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李維

(2022年9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論李維》是2022年9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由作家(意)尼科洛·馬基雅維利所著。譯者是馮克利 [1-3] 
中文名
論李維
作    者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意)
譯    者
馮克利
出版時間
2022年9月
出版社
中央編譯出版社
頁    數
580 頁
ISBN
9787511742537
定    價
68 元
裝    幀
精裝

論李維內容簡介

本書是對李維的《羅馬史》前10卷的評註,是古典共和主義的濫觴。馬基雅維利在本書中論述了他關於政治、道德、命運和必然性等重大觀點,提出了一系列的歷史教訓。在本書中他告誡共和國的公民、領袖、改革家和奠基人如何自我治理,如何捍衞他們的自由,避免腐敗。書中討論了古代與現代的共和主義,尤其可以看到他與亞里士多德政治主張的密切關係,也涉及了他對基督教的批判,顯示了他本人對自己時代世俗化與現代性的看法。 [2] 

論李維作者簡介

尼科洛·馬基雅維利(Niccolo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政治家和人文學者,有“近代政治學之父”的稱號。其主要著作有《君主論》《佛羅倫薩史》《論李維》《戰爭的技藝》《曼陀羅花》等,其中《論李維》是最能完整反映其政治思想的一部著作。 [3] 

論李維譯者簡介

馮克利,國內著名翻譯家,譯有《民主新論》《學術與政治》《烏合之眾》《馴化君主》《哈耶克文選》《德行、商業和歷史》等;著有《尤利西斯的自縛》《雖敗猶榮的先知》。 [3] 

