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恩格斯著社會學著作)

鎖定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德國思想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創作的社會學著作,於1884年首次出版。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分析了人類早期的歷史,揭示了原始社會制度解體和以私有制為基礎的階級社會形成的過程,闡明瞭階級社會的一般特徵;弄清了各個不同社會形態中家庭關係發展的特點;剖析了國家的起源和實質,證明了國家由階級產生,隨着階級的消失,國家也必將消亡。 [1] 
該書是一部關於古代社會發展規律和國家起源的著作,是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説的代表作之一, [4]  被翻譯為多種語言文字出版。 [5] 
作品名稱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外文名
Der Ursprung der Familie, des Privateigenthums und des Staats
作    者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類    別
社會學
首版時間
1884年
字    數
197000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內容簡介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包括2篇序言和9章正文內容,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1、第一章史前各文化階段,講述文明時代之前的矇昧時代與野蠻時代,探討古代社會的概況。
2、第二章家庭,主要探討家庭的四種形式——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制家庭和專偶制家庭,揭示家庭形式的演變及演變的關鍵與基礎。
3、第三章至第八章,主要結合易洛魁人、希臘人、雅典人、羅馬人、凱爾特人和德意志人等諸具體歷史發展過程,專門探討氏族制度的解體、母權制向父權制的轉變、國家的形成和發展等重要的理論問題,揭示了私有制在氏族社會的瓦解及國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4、第九章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是全書的總結部分,系統論述了一系列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探討了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與社會組織形式之間的內在關係,探討了國家的本質及其特徵,分析了文明社會的實質。通過對歷史素材的全面而深入剖析,對社會轉變時期的經濟條件及其重要作用做了深刻分析,論證了經濟條件是影響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 
這四個部分貫穿着一條清晰的認知路徑:文明進程、社會組織形式的演進受制於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轉變的邏輯。人類從矇昧、野蠻走向文明,家庭從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和對偶制家庭走向專偶制家庭,社會組織形式由氏族變成國家,都是原始公有制向私有制轉變的外部表現。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生產關係從公有制到私有制的改變,促成了社會形態、家庭形式和社會組織形式的轉變。 [2]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品目錄

第一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一、史前各文化階段
二、家庭
三、易洛魁人的氏族
四、希臘人的氏族
五、雅典國家的產生
六、羅馬的氏族和國家
七、克爾特人和德意志人的氏族
八、德意志人國家的形成
九、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 [9]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創作背景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整理馬克思關於讀摩爾根的《古代社會》的筆記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人類學研究寫成的。該書副標題為“就路易斯·亨·摩爾根的研究成果而作”。
1877年,美國民族學和人類學家路易斯·亨·摩爾根的《古代社會》一書出版。恩格斯研究後認為,歷史唯物主義對於摩爾根的研究具有指導意義,而摩爾根的研究是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證明。“摩爾根在美國,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發現了40年前馬克思所發現的唯物主義歷史觀,並且以此為指導,在把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加以對比的時候,在主要點上得出了與馬克思相同的結果。”為了進一步發展歷史唯物主義,實現馬克思的遺願,恩格斯認為應在此基礎上寫一部闡述唯物主義的歷史觀和國家理論的著作。因此,恩格斯根據馬克思的《路易斯·亨·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結合他本人多年研究的成果寫下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該書寫作於1884年3月至5月,同年10月在瑞士蘇黎世出版單行本。 [4] 
1890年,由於積累了有關原始社會史的新材料,恩格斯對該書做了修改和補充,特別是考慮到考古學和民族學的最新成就,對“家庭”這一章作了重要的補充。 [5]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品思想

1、兩種生產理論
恩格斯進一步完整表述兩種生產理論,將生活資料的生產和人自身的生產看作是制約人類社會發展的核心要素,闡明瞭人類社會從血緣關係向階級關係演進的歷史條件和社會基礎。他指出,根據唯物主義觀點,歷史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結底是直接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生產本身又有兩種:一方面是生活資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產;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產,即繁衍。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會早期,決定人類社會制度的主要因素是血緣關係,但隨着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複雜化,社會制度越來越多地受勞動的發展階段和所有制的支配。
2、家庭起源和演變
恩格斯採用摩爾根的歷史分期方法,將人類歷史劃分為矇昧時代、野蠻時代和文明時代。前兩個時代又各分為低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恩格斯考察了各個歷史時代及其不同發展階段家庭形式的歷史變遷,指出家庭作為經濟細胞和社會生活的組織形式之一,不是從來就有的,它的產生存在和發展受一定的社會經濟關係的制約。人類社會的家庭形式隨着習俗和生產的發展依次經歷了四種形式:血緣家庭、普那路亞家庭、對偶制家庭、專偶制家庭。
3、私有制和階級的起源
恩格斯從三次社會大分工的發生和發展中,解析了私有制和階級產生的原因及其過程。他強調,勞動分工是私有制產生的社會前提,剩餘產品的增加是私有制產生的物質前提,勞動個體化的趨勢是決定性因素,交換的發展促進了私有制的普遍化。私有制的發展使得社會分裂為階級。私有制和階級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社會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一種歷史範疇。因此,它們的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
4、國家的起源和實質
國家是在私有制和階級發生與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國家不是從外部強加於社會的一種力量,也不是倫理觀念的現實,而是社會在一定發展階段上的產物,是社會分工和私有制演進、階級和階級鬥爭發展的結果。
國家本質上是在經濟上佔統治地位的階級用來鎮壓和剝削被壓迫階級的工具,儘管國家表現這種本質的形式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所不同,但是,國家作為階級統治和奴役工具的屬性卻具有歷史一貫性。他強調,國家作為一種歷史現象,將隨着私有制和階級的消滅而消亡。 [8]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品影響

