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

鎖定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是2014年7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心銘、歐陽恩良。
中文名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
作    者
田心銘
歐陽恩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4年7月1日
頁    數
603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516144770
語    種
簡體中文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內容簡介

2009年9月,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鮮明地提出了 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的戰略任務。建設馬克思 主義學習型政黨,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但根本任務 是學習馬克思主義,並且把它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田心銘著的《論學習馬克思主義》是關於學習、研 究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研討,是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 理論研究專家田心銘教授多年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記 錄和研究的結果。全書由導論和上、中、下三編構成 。導論是“論學習”,上編是“論馬克思主義”,中 篇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下篇是“探索與 辨析”。 [1]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圖書目錄

導論論學習
認真研究“怎樣學習馬克思主義”
上編論馬克思主義
一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
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觀的研究——談談研究“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問題
關於馬克思主義觀的十二個關係問題論綱
回答“什麼是馬克思主義”不能離開黨的歷史
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理論自信
二為什麼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為什麼不能搞指導思想多元化?——二論“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評幾種否定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觀點——三論“為什麼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的幾點認識
三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原則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試論新中國的根本歷史經驗
把我們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略論“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黨的歷史經驗中的地位
毛澤東的馬克思主義觀的核心思想——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
四把握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
延安整風看“實事求是”——紀念延安整風70週年
論求真務實
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的羣眾路線
“以人為本”的含義辨析
走自己的路——試論“獨立自主”思想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重要地位
中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研讀
五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歷史唯物主義經典著作研讀
“歷史唯物主義的起源”——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研讀
黨的性質決定黨的宗旨——讀《共產黨宣言》筆記一則
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經典表述——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研讀
從《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看馬克思恩格斯文明思想
“對馬克思的歷史觀的一個概述”——《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第四章導讀
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一個範例——恩格斯晚年書信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及其當代啓示
在反對自由主義民粹派的鬥爭中捍衞和闡發唯物主義歷史觀——列寧《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第一編研讀
六毛澤東經典哲學著作研讀
《實踐論》對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啓示
對立統一規律的系統闡述——《矛盾論》研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理論基礎——學習《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矛盾的理論
下編探索與辨析
七理論和現實問題探討
不能離開中國實際談馬克思主義
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的統一
文明進步中人的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對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人的發展思想的一點理解
社會和諧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根本
文化軟實力是向與量的統一
文明、生態文明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略論我國社會腐敗現象的成因
哲學社會科學為什麼是科學?
八理論是非辨析
“六個為什麼”和“四條界限”的啓示
堅持黨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週年
實踐在世界中的位置
簡論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兼評“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道德教育?——兼評“德育非政治化”的觀點
九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與宗教信仰自由
共產黨員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科學無神論
試論無神論研究宣傳教育與宗教信仰自由的統一
後記 [1] 

論學習馬克思主義作者簡介

田心銘,男,1947年生,湖北荊州人。1970 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留校任教。1990年晉 升為教授,被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 專家稱號。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展研究中 心原主任,原《高校理論戰線》雜誌總編輯。國 家社會科學規劃哲學學科組副組長,教育部普通 高中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編寫指導委員 會主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副會長,中國無 神論學會副理事長。發表理論文章200多篇。代表 性著作有《認識的反思》、《反腐敗論》(主 編)、《當代大學生哲學思潮》(合著)、《馬 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當代構建》(副主編)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