論李維圖書目錄

第一卷
前言
第一章 城邦的一般起源;羅馬的起源
第二章 共和國的類型,羅馬共和國的類屬
第三章 護民官使共和國更趨完美,導致此一創設的變故
第四章 平民和羅馬元老院之間的不和,促成了共和國的自由與強大
第五章 誰是自由更可靠的保障,民眾還是權貴;誰是紛爭的主因,侵奪者還是守成者
第六章 羅馬能否建立一個消除平民和元老院相互敵視的國家
第七章 對於維護共和國的自由,指控權有多大的必要
第八章 指控權對共和國多麼有利,謠言就對它多麼有害
第九章 若要建立新共和國,或撇開其古老制度對它進行徹底改造,只能大權獨攬
第十章 共和國或王國的創建者值得讚美,一如施行專制者應當受到譴責
第十一章 論羅馬人的宗教
第十二章 應當如何估量宗教的重要,意大利是如何因為羅馬教會缺少信仰而頹敗的
第十三章 羅馬人如何利用宗教整飭城邦,建功立業,平息騷亂
第十四章 羅馬人依照必然性解釋徵兆;在被迫違背信仰時,也精明地做出遵守信仰的表象;對褻瀆信仰者皆予嚴懲
第十五章 薩謨人求助於宗教,作為對付困境的非常手段
第十六章 習慣於受君主統治的人民,假如偶然獲得了自由,也難以維持
第十七章 腐敗的人民在獲得自由後,也極難維護這種自由
第十八章 在腐敗的城邦裏,假如有一個自由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維護它?如果沒有這樣的國家,以何種方式來建立它?
第十九章 在傑出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尚能自保;在軟弱無能的君主死後,軟弱無能的君主無法維護任何王國
第二十章 兩個有德行的君主相繼主政,便可成就大業;組織良好的共和國可以使德行後續有人,其獲取與擴張也能蔚為大觀
第二十一章 君主和共和國缺少自己的軍隊,將蒙受奇恥大辱
第二十二章 羅馬的賀拉提烏斯三兄弟和阿爾巴的庫裏阿提烏斯三兄弟事件,有何值得借鑑之處
第二十三章 不可孤注一擲卻不拼盡全力;固守關隘往往有害
第二十四章 健全的共和國制度賞罰分明,絕不會用它們相互抵消
第二十五章 試圖對自由城邦的過時狀態進行革新的人,至少要保持其古老模式的表象
第二十六章 新君主對於他所攫取的城邦或領地,務必使其萬象更新
第二十七章 知曉如何運用大善大惡者,寥若晨星
第二十八章 羅馬人為何不像雅典人那樣感激自己的公民
第二十九章 更加忘恩負義者是誰,是人民還是君主?
第三十章 君主或共和國應當以什麼方式避免忘恩負義的禍害,將領或公民應當以何種方式避免被它摧毀?
第三十一章 羅馬將領從未因過失而受到過分的懲罰;共和國因他們的愚昧或政策失當而受到傷害時,他們也從未受到懲罰
第三十二章 當人民有迫切需要時,共和國或君主不可拖延造福於他們
第三十三章 如果國家內部產生弊端,或在外部遇到逆境,更為穩妥的辦法是妥協而非對抗
第三十四章 獨裁官的權力對羅馬共和國有益無害;公民不以自由投票授予別人權力,而是為自己攫取權力,則對公民生活極為有害
第三十五章 十人執政團是由公眾和自由投票所設,但是它的設立為何有損於共和國的自由
第三十六章 地位尊貴的公民,不可蔑視人微言輕的公民
第三十七章 土地法給羅馬造成了什麼麻煩;在共和國制定追溯既往但與城市古老習俗相悖的法律,最為有害
第三十八章 軟弱的共和國很難做到當機立斷,也不知如何決斷;它的政策不是出於選擇,而是出於被迫無奈
第三十九章 不同的民族常常遇到相同的事變
第四十章 羅馬十人團的設立及其應當引以為戒的地方;這件事既能拯救共和國,也能毀滅它,其要點何在
第四十一章 不經適當的過渡,由謙卑突然變為傲慢,由仁慈突然變為殘忍,既不明智,也無成效
第四十二章 人易腐敗
第四十三章 為個人榮譽而戰的人,才是傑出而可靠的戰士
第四十四章 沒有首領的民眾是無用的;不可先威脅用權,然後再謀求權力
第四十五章 不遵守法律,尤其是立法者本人所為,便樹立了惡劣的先例;在城市裏日日都有新的侵害,於統治者最有害
第四十六章 人的野心節節攀升,先是謀求不受他人侵害,繼而便要侵害他人
第四十七章 人易於被大道理所騙,卻不會在具體事務上出錯
第四十八章 如果不想把官職授予卑鄙小人或惡棍,那就讓更卑鄙更邪惡或更高尚更完美的人去謀求它
第四十九章 像羅馬這類有着自由開端的城市,也難以找到維護自由的法律;立刻身陷奴役的城市,則幾乎不可能找到這種法律
第五十章 不可使委員會或長官擁有中止城市行動的能力
第五十一章 共和國或君主在被迫行動時,也應裝出自願的樣子
第五十二章 對強大的共和國中得勢的驕橫之徒進行壓制,最為穩妥可靠的辦法,就是預先防範他用來得勢的手段
第五十三章 人民時常被善良的假象所騙而自取滅亡;強烈的嚮往和宏願能夠導致這種結局
第五十四章 穩健的人如想控制羣情激憤的民眾,需要多少權力
第五十五章 民眾沒有腐敗的城市易於管理;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君主國,沒有平等的地方,難以建立共和國
第五十六章 城市或地區有大事發生之前,都會有某種徵兆,或有人能預見到它
第五十七章 平民合則強,分則弱
第五十八章 羣體比君主更聰明、更有一貫性
第五十九章 與共和國或君主結成的同盟,哪一個更為可靠
第六十章 在羅馬任命執政官或其他任何官職,從不考慮年齡
第二卷
前言
第一章 羅馬人建立帝國的原因,是德行還是運氣
第二章 同羅馬人作戰的民族;他們捍衞自由的執着精神
