無公害、有機、高檔綠茶和花茶,其產品以無農藥殘留,內質優、耐沖泡而深受省內外消費者青睞,有機茶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隨着低產茶園的改造和新建高產優質茶園的投產,平武龍泉茶廠、平武天源茶廠也相繼建立,並不斷壯大成長,其產品因價廉質優而受消費者的的喜愛

豆叩鎮位置境域

豆叩鎮位於綿陽市西南部,平武縣南部的清漪江畔。
豆叩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