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變化無方

鎖定
變化無方(拼音:biàn huà wú fā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1] 
變化無方指善於變化而沒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中文名
變化無方
拼    音
biàn huà wú fāng
近義詞
變化無常、變幻莫測
反義詞
一成不變
出    處
《三國志·魏志·袁紹傳》
注音字母
ㄅㄧㄢˋ ㄏㄨㄚˋㄨˊ ㄈㄤ
語法結構
主謂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定語

變化無方成語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袁紹傳》:“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 [1]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變化無方”。 [1] 

變化無方成語故事

袁紹曹操皆是東漢末年的豪傑。起先,袁、曹的共同敵人是董卓。董卓要廢漢自立,袁紹逃離長安,在渤海郡起兵,自號車騎將軍,任義軍盟主。曹操帶領幾千人馬,成為袁紹轄下的奮武將軍。
董卓出關向義軍進逼,袁紹手下有十多萬人,卻不敢接戰。曹操説:“舉義兵是為了誅暴亂,聯軍已經組成,董卓棄關中之險來攻,我們可以一戰而平定天下,機不可失!”結果只有曹操帶着幾千兵在滎陽跟卓將徐榮交戰,因眾寡懸殊,打了個大敗仗。 [3] 
董卓死後,曹操力量日漸強大,中原出現袁、曹爭霸的局面。曹操大本營在許昌,袁紹精兵十萬,戰馬萬匹,準備攻打許昌。劉備佔領徐州,響應袁紹,曹操東向攻打劉備,許昌空虛。謀士田豐勸袁紹急促進軍。
袁紹説:“我兒子正在生病,等他病好了再發兵不遲。”田豐説:“處在戰亂的年代,因嬰兒生病丟失良機,可惜啊!”等到曹操擊敗劉備,袁紹才率軍從冀州出發,到達黃河邊上的黎陽,派顏良為先鋒渡河作戰。沮授説:“顏良雖勇,但遇事不會變通,不宜讓他獨當一面。”袁紹沒有采納他的意見,顏良遇上曹操主力,被斬於陣。袁紹另一大將文丑沿河追擊主動撤軍的曹操,在延津被曹軍殺個回馬槍,文丑陣亡。 [3] 
曹操軍隊繼續撤退到官渡。兩軍在官渡初遇,袁軍打了幾次小勝仗,袁紹便驕傲地對沮授説:“你們謀士就是怕衝鋒陷陣,渡江之前,田豐也勸過我,説是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方,人眾雖少,不可輕視。曹操是善於用兵,但我也久經行陣,加上人多勢眾,壓也壓垮他。現在不是打了勝仗了嗎?” [3] 
但是後來,由於袁紹屢次不聽謀士的苦諫,再加上曹操確實善於用兵,變化無方,官渡之戰,最後以袁軍徹底失敗告終。 [3] 

變化無方成語寓意

很多時候,人們會在需要做出抉擇的時候而顯得優柔寡斷,不能抓住機會,以至於做人很被動。人生之路,不是一條,而是多條。同樣,為求生存,也應該有多方面選擇的可能,防止把自己引入偏端。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應該學會變通,這樣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使事情得到完善的解決。 [2] 

變化無方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變化無方”指善於變化而沒有固定的方向和程式;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變化多端。主謂式結構,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3] 
運用示例
唐·楊炯《公卿以下冕服議》:“山者,佈散雲雨,象聖王澤沾下人也;龍者,變化無方,象聖王應時而教也。” [1] 
明·謝讜《四喜記·禍禳左道》:“帳下張鸞卜吉,他二人變化無方,瘸師左黜,神通不測。” [1] 
參考資料
  • 1.    程志強編著. 中華成語大詞典[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3.09:940
  • 2.    高軼飛編著. 學透曾國藩[M]. 瀋陽:瀋陽出版社, 2015.11:255
  • 3.    王俊編著. 讀成語·識天下 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變化篇 1[M]. 北京:開明出版社, 2015.0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