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

鎖定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是2016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中譯圖書,作者是瑪格麗特·馬特林。
中文名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
作    者
[美]瑪格麗特·馬特林(Margaret W.Matlin)
原作品
Cognitive Psychology, 8th Edition
譯    者
李永娜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年6月05日
頁    數
252 頁
定    價
65.00
開    本
1/16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111531753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內容簡介

自從2009年這本教材的第7版出版以來,認知心理學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記憶、語言和認知發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尤其顯著。關於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也更加完善和詳盡。採用神經科學的技術,研究者為我們提供了很多信息:關於人臉識別、語言理解和兒童時期的記憶發展。
本書主要特色
寫作風格清晰有趣,採用常見的例子使抽象信息變得具體。
揭示了認知加工如何與我們日常的、真實世界的經驗相聯繫。
多次強調認知心理學知識如何被應用到其他研究領域,如臨牀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教育、溝通交流、商業、醫藥和法律。
用許多簡單易用的方式來圖解重要的認知研究,澄清了這個學科的中心概念。
本書對本領域的研究進行了全面回顧,內容包括知覺加工、記憶、表象、常識、語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推理與決策及認知發展。語言簡潔明瞭,通俗易懂,在介紹基本理論和研究範式的基礎上,介紹了認知心理學各個領域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對認知心理學的當下發展有了初步的認識。本書尤其強調學以致用,不管是在經典研究還是課後思考題中,作者都會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鼓勵他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了解認知心理學中的新概念或者理論,把相關理論用於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本書適合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社會學、哲學、語言學等專業的師生和相關研究人員使用。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馬特林(Margaret W. Matlin)
斯坦福大學學士、密歇根大學博士,紐約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在那裏教授認知心理學30餘年。她因傑出的教學成就於1977年獲得了紐約州立大學校長獎,於1985年獲得了APA心理學4年制大學教學獎等教學獎項。
譯者簡介李永娜
心理學博士,畢業於紐約州立大學Albany分校,現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一直在從事認知心理學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所關注的研究主題包括:物體(尤其是人臉)的識別、注意加工的信息選擇、情緒的認知加工。目前,致力於探討對面孔所包含不同信息的整合加工的內在機制。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名人推薦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所以用它作為我的認知心理學課程教材。各章之間銜接非常緊密,很容易從一章過渡到下一章。寫作風格簡潔明瞭、通俗易懂,不像大多數教材一樣,有一些比較繁冗的章節,需要讀者跳讀。每一章的提綱非常有利於學生消化吸收,所以我把這本書推薦給相關的老師和學生。
-- 克里斯蒂娜
認知是最高雅的話題之一,非常高興有機會在大學學習認知心理學這門課。當時,我們使用的就是這本教材,這本書不僅簡單易讀,並且內容非常有見地。我讀過許多心理學書籍,唯獨這本簡練易懂。強烈推薦這本書!
