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志仁

鎖定
謝志仁,男,1945年4月出生,浙江上虞人,南京大學理學博士,現任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自然地理學、第四紀地質學專業博士生導師,海岸與第四紀研究所所長, [1]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第四紀研究會應用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曾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等科研項目20多項。發表論著5本、論文70餘篇。
中文名
謝志仁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45年4月
主要成就
南京大學理學博士
出生地
浙江上虞
性    別
職    稱
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教授

謝志仁人物經歷

謝志仁學習經歷

1968年畢業於同濟大學地下工程系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專業,
1981和1986年在南京大學獲得地貌學與第四紀地質學碩士學位和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

謝志仁工作經歷

1968~1978年在冶金部長沙勘察公司從事工程地質勘察工作,先後擔任20餘項工程的技術負責人。
1986~1996年在南京大學任職,1996年以後到南京師範大學任職。曾先後擔任南京大學地理學系 (大地海洋科學系)常務副系主任、第四紀環境與環境預測研究室主任、國家理科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南京大學地理學專業點主持人,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海岸與第四紀研究所所長。
曾兼任國家教委第一屆高等學校理科(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地質地貌教材建設組秘書),第二屆高等學校理科(地理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自然地理學教學指導組成員)、中國海洋與湖沼學會海岸河口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地理學會地貌與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地質學會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地質專業委員會委員。

謝志仁社會兼職

兼任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持續利用與減災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第四紀研究會應用第四
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環境考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海洋學會海岸河口分會理事、《海洋工程》第四屆編輯委員會委員、《氣候變化研究進展》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謝志仁科學研究

謝志仁研究方向

環境演變及其趨勢預測。包括地質時期、歷史時期、器測時期的海面變化過程及其趨勢研究、海岸變遷及其數值模擬、區域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等研究方向,在這些研究方向上特別注重將各種定量研究方法和計算機技術引進傳統的地質地理宏觀研究課題。
近年來又新開闢了在環境教育領域裏的多學科交叉研究新方向。

謝志仁研究項目

曾先後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等科研項目20多項。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准號:40171009):長江三角洲地區海面 —地面系統模型研究, 2002—2004年,項目負責人;
(2)江蘇省軟科學計劃重點項目(項目編號:BR2002010):江蘇省海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2002—2003年, 項目負責人;
(3)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課題∶21世紀初江蘇省海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2001—2002年,項目負責人;
(4)國家計委專項:江蘇省國土資源綜合遙感調查項目第06課題(江蘇省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1999—2001年,課題負責人;
(5)江蘇省教委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批准號∶98KJB2170001):省級生態環境動態綜合評價系統研究—以江蘇省為例,1998—2000年,項目負責人;
(6)教育部項目∶中國中小學綠色教育行動,2001—2003年,主要成員;
(7)江蘇省面向21世紀教學體系改革重點項目: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1998—2001年,主要成員;
(8)南京師範大學新世紀教改工程(網絡課程建設)重點項目∶第四紀科學導論,2001—2002年,項目負責人;
(9)南京師範大學新世紀教改工程(網絡課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概論,2002—2003年,項目負責人。