1、《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依據大量史料,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家庭、私有制、國家等重要社會因素和社會發展進程進行了科學的考察,揭示了人類社會的一般發展規律,藴含深刻的社會發展思想。該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文字出版。 [6] 
2、恩格斯的研究指向人類發展的史前史階段,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關於該發展階段研究的空白。對人類史前的研究,豐富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歷史理論。
3、該書中的某些具體理論,對當今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恩格斯探討了家庭形式、婚姻狀態的歷史性轉變問題,分工問題,私有制與政治制度變革等諸多問題。其中,恩格斯關於母權制向父權制的轉變、男女家庭地位及社會角色的歷史性變化的研究,對於當今女性問題的探討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恩格斯從氏族制度中共產制與母權制間的內在關聯,母權制的解體、母權制向父權制的演變,以及父權制與私有制間的本質關聯等方面,為我們展示了家庭內部男女關係的變化,與社會經濟制度間的歷史性關係。恩格斯強調,女性參與社會事務的程度直接決定了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女性地位的最終改變仍需要通過女性更多地參與社會事務的方式來實現,而現代生產體系為女性參與社會生產提供了條件。他考察了無產階級家庭中的女性參與社會生產及生活的狀況,為未來社會中女性地位的徹底變革提供思想基礎。 [2]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出版信息

1884年10月,《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在蘇黎世問世。1890年由於積累了有關原始社會史的新材料,恩格斯對該書做了修改和補充,第四版於1891年底在斯圖加特出版。第四版首次被譯成法文(1893年由拉法格校訂,恩格斯審閲)、保加利亞文(1893年)、西班牙文(1894年)和俄文(1894年);英文版1902年才出版。
1929年6月,上海新生命書局出版了該書的第一個完整的中譯本,由李膺揚(即楊賢江)於1928年9月在日本翻譯,書名為《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1939年,張仲實先生根據俄文本重新翻譯了該書,書名譯為《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的起源》。1954年根據多種外文本新校訂,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改為《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1965年中央編譯局出版新譯的全集本,這個版本是根據《馬克思恩格斯集》俄文第二版第21卷並參照德文本校譯的,最後由張仲實先生審閲。 [5]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品評價

蘇聯思想家、政治家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這是現代社會主義的基本著作之一。其中每一句話都是可以相信的,每一句話都不是憑空説的,而是根據大量的史料和政治材料寫成的。當然,這部著作並不是全都淺顯易懂,其中某些部分是要讀者具有相當的歷史知識和經濟知識才能看懂的。我又要説,如果這部著作你們不能一下子讀懂,那也不必懊喪。幾乎從來沒有哪一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可是,當你們以後一旦發生興趣而再來研究時,即使不能全部讀懂,也定能讀懂絕大部分。我所以提到這部著作,是因為它在這方面提供了正確觀察問題的方法。 [3]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Friedrich Engels,1820—1895年),德國的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奠基者。同時,他也是德國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國際無產階級運動的領袖。馬克思逝世後,他承擔整理和出版《資本論》遺稿的工作。恩格斯代表著作有《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的起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反杜林論》《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等。此外,他與馬克思合著有《共產黨宣言》《神聖家族》。 [7] 
參考資料
  • 1.    吳春巖著.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東北大學出版社,2016.04:第183-184頁
  • 2.    榮鑫,劉志洪著;艾四林編.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導讀叢書 第2輯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導讀: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17.01:第11,147-148頁
  • 3.    烏小花.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經典論著解讀: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8.07:第102頁
  • 4.    楊曉玉,劉子菱主編.面向未來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選讀: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7.09:第77-78頁
  • 5.    李曉光,孫文營,楊彥強編著.馬克思恩格斯經典著作導讀:光明日報出版社,2014.01:第166頁
  • 6.    崔立莉著.人類早期歷史的科學審視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解讀:現代出版社,2016.01:第166頁
  • 7.    西安.閲讀的彼岸 世界文化名人談閲讀:西安出版社,2019.01:第103頁
  • 8.    吳江著.解讀《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09:第36-39頁
  • 9.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2018.4: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