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謝一峯

(湖南大學嶽麓學院副教授)

鎖定
謝一峯,男,湖南長沙人,博士。現為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主任。 [2] 
中文名
謝一峯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長沙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亞洲宗教、藝術與歷史
職    務
湖南大學嶽麓學院副教授
任職院校
湖南大學

謝一峯人物經歷

謝一峯教育經歷

2006-2010年就讀於四川大學歷史學基地班,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10-2012年就讀於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中國史專業,獲歷史學碩士學位,師從吳錚強副教授;2012-2017年,就讀於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專業方向為亞洲宗教、藝術與歷史,師從葛兆光教授;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曾作為中國大陸當年一位獲選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Visiting Fellow)的博士研究生,在哈佛燕京學社和哈佛大學東亞語言與文明系進行了三個學期的訪問研究,合作導師為“儒蓮獎”獲得者、哈佛大學羅柏松(James Robson)教授。 [1] 

謝一峯工作經歷

2017年6月入職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現為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歷史系主任。受國家留學基金委全額資助,作為訪問學者於2019年9月應哈佛大學建築與藝術史系洛克菲勒講席教授汪悦進(Eugene Wang)先生邀請,在該系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Harvard Chinese Art Media Lab)進行為期一年的訪學和研究,於2020年8月回國。2021年起,任哈佛中國藝術實驗室客座訪問研究員,聘期兩年。 [2] 

謝一峯學術成果

謝一峯學術著作

在學術發表方面,2015年至今,已先後在《文史哲》《史林》《讀書》《宋史研究論叢》《唐史論叢》《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等CSSCI期刊和集刊上發表三十餘篇論文,其中四篇被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並在台灣和香港的重要刊物(如《漢學研究》《二十一世紀》《道教研究學報》等)上發表論文和長篇書評四篇。在英文著譯方面,曾在Religions(A&HCI,校定A2),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中國歷史學前沿)發表長篇學術另論文和學術書評各一篇,與其他三位譯者合作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教授柏夷(Stephen Bokenkamp)的《道教研究論集》也已於2015年8月在中西書局出版。 [2] 

謝一峯學術交流

在國際交流方面,曾先後在日本京都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美國芝加哥、德國漢堡大學、印度阿育王大學、美國康戈迪亞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地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研修班,在線參加美國哈佛大學、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重要學術研究機構舉行的國際學術會議,並應亞利桑那大學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吳疆教授的邀請,前往該校進行了題為“爭衡聖域:中國中古時期洛陽、杭州佛教、道教和儒家的空間交織和互動”(The competitions in sacred space: the spatial interweaving and interaction among Buddhism,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in Luoyang and Hangzhou in Medieval China)的主題講座,應哈佛大學汪悦進教授邀請,在線上進行題為《靈太后的浮圖——佛教與北魏後期洛陽都市景觀的嬗變》的主題講座,並策劃主持“北魏洛陽研究的多維光譜”線上國際工作坊(哈佛藝術實驗室主辦)。日前,又獲得(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項目“中國古代都城的政治表達、文化空間與多維呈現”,邀請哈佛大學建築與藝術史系洛克菲勒講座教授汪悦進(Eugene Wang)、賓夕法尼亞大學東亞系夏南悉(Nancy Steinhardt)教授和亞利桑那大學東亞系吳疆(Jiang Wu)教授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進行公開講座和密集課程,努力提升湖南大學在相關研究領域的國際化水平,促進其在新文科領域同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和亞利桑那大學等世界頂尖和高校的合作研究。總之,具備組織全英文討論、全英文發表研究成果和開展各種形式之國際學術交流的豐富經驗和能力。 [2] 

謝一峯學術兼職

謝一峯主持課題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青年項目):7-13世紀“移動邊疆”中的宗教與政治關係研究(2018年立項)。
主持國家自科基金一般項目暨科技部國家外國專家項目:中國古代都城的政治表達、文化空間與多維呈現(2021年立項)。
主持古委會項目:宋本《錦繡萬花谷》點校整理(2019年立項)。
主持省級教改項目:研究生畢業論文質量的監管與改革過程中的張力研究(2018年立項)。
主持校級哲學社會科學青年學術提升計劃項目:《錦繡萬花谷》整理與研究(2020年立項)。
主持校級高水平通識課建設項目:古代中國的世界認識(2022年立項)。
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青年項目):10-14世紀僧人塔銘整理與研究(2019年立項,主持人為王菲菲副教授)。
參與國務院參事室重點課題委託項目:《綱鑑易知錄》評註版(2021年立項)。 [2] 

謝一峯獲獎情況

1.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Visiting Fellow)(2014-2015)
2.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授:葛兆光)《延續中的嬗變:兩宋道教與政治、社會、文化的關係》(2017),獲2020年度復旦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3.“融合書院優秀教育傳統的四維本科生導師制”(參與,湖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4.“中國思想史”(主講人:肖永明殷慧、謝一峯)(國家首批一流本科課程)
5.“傳承優秀文化、涵育家國情懷的高質量中國史研究生培養探索”(排名第6,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三等獎)
6.“傳承優秀文化、涵育家國情懷的高質量中國史研究生培養探索”(排名第3,湖南大學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 