謝志仁研究成果

發表論著5本、論文70餘篇。

謝志仁出版著作

海平面變化的小波和自迴歸模型集成預測試驗,《海洋科學》2008年 第4期
基於SSA和MGF的海面變化長期預測及對比,《地理研究》2008年 第2期
江蘇沿海海面的多尺度波動過程和趨勢預測,《地理科學》2008年 第1期
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共享網的氣候-海面變化數據集建設,《地球信息科學》2008年 第1期
基於SSA和AR模型的海面變化預測試驗,《海洋湖沼通報》2007年 第4期
基於時間序列分解的海面變化預測,《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 第1期
基於GIS的海面-地面系統變化影響評價模型研究,《海洋測繪》2007年 第1期
黑龍江克東縣全面加強人口計生網底建設,《人口與計劃生育》2006年 第9期
三角洲地區海面——地面系統整合研究,《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 第2期
長江三角洲地貌演變模擬模型的構建,《地理學報》2006年 第5期
吳淞站潮位數據的小波檢驗和調整,《海洋湖沼通報》2006年 第1期
黃、東海海面地形在1993-2001年間的變化探討,《測繪學報》2006年 第1期
ENSO事件對淮河流域降水的影響,《氣象科學》2005年 第4期
基於遙感與GIS的遼河三角洲濕地資源變化及驅動力分析,《國土資源遙感》2005年 第3期
基於T/P衞星海面測高的黃東海海面地形變化探討,《海洋通報》2005年 第5期
長江三角洲地區海面—地面系統模型構建與試驗,《地理研究》2005年 第4期
寧夏降水變化及其與ENSO事件的關係,《地理科學》2005年 第1期
白洋淀流域景觀空間格局變化研究,《資源科學》2005年 第2期
自然災害對山東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災害學》2005年 第1期
利用T/P海面高度數據校驗驗潮站地面升降的初步研究,《地球科學進展》2005年 第6期
寧夏氣候變化對ENSO事件的響應,《乾旱區地理》2005年 第2期
白洋淀流域景觀空間格局隨高程分異研究,《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年 第4期
ENSO事件對淮河流域降水的影響,《海洋預報》2005年 第2期
遼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健康評價,《生態學報》2005年 第3期
論可持續發展理論是環境教育發展的理論基石,《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 第6期
論環境教育三維體系,《教育科學》2004年 第5期
論環境科學理論作為環境教育的理論原點,《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 第4期
浙江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經濟發展的灰色關聯分析,《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年 第2期
成都地區土壤環境質量初步評價,《環境科學學報》2004年 第2期
江蘇省濕地資源現狀及其可持續利用研究,《經濟地理》2004年 第1期
未來江蘇中部沿海相對海面變化預測, 《地球科學進展》2004年 第6期
論教育科學理論作為環境教育的理論原點,《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年 第5期
山東海島資源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4年 第2期
平均高潮位記錄分析淤泥質海岸的相對海面變化——以江蘇淤泥質海岸為例,《海洋通報》2004年 第5期
加強基於互聯網的第四紀科學教育,《寧夏工程技術》2004年 第3期
基於衞星平台的海面變化監測技術,《寧夏工程技術》2004年 第3期
海面-地面升降綜合影響模擬和評估系統研究,《海洋測繪》2004年 第4期
相對海面變化與江蘇中部輻射沙洲的變化動態,《海洋科學進展》2004年 第2期
環境教育的“熱論”與“冷思”,《環境導報》2003年 第14期
略論中國綠色社區建設,《環境科學與技術》2003年 第6期
從新課程標準看環境教育,《當代教育科學》2003年 第21期
論創建“綠色大學”,《江蘇高教》2003年 第3期
江蘇的生態環境透析,《生態經濟》2002年 第1期
GIS支持下文物保護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東北測繪》2002年 第1期
中國東部全新世以來海面波動特徵探討,《地球科學進展》2002年 第6期
論環境教育理念建構及其實踐,《教育科學》2002年 第3期
平原地區水土流失區劃與評價模型試驗——以江蘇省為例,《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 第1期
江蘇省區域生態環境綜合評價研究,《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1年 第3期
從史料記載看中國歷史時期海面波動,《地球科學進展》2001年 第2期
GIS支持的中國第四紀海面變化背景系統研究,《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 第4期
上海浦東YA孔微量元素變化與歷史時期水體鹽度波動,《水科學進展》1999年 第4期
中國歷史時期海面變化(Ⅱ)——潮災強弱與海面波動,《河海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 第5期
GIS支持的考古信息管理系統:以長江三角洲地區為例, 《南京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年 第3期
中國東部第四紀海面變化信息系統研究,《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1999年 第1期
面向未來的海面變化研究,《地學前緣》1997年 第2期

謝志仁獲獎記錄

獲國家教委和江蘇省科技進步獎3項,1995年被評為“八五”江蘇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1998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2001年被評為江蘇省第六屆優秀研究生導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