-- 薩拉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前言

我寫的這本教材第1版的書名是《認知》,是在30多年前的1983年出版的。當我開始寫現在的第8版時,就想到了隨着時間的變遷,這本書的內容發生的一些變化,前言的第一部分就討論了一些總體的變化。然後,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我將指出這個版本的特點和內容組織形式。第四部分會呈現這本書的亮點。
第8版的總體改變
假如你可以比較第1版和第8版,你會看到有些章節的題目是沒變的。但是,你也會注意到新版本在內容覆蓋上有所增加。第1版僅僅用一章的篇幅來講"知覺加工",而第8版則用了幾個獨立的章節介紹知覺再認和注意。第1版中關於語言的內容也只有一章,但第8版中包括一章關於語言理解和一章關於語言產生的內容。最強烈的對比應該是關於記憶的相關內容,第1版中只有一章,而第8版中有三章:使用工作記憶(第4章)、使用長時記憶(第5章)、使用記憶策略與元認知(第6章)。
認知心理學這個領域在一些重要的方面也正經歷着改變。最近10年中有3個直接相關的變化:①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理論的連接;②生物心理學的研究;③將認知心理學應用到現實世界。讓我們來詳細瞭解一下這些改變。
認知心理學與其他心理學理論的連接
美國心理科學協會是擁有最多認知心理學家的一個學術組織。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在擔任主席的時候寫過一篇發人深省的文章,説心理學一直是一個擁有許多彼此獨立的研究領域的學科。例如,有些社會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和生物心理學家認為他們彼此之間不會有交集。但是,卡喬波在文章中寫道:
"為了追求綜合全面的心理學解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意識到每一種觀點都會藴含在其他的觀點中。對其中一種觀點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但只有整合多種不同的觀點中我們已知的和能夠知道的知識,才有可能對心理與行為有一個全面的理解。"
卡喬波尤其提到了要在三個不同的水平上融合:①神經科學;②認知科學;③社會科學。而且,其中任何一個水平都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觀點來研究,如①變態心理學的觀點,②個體差異的觀點,和③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有些研究者可能認為認知心理學家就應該只研究認知相關的問題,這種看法暗示人類的認知加工過程一定是異常標準化的,可是這與我們日常觀察到的人們之間廣泛的多樣性是不一致的。
卡喬波的文章也符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同時也堅定了我繼續在新版本中討論認知的個體差異的決心。因此,本書的第2~13章都貫穿了個體差異的內容,有些是關於變態心理學的,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識別(第2章)和抑鬱症患者的工作記憶(第4章)。
其他關於個體差異的討論體現在人口統計學變量上。例如,第7章考察了空間能力的性別比較,第11章涉及了居住國家與問題解決技能之間的關係,第12章探討的是人格特徵(超自然信念)與決策錯誤("聯合錯誤")之間的關係。
卡喬波的文章中提到的第三個心理學的觀點是發展心理學的觀點。本書的最後一章會講到人生髮展的三個時期:嬰兒期、兒童期和成年晚期的認知加工。你將會看到,嬰兒已經具有了一些明顯的認知技能,而且老年人也比大多數人認為的還能幹。
生物心理學的研究
很明顯,生物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為認知心理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例如,功能性核磁共振的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倒置呈現的人臉(下巴在上,額頭在下),大腦對正常直立呈現的人臉的反應要快。這個結果與行為研究中發現的人們會更準確地識別正常呈現的而不是倒置呈現的人臉的結果一致。
幾十年以來,研究者們就一直在嘗試定位大腦中與語言理解相關的特定腦區,其中有些研究就是採用新技術來做的。例如,"語言-定位器任務"就可以抵消語言加工中大腦激活模式的個體差異,並發現相比加工沒有意義連接的亂七八糟的詞語,大腦在加工真實句子的時候更為活躍。
有研究者認為認知心理學家不應該看重實際應用的研究。但是,我更贊同喬治·米勒(George Miller)關於心理學的觀點,即我在第4章中指出的,米勒 (1957)是最早研究工作記憶(短時記憶)容量有限性的學者之一。米勒在他的一篇經典的文章中寫道,人們通常能記住5~9個項目。