謝一峯論著簡目

1.《南宋道教研究述評》,載傅飛嵐(Verellen, Franciscus)、黎志添:《道教研究學報:宗教、歷史與社會》(第六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4年,第335-363頁。
2.《天下與國家:試論南宋初年五嶽祀典雙軌體制的形成》,《史林》2015年第1期(CSSCI),第37-45頁。
3.《跨文化觸媒與錯落式對接》,《讀書》2015年第2期(CSSCI),第40-48頁。
4.《重訪宋徽宗》,《讀書》2015年第7期(CSSCI),第40-48頁。
5.《評Shih-shan Susan Huang,Picturing the true form: Daoist Visual Culture Exchange in Traditional China(圖畫真形:傳統中國的道教視覺文化)》,《漢學研究》,第三十三卷第二期(THCI),2015年6月,第267-274頁。
6.《“佛道”與“道釋”——兩宋畫目、畫論中佛道次第之變遷》,《二十一世紀》2015年8月號(總第150期),第11-28頁。
7.《什麼可以作為一種宗教傳入某地的標誌?》,載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編:《亞洲研究集刊》第七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12月,第255-261頁。
8.《唐宋間國家投龍儀之變遷》,載姜錫東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十六輯)(CSSCI集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212-230頁。
9.《清代全真道的全景式研究——評尹志華<清代全真道歷史新探>》,《二十一世紀》2015年12月號,第137-146頁。
10.【美】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著,孫齊、田禾、謝一峯、林欣儀譯:《道教研究論集》,上海:中西書局,2015年8月。 [1] 
11. “Review: Rothschild, Norman H. Emperor Wu Zhao and her Pantheon of Devis, Divinities and Dynastic Mother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5.”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Vol. 11, No. 2 (2016), pp. 331-335.
12.《拼貼與“雜拌兒”》,《讀書》2016年第8期(CSSCI),第103-109頁。該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出版業》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3.《六百年後的迴響——吳彬<歲華紀勝圖>再考》,《美術學報》2016年第5期(北大核心),第48-58頁。
14.《轉折與建構:書目中的道教史——以明代以前官私書目為中心的考察》,《文史》2017年第2期(CSSCI),第235-262頁。該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宗教》2017年第4期全文轉載。
15.《論唐宋時期傳國璽地位的下移》,《唐史論叢》第二十五輯(CSSCI集刊),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年,第179-192頁。
16.《南宋史學的三重陰影》,《讀書》2017年第9期(CSSCI),第100-109頁。
17.《激變中的承續:兩宋間道教空間格局的變遷》,《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19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69-94頁。
18.《佛國中的道境——兩宋間兩浙東路宗教空間的變遷》,《佛教史研究》第一輯,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第203-246頁。
19.《感格通天:兩宋時期道教祈雨的變遷》,載姜錫東主編:《宋史研究論叢》(第二十一輯)(CSSCI集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18年,第184-198頁。
20.《筆端上的華夏化》,《讀書》2018年第9期(CSSCI),第14-23頁。
21.《研究型大學學年論文制與本科生導師制的互動》,《大學教育科學》2018年第5期(CSSCI),第55-60頁。
22.《爭衡聖域——兩宋間杭州宗教空間的變遷》,《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1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43-71頁。
23.《從私議到公評:南宋士人對於道教的態度與思考》,載周曉光主編:《徽學》第十一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年,第67-93頁。該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宗教》2019年第2期全文轉載。
24.《女性空間中的視覺張力》,《讀書》2019年第9期(CSSCI),第97-106頁。
25.《天中何處——洛州無影新詮》,《中外論壇》(East West Forum),2019年第2期,第3-60頁。修訂稿後收錄於陳金華主編佛教與科技論文集。
26.《行旅的焦慮》,《讀書》2020年第1期(CSSCI),第167-176頁。
27.《常態、變態與迴歸——兩宋常規祭祀體系中道教因素的變遷》,《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4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0年,第28-60頁。
28.《唐代公主入道原因的再考察》,賈晉華、白照傑主編:《中國宗教研究新視野——新語文學的啓示》,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第95-116頁。
29.《矛盾、彷徨與堅守:梁思成與他的時代》,《讀書》(CSSCI)2021年第2期,第38-47頁。
30.《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兩宋道教與政治、文化互動中的延續與嬗變》,《宋史研究論叢》(CSSCI集刊),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21年,第229-244頁。該文已被《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宋遼金史》2021年第6期全文轉載。
31.《溝通內外:道教藝術史研究的理論、方法與實踐——以黃士珊<圖畫真形:傳統中國的道教視覺文化>為中心的討論》,《中外論壇》2021年第1期,第253-276頁。
32.《先見與妖言:靖康之難後士人、道士對同道教相關之北宋亡國預言的記述和討論》,《文史哲》(CSSCI)2021年第5期,第80-94頁。
33. “Struggle on the Axis: The Advance and Retreat of Buddhist Influences in the Political Axis of Capitals in Medieval China (220–907)”,Religions12, no. 11: 984 (A&HCI,校定A2), pp. 1-27.
34.《華夷觀的“頻譜”》,《讀書》(CSSCI)2022年第1期,第158-166頁。
35.《千載皇都:超越中國都城的中國都城——記夏南悉系列演講》,《澎湃·私家歷史》,2022年1月6日。
36.《佛教政治文化的遷移、熔鑄與嬗變——唐代官寺觀體系的非線性溯源》,《中國社會歷史評論》第28卷(CSSCI集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22年,第1-21頁。
37.《破碎與重生:從銅雀台到七寶台》;《讀書》(CSSCI)2022年第11期,第117-125頁。
38.《中國建築史家夏南悉:中國的塔——從域外到中國》,《澎湃·私家歷史》,2022年12月3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