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論吏士行能令

鎖定
《論吏士行能令》是東漢文學家曹操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作品名稱
論吏士行能令
作    者
曹操
創作年代
東漢
作品出處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
作品體裁
散文

論吏士行能令作品原文

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所謂“可與適道,未可與權”‘。管仲曰:「使賢者食於能則上尊,鬥士食於功則卒輕死,二者設於國則天下治。」未聞無能之人、不鬥之士,並受祿賞,而可以立功興國者也。故明君不官無功之臣,不賞不戰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
(《魏志·武帝紀》注引《魏書》,又《文館詞林》六百九十五)

論吏士行能令創作背景

隨着軍事勝利,統治區域擴大,曹操從軍隊中選拔一批有戰功、有才幹的將吏擔任地方行政長官,從而控制地方政權,當時有人議淪“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抵制這一政策。曹操下了這道令,批駁上述論點。 [1]  [2]  本文載《三國志》作《庚申令》,今題據《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1] 

論吏士行能令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政治軍事方面,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區域,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文學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在文學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魏朝建立後,曹操被尊為“魏武帝”,廟號“太祖”。事蹟見《三國志》卷一本紀。有集三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魏武帝集》,今又有《曹操集》。 [3] 
參考資料
  • 1.    夏傳才校注.《曹操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 2.    中國國家數據庫古文數據中心
  • 3.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