米勒的另一篇經典的文章的題目是"Psychology as a Means of Promoting Human Welfare"(Miller,1969)。米勒重申心理學家有義務進行科學嚴密的研究,但也有義務做一個合格的公民。尤其是當心理學家進行有重要實際應用價值的研究時,他們應該"丟掉心理學"(Miller,1969)。米勒指出,心理學研究應該被應用到學校、醫院、工業生產和其他的機構中。
認知心理學的教材尤其會在大學裏為學生提供應用心理學知識的機會。例如,學生在使用這本教材的時候,可以很容易將學習到的關於注意分配(第3章)、記憶提升(第4~6章)、如何寫論文(第10章)、問題解決(第11章)和做一個明智的決策(第12章)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
還有其他的研究領域中研究者們也可以不侷限在心理學,如關於雙語的研究(第10章)在社會中有實際的應用。尤其是雙語者會有認知上的優勢,我們的社會應該重視那些可以使用兩種或者更多種語言的人。第13章中提到,Judy DeLoache和她的同事們(2010)在一項研究中發現,嬰兒不會從那些商業化生產的含有常見家用物品及其名稱發音的視頻中學習詞彙,但是當嬰兒的父母給他們看某個物體並且跟他們談論這個物體的時候,他們確實會學習到新的詞彙。另外,第12章的內容對我們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決策會有幫助,對可能影響世界上千上萬人生活的政治決策也有幫助。這些會被應用到包括衞生保健政策的決策和開始(或者繼續)一場戰爭的決策中。
第8版的特點
我確實相信認知心理學應該有很多實際的用處。這樣,學生們一定就能理解和記住課本中的內容。以下是我認為的這本書在一些方面做到了以學生為導向。
1.寫作風格清晰有趣,採用常見的例子使抽象信息變得具體。一直以來,我會收到很多學生和其他教授的信件與建議,都説的是他們多麼喜歡讀這本教材。
2.這本書揭示了我們的認知加工如何與我們日常的、真實世界的經驗相聯繫。
3.這本書多次提到認知如何被應用到其他的研究領域中,如臨牀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消費心理學、教育、溝通交流、商業、醫藥和法律。
4.第1章介紹了我在整本書中強調的五個重要主題。因為當前認知心理學研究的範圍太廣,學生們需要一種持續感來幫助他們理解許多不同研究問題之間的聯繫。
5.每一章的章節簡介為理解新材料提供了有用的框架。
6.每一個新的概念術語都是用粗體標記的。出現在句子裏的每個新的術語都會跟着一個詳盡的定義。
7.我用許多簡單易用的方式來圖解重要的認知研究,它們澄清了這個學科的中心概念。我設計了這些示例以便學生們可以使用手頭已有的設施來學習它們。
8.每章都有10個綜合複習問題。學生們可以進行自我測試。
9.詞彙表提供了每個術語的定義。我也儘量在可能需要的地方包括了術語的背景信息,以便儘可能地澄清這些概念術語。例如,"前件"這個詞可以被用在不同的地方,相應的,我在界定"前件"的時候會以這樣的短語開頭,"在條件推理中……"。
第8版的內容組織
教材需要有趣和有用,也需要反映本學科的最新發展,並且應該能夠讓教師在他們自己的教學計劃中使用到教材的結構。以下的這些特點對教師來説應該是有幫助的。
1.本書提供了本領域研究的一個全面的回顧,內容包括知覺加工、記憶、表象、常識、語言、問題解決與創造性、推理與決策以及認知發展。
2.每一章都是獨立。例如,當啓發式、圖式、自上而下的加工出現在不同的章節裏的時候,都會有對這些概念的定義。老師們在決定章節講授順序的時候就有相當大的靈活性。一些老師可能想在呈現關於記憶的三章內容之前講表象(第7章),另一些老師可能想在學期開始的時候講一般知識(第8章)。
3.每一章中的每一部分也可以是獨立的。教師可以選擇以不同的順序呈現這些部分。如一個教師可能想讓學生在接觸長時記憶這一章之前先閲讀關於圖式的內容;另一個老師可能想將第13章的認知發展拆分成不同的部分,第一部分關於記憶的內容可以放在第5章之後,第二部分關於元認知的內容可以放在第6章之後,第三部分關於語言的內容放在第10章之後。總之,這些獨立的部分讓教師在安排內容的時候更有靈活性。
4.第2~13章都有"深度瞭解"的部分,關注的是認知心理學中特定主題的最新研究進展,同時也提供了關於研究方法的詳細信息。在12個"深度瞭解"部分中,有5個是本書新加的,而剩下的7個是更新和修改原有版本的。
5.第8版的一個特點是"個體差異",這在第1章中有詳細的描述。
6.這本書總共包括2 016個參考文獻,其中的969個是新加的。而且,51%的文獻都是2005年之後發表的。因此,本教材是對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最新回顧。
第8版的亮點
自從2009年這本教材的第7版出版以來,認知心理學已經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發展。記憶、語言和認知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尤其雄心勃勃。關於認知的心理學理論也更加完善和詳盡。採用神經科學的技術,研究者們提供了很多信息,關於面孔識別、語言理解和兒童時期的記憶發展。以下是第8版的一些重要更新。
個體差異