第三章 通過摧毀周邊的城市,允許外邦人輕易分享它的榮耀,羅馬變成了一座巨型城市
第四章 共和國有三種擴張的方式
第五章 宗派和語言的多樣性,以及洪災和瘟疫,湮沒了歷史的記載
第六章 羅馬人如何征戰
第七章 羅馬人給每個殖民者多少土地
第八章 人們為何離開故土,侵入別人的家園
第九章 列強之間開戰的一般原因
第十章 金錢並非如俗見所言,是戰爭的筋骨
第十一章 和名聲雖好但實力不濟的君主交好,實為不智之舉
第十二章 擔心受到進犯時,是主動出擊,還是坐等戰爭
第十三章 卑賤者飛黃騰達,更多地依靠欺詐而非武力
第十四章 認為可以用謙卑戰勝傲慢的人,往往是在自欺
第十五章 弱國總是優柔寡斷;決斷遲緩總是有害
第十六章 當今的軍隊極不符合古代體制
第十七章 當今的軍隊是否應當重視炮兵;對它的普遍看法是否正確
第十八章 鑑於羅馬人的權威和古代戰爭的先例,應當更加重視步兵而不是騎兵
第十九章 進行擴張的共和國若是治理不善,不按羅馬人的德行行事,只會走向覆滅,不會帶來昌盛
第二十章 君主或共和國利用僱傭軍或援軍有何危險
第二十一章 羅馬人派出的第一個軍事執政官,是派往卡普阿;這事發生在他們開始征戰的四百年以後
第二十二章 人們在判斷大事時經常出錯
第二十三章 羅馬人對必須決斷的事情做出判斷時,一貫避免中庸之道
第二十四章 一般而言,要塞弊多利少
第二十五章 攻打一座陷入分裂的城市,利用其分裂去奪取它,是適得其反的策略
第二十六章 謗言和虐待只會產生仇恨,沒有任何益處
第二十七章 精明的君主或共和國應滿足於勝利;不滿足最易導致失敗
第二十八章 對公眾或私人受到的損害不予報復,會給君主或共和國帶來危險
第二十九章 命運不想讓人阻撓它的計劃時,它就遮蔽人的心智
第三十章 真正強大的共和國和君主獲得友情,靠的不是金錢,而是德行和強盛的威名
第三十一章 信任被放逐的人有多麼危險
第三十二章 羅馬人攻佔城市的種種手段
第三十三章 羅馬人給予他們的軍隊將領多大的權限
第三卷
第一章 教派或共和國若想長久生存,經常需要回到自己的源頭
第二章 適時裝瘋,不失為明智之舉
第三章 若想維護新獲得的自由,必須殺死布魯圖斯之子
第四章 如果被剝奪者仍然在世,身居王位的君主也不得安寧
第五章 什麼原因使王位繼承者失去王國
第六章 論陰謀
第七章 從自由變為奴役,或從奴役變為自由,何以有時不流血,有時腥風血雨
第八章 凡是想改變共和國的人,要尊重它的目標
第九章 若想總是福星高照,務必因時制宜
第十章 如果敵人迫使軍隊將領不擇手段,他不能臨陣脱逃
第十一章 以寡敵眾的人,即使處於劣勢,只要能夠挺過最初的一擊,也可以獲勝
第十二章 精明的將領作戰時應當讓士兵背水一戰,消除那些讓敵人背水一戰的因素
第十三章 弱兵強將和弱將精兵,哪一個更可靠
第十四章 戰鬥中出現的新花樣和新聲音,能夠產生何種效果
第十五章 應由一人而不是數人統領軍隊;將多有害
第十六章 真正的德行只在危難之時顯現;太平時代的得勢者不是賢達,而是富貴門第
第十七章 不可先迫害一個人,然後又讓他主持大事
第十八章 能預見到敵人的計謀,是將領的最大優點
第十九章 統治民眾,安撫是否比懲罰更重要
第二十章 較之於羅馬的任何軍隊,善意對法利希人產生了更大的影響
第二十一章 漢尼拔採取不同的處事方式,為何能在意大利取得和西庇阿在西班牙一樣的成果
第二十二章 曼利烏斯·托克圖斯的嚴厲和瓦勒裏烏斯·科維努斯的友善,給他們帶來了同樣的榮耀
第二十三章 卡米盧斯被趕出羅馬的原因
第二十四章 延長任期使羅馬遭受奴役
第二十五章 論辛辛那圖斯和眾多羅馬公民的貧困
第二十六章 女人禍國
第二十七章 如何讓分裂的城市團結;若想控制城市必須維持其分裂的看法為何錯誤
第二十八章 應當提防公民的功業,因為在善舉背後,往往潛伏着專制的萌芽
第二十九章 人民犯罪的根源在於君主
第三十章 希望運用自己的權力造福於共和國的公民,先要消除嫉妒心;在看到敵人時,務必整飭城市的防務
第三十一章 強大的共和國和傑出的人,無論面對何種命運,都能保持同樣的勇氣、同樣的尊嚴
第三十二章 人們用什麼方式阻礙和平
第三十三章 要想打勝仗,務必讓軍隊保持自信並信任將領
第三十四章 什麼樣的名望、言辭和看法使人民支持一個公民;他們在任命行政長官時,是否比君主更高明
第三十五章 充當某種意見的首領有何危險;這種意見越是不同尋常,其危險就越大
第三十六章 法蘭克人為何在戰鬥開始時無比勇猛,後來卻連女人都不如
第三十七章 在大戰之前是否有必要進行小規模戰鬥;若想避免這種戰鬥,應當如何摸清新的敵人
第三十八章 如何造就一個能夠獲得軍隊信任的將領
第三十九章 將領應當熟悉地形
第四十章 在戰爭中運用欺詐是榮耀之事
第四十一章 保衞祖國應當不計榮辱,不擇手段
第四十二章 被迫做出的承諾不必遵守
第四十三章 出生在同一個地區的人,無論何時幾乎都保持相同的天性
第四十四章 運用殘暴無恥的手段,往往可以獲得用正常手段無法獲得的東西
第四十五章 何為較好的戰術:先抵擋住敵人,形成相持之勢後再去攻擊他們,還是一開始就傾全力猛攻
第四十六章 城市的家族為何長期保持某種習俗
第四十七章 優秀的公民應當愛國而不計私仇
第四十八章 看到敵人犯下大錯時,要謹防上當受騙
第四十九章 共和國要想維護自身的自由,每天都要採取新的防範措施;昆圖斯·法比烏斯因為什麼功績得到了“馬克西姆斯”的稱號
英譯本註釋徵引文獻一覽
索引
· · · · · ·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