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諱疾忌醫

(漢語成語)

鎖定
諱疾忌醫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韓非的《韓非子·喻老》。 [1] 
該成語的意思是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在句子中作主語、賓語、定語。 [1]  [5] 
中文名
諱疾忌醫
外文名
Hide one's sickness for fear of treatment
拼    音
huì jí jì yī
近義詞
文過飾非
注    音
ㄏㄨㄟˋ ㄐㄧˊ ㄐㄧˋ ㄧ
出    處
《韓非子·喻老》
語    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

諱疾忌醫成語出處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病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居五日,桓侯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醫之治病也,攻之於腠理,此皆爭之於小者也。夫事之禍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聖人蚤從事焉。” [2]  (戰國·韓非《韓非子·喻老》)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諱疾忌醫”。 [2] 

諱疾忌醫成語典故

扁鵲是戰國時期的名醫,原名秦越人。他學成醫術後,便一直周遊列國,熱心為百姓看病,大家都很敬重他。有一次,扁鵲來到一個國家,見一家死了人,屍首已停放了好幾天,依然面目如生,就問明病人臨死前的症狀,並且斷定這人還能救活。他先給病人施了針灸,然後灌下藥。一會兒,死人果然活了過來。這個消息很快就傳遍了全城,人們都覺得扁鵲實在是太神奇了,都説他是神醫,有起死回生之術。 [4] 
蔡桓公聽説自己的領地內居然出了位如此赫赫有名的人物,很想見見,便命人佈告四方説想要見神醫扁鵲。扁鵲見到佈告,急忙回國,覲見桓公。他在侍從的引領下走入客廳,在桓公面前站了片刻,對桓公説:“主公您病了,還好現在只是在皮膚裏,不過如不及時醫治,恐怕會嚴重起來。”桓公一聽,便有些不快,搖頭説道:“寡人沒病,身體很好。” [4] 
諱疾忌醫
諱疾忌醫(2張)
扁鵲走後,桓公冷笑道:“名醫也不過如此,就喜歡挑別人的毛病,明明沒病,他偏説你有病,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顯示他的醫術高明似的,真是太可笑了。” [4] 
過了十天,扁鵲提着藥籃去覲見桓公,桓公正坐在花園中玩賞。扁鵲來到桓公面前,看看他的臉色,憂鬱地説:“主公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裏去了,再不醫治,會更加厲害的。”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扭過頭去,再也不答理他了。扁鵲沒辦法就只好退了出來。 [4] 
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公,對桓公説:“您的病已經蔓延到腸胃裏去了,再不醫治,生命就有危險。”桓公聽後,氣得變了臉色,仍然不肯讓扁鵲給自已看病。扁鵲沒有辦法,嘆着氣,搖着頭,離開了。 [4] 
又過了十天,扁鵲第四次來見桓公,一見桓公,二話不説,急忙轉身走了。桓公覺得奇怪,就派人把他追回來,問道:“為什麼這次你一句話不説就走呢?”扁鵲痛心地説:“病在皮膚裏,用熱水一敷,就可治好;病在肌肉裏,扎扎針灸,就可治好;病在腸胃裏,吃幾服湯藥,也可治好;但病在骨髓裏,就難辦了。現在,主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是您現在想醫治,我也沒辦法了。”蔡桓公聽了,還是不大相信,揮了揮手,讓人把扁鵲送走了。 [4] 
可是才過了五天,一直不願意讓扁鵲醫治的桓公就渾身疼痛,一病不起了。他趕忙派人去找扁鵲給自己治病,但是已經晚了,扁鵲知道桓公的病無法醫治,早已經整理行裝,逃到秦國去了,桓公就這樣因為諱疾忌醫病死了。 [4] 

諱疾忌醫成語寓言

如果蔡桓公在扁鵲剛開始指出其有病的時候能加以治療,就不會造成病情加重的結果,更不至於喪命。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不光是治病要趁早,我們自身有了缺點,也一定要接受大家的批評指正,儘早改掉自己的不足,避免鑄成大錯。 [3]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千里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當不良的苗頭出現時,千萬不能諱疾忌醫,要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以免釀成更大的禍患。 [4] 

諱疾忌醫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含貶義,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的缺點和錯誤。 [1] 
運用示例
宋·周敦頤《周子通書·過》:“今人有過,不喜人規,如諱疾而忌醫,寧滅其身而無悟也。” [5] 
宋·朱熹《與田侍郎書》:“此須究其根原,深加保養,不可歸咎求節,諱疾忌醫也。” [6] 
元 胡助 《月食遇雨》詩:“市人聞此言,開口笑咍咍,或疑上天公,諱疾忌醫深閟埋。”
鄭觀應 《盛世危言·海防中》:“西報謂:‘ 中國 固守成法,科目政治決難更改。縱深知積弊,擇泰西之善者行之,然諱疾忌醫,不肯實心實力。’” [8]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立此存照”》:“患着浮腫,而諱疾忌醫,但願別人糊塗,誤認他為肥胖。” [5]  [1] 

諱疾忌醫成語辨析

諱疾忌醫的近義詞是文過飾非。 [1]  “諱疾忌醫”和“文過飾非”,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或錯誤”的意思。但“諱疾忌醫”偏重在“怕人批評,不願意接受幫助”;“文過飾非”則偏重指尋找各種理由或藉口來掩飾錯誤、缺點。 [7] 
參考資料
  • 1.    諱疾忌醫  .漢典[引用日期2020-04-07]
  • 2.    張兆端編著.知者不惑之管子·墨家·法家·兵家[M].北京:羣眾出版社,2018.01:249
  • 3.    劉敬餘.中國古代寓言[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01:114
  • 4.    新家庭書架編委會.中華成語故事全集 新[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01:192
  • 5.    王濤等編.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08:547
  • 6.    李行健.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0.07:149
  • 7.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欄目組.我的趣味漢字世界3[M].南寧:接力出版社,2015.06:198
  • 8.    諱疾忌醫 (諱疾忌醫)的意思  .千篇國學[引用日期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