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辰生

鎖定
謝辰生(1922年7月-2022年5月2日),出生於北京,江蘇武進人。著名文物專家,原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顧問(正局級)、國家文物局離休幹部。 [5] 
謝辰生1949年9月參加工作,1975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1年10月任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副秘書長(副局級),1982年5月擔任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顧問(正局級),1994年2月離休。 [5] 
謝辰生曾任鄭振鐸業務秘書,生前為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1982年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推動設立“文化遺產日 [4]  ,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確提出文物的定義 [3] 
2022年5月2日8時32分,著名文物專家,原文化部文物事業管理局顧問(正局級)、國家文物局離休幹部謝辰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5]  [7] 
中文名
謝辰生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22年7月 [5] 
逝世日期
2022年5月2日
代表作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主要成就
為文物保護奔走呼號,無怨無悔。
籍    貫
江蘇武進

謝辰生人物生平

謝辰生
謝辰生(2張)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致力於文物保護管理事業。歷任文化部文物局文物處業務秘書、副處長,國家文物局副秘書長、顧問,中國考古學會常務理事。在上海參與了戰時文物的清理工作,並協助鄭振鐸編撰《中國歷史參考圖譜》、《甲午以後留存日本文物目錄》等。倡導創辦了景德鎮古陶瓷製作博物館、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博物館,主持複製了隨縣編鐘和古代珍貴紡織品,並負責開拓水文、地震考古新領域。
1961年,主持起草《國務院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
1982年,主持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並撰寫《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前言,第一次明確提出“文物”的定義。推動設立“文化遺產日”,力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出台,推動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立法進程。 [4] 
1995年退休後仍在為保護文物不停地奔波。1999年他親赴浙江舟山定海考察,是第一批阻止定海文物破壞的專家之一;2000年他又赴新疆為西部大開發中的文物保護工作獻計獻策,為文物保護奔走呼號,無怨無悔。 [5] 
2022年5月2日8時32分,謝辰生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 [5-6] 

謝辰生主要成就

2011年,羅哲文、謝辰生為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揭牌 2011年,羅哲文、謝辰生為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揭牌
謝辰生1950年10月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宣教幹事。1953年起,任文物局文物處業務秘書、辦公室秘書。1961年,起草《文物保護管理暫行條例》《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的指示》。1963年,參與起草《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管理暫行辦法》《革命紀念建築、歷史紀念建築、古建築、石窟寺修繕暫行管理辦法》。1967年,起草保護文物圖書有關文件。1972年起,謝辰生同志先後任文物局文物處幹部、副處長和研究室主任等職務,參與起草並參與修訂我國第一部文化領域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積極推動將“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寫入法律,在文物法規政策、理論研究方面作出突出貢獻.
20世紀80年代,謝辰生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編委會主任,撰寫了文物卷綜合性概述,提出“文物”定義,為構建中國特色文物學科作出重要貢獻。1983年,他參加全國古代書畫巡迴鑑定專家小組,歷時八年參與完成珍貴書畫鑑定工作。1987年,負責起草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通知》。1994年離休後,謝辰生不顧年事已高、體弱多病,密切關注基層文物工作狀況、始終關心文物事業發展,為文物保護奔走呼籲、忘我工作、不遺餘力。2005年,他參與起草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積極倡議設立我國“文化遺產日”。他呼籲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引起中央高度重視,2008年為《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頒佈、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髮揮了重要作用。 [5] 

謝辰生所獲榮譽

2009年,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謝辰生“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傑出人物”榮譽稱號。 [4] 

謝辰生相關新聞

青山今未老
有言人不輕
2012年12月11日,人民大會堂山東廳,紀念《文物保護法》頒佈實施30年的座談會即將召開。離會議召開還有半小時, 作為該法律的起草者之一,92歲的謝辰生已安靜地坐在位置上,仔細翻閲着自己寫的長達七頁的發言稿。不出所料,所談內容又是充滿憂慮:《當前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幾種錯誤傾向》,一如此前“足音”大標題所言:《謝辰生,“直言”與“直書”》。謝老穿了一件中式棉衣,臉頰清瘦,不斷地有人上前與他打招呼、合影,謝老一次次微笑着站起來、坐下,再站起來、再坐下…… [1] 
雖已年逾九旬,為文物保護而奔波依然是他的常態:剛從安徽參加學術會議回來,就忙着去上海,緊接着馬不停蹄地去新疆……退休快20年了,除了前兩年生大病不得不在醫院待着,謝老的足跡遍佈中國文物保護的現場。 [1] 
2012年最讓他開心的,是《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在編纂完成66年後首次公開出版,9卷三大冊收錄了15245件中國流失至日本的文物。正是從參與《目錄》編寫時起,謝老開始與中國文物事業相依相伴。1946年,他隨大哥、史學家謝國楨去上海,由文物專家徐森玉舉薦擔任鄭振鐸的助手,並參與徐森玉主持的《目錄》編制。如今,負責《目錄》工作的5人中,僅他一人健在。 [1] 
出席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週年座談會 出席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週年座談會
與謝老曾經一同奮鬥的文物界老同志正在一個個離開。2011年是徐蘋芳,2012年是羅哲文。每一次看謝老出席他們的追悼會時低着頭、沉默着、緩緩走過的身影,就覺得他分外孤單。正如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所説,正是謝老和眾多專家的一次次秉筆直書,許多文化遺蹟得以保全,許多錯誤做法得以糾正。青山在,人未老,中國的文物保護感謝有他。 [1] 

謝辰生拍賣事件

對於2016年12月14日乾隆玉璽拍賣事件發表評論:如果乾隆御璽是圓明園流失文物,作為中國人是絕不應當參與拍賣的,因為這需要從國家層面進行制止與追索,而温州商人以個人行為參與拍賣的行為,是非常不應該的,且客觀上抬高了流失國寶的價格,不利於文物迴流;如果參拍成功而失去聯繫,是沒有誠信,“錯上加錯”,而表態付款,也是不對的,而且是違法的,“因為八國聯軍把這些國寶盜走了,本身就是贓物,你參與競拍抬高價格,然後再付款提貨,這等於你承認他搶掠偷盜的合法性了,這就等同於 洗白贓物 ,那些支持他付款的商人,也就是支持 洗白贓物 ,可能是別有用心! [2] 

謝辰生人物評價

謝辰生先生把保護文物作為初心和使命,曾參與我國重要文物法規政策的起草、修訂;擔任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卷編委會主任,撰寫文物卷綜合性概述,提出“文物”定義;參與“文物爭奪戰”,避免國寶流落海外;參加全國古代書畫巡迴鑑定專家小組,歷時八年,行程數萬裏,完成珍貴書畫鑑定這一“中國文物保護史上的空前壯舉”;積極倡議設立我國“文化遺產日”,呼籲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捍衞了一大批重要文物古蹟的安全……他以貫穿一生的實際行動兑現了為中國文物保護事業奮鬥終身的承諾。謝辰生先生堅信保護文物就是守護國家,將保護文物作為終生事業,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奔波勞碌,忘我奉獻,為中國文物事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作為文博前輩,他的精神激勵、鞭策着一代又一代文博人 [8] (故宮博物院 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