我在組織這本書前一個版本的材料時,注意到討論認知表現個體差異的研究文章的大量增加。而且,我發現我自己學生的文獻綜述的論文中也常常提到諸如"重度抑鬱與工作記憶成績之間的關係"之類的話題。
正如早先提到的,第8版的第2~13章中都體現了"個體差異"的特徵,有些關注的是心理障礙,如精神分裂和抑鬱,還有些關注的是人口統計學變量,如性別,性別可能與認知表現有關。你可以在第1章中發現更詳細的信息。
認知心理學研究內容的更新
在準備這本書的時候,我很仔細地修訂了每個章節。實際上,我更新和重寫了這本書的每一頁。其中一些大的變化包括以下這些。
第1章的結構是全新的,突出強調了神經科學的技術,解釋了為什麼個體差異在認知心理學中是很重要的。
第2章包括了關於物體識別、臉盲症(面孔失認症)和人臉倒置效應的神經科學的研究。
第3章澄清了不同的主要任務,也討論了關於"多任務"的最新研究,以及飲食障礙與Stroop測驗成績的個體差異。
第4章考察了採用經顱磁刺激的技術探討語音環路的研究,也介紹了關於工作記憶和學業成績的最新研究。
第5章包括了關於情緒、情感和記憶的"深度瞭解"部分,考察了焦慮障礙與外顯和內隱記憶成績的個體
差異。
第6章有關於提取練習和具身認知的新知識,也有關於前瞻記憶的"深度瞭解"。
第7章的結構做了調整,將認知神經心理學的研究與關於視覺表現和表象旋轉的"深度瞭解"結合在一起。這一章還包括了關於聽覺表象的部分,以及關於情境認知論的討論。
第8章開始有一個非正式的練習,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對這一章內容的介紹。"深度瞭解"討論的是原型理論的最新研究。
第9章由討論手語開始,也介紹了以英語為中心的語言學的最新研究和神經語言學的"深度瞭解"。
第10章討論了姿勢使用和具身認知的新知識,也包括了新的雙語研究,以契合大家對這個話題的不斷增加的關注。例如,最近的研究考察了可以預示學生學習一種新的語言能力的因素。
第11章增加了更多具身認知的內容,以及關於人們打破心理定勢時大腦事件相關電位變化的信息。
第12章討論了雙加工理論如何被同時應用到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中。也介紹了關於過度自信理論的跨文化研究。另外,介紹了擁有超自然信念的人們尤其可能在決策中犯過度自信的錯誤。
第13章包括關於兒童元記憶和詞彙掌握的最重要的和最新的研究,也討論了老年人的工作記憶和外顯回憶記憶。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盡最大的努力強調最新的研究。我在6本認知心理學雜誌和5本普通心理學雜誌上檢索相關的文章,然後還在PsyINFO數據庫中進行了數不清的特定檢索。而且,我還系統地分析了7個出版認知心理學圖書的出版社新出的書。關於認知的研究正在以不斷增長的速度擴展,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抓住當前研究中那些振奮人心的主題。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目錄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認知心理學簡介 1
認知心理學概述 1
認知心理學簡史 2
認知心理學的起源 2
現代認知心理學的出現 4
認知心理學的現狀 6
認知神經科學的技術 7
腦損傷 7
正電子發射斷層攝像技術 7
事件相關電位技術 8
促成認知心理學發展的其他領域 9
人工智能 9
認知科學 11
課本內容的概覽 11
章節簡介 11
本書的主題 12
如何有效地使用這本書 13
第2章 識別視覺和聽覺刺激 16
章節簡介 16
視覺物體識別的背景知識 17
視覺系統 17
視覺知覺的組織 18
視覺物體識別的理論 19
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視覺物體識別 21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加工的區別 22
自上而下的加工與閲讀 22
面孔知覺 25
識別面孔與識別其他物體 25
關於面孔識別的神經科學研究 26
面孔識別的應用研究 26
個體差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面孔識別 27
語音知覺 28
語音知覺的特徵 28
語音知覺的理論 30
第3章 注意 32
章節簡介 32
幾種不同的注意加工 33
分散注意 33
雙耳分聽 34
個體差異:進食障礙與Stroop 效應 36
視覺搜索 36
關於注意的理論解釋 39
關於注意的神經科學研究 39
注意理論 40
意識 42
想法抑制 43
盲視 44
第4章 使用工作記憶 46
章節簡介 46
工作記憶(短時記憶)的經典研究 48
喬治·米勒的"神奇數字7" 48
關於短時記憶容量的其他早期的研究 48
Atkinson和Shiffrin的模型 50
工作記憶的理論 51
有單獨容量的成分的證據 51
視覺空間畫板 53
中央執行系統 55
情節緩衝器 56
工作記憶與學業成績 56
個體差異:重度抑鬱與工作記憶 57
第5章 使用長時記憶 59
章節簡介 59
長時記憶的編碼 60
加工水平 61
背景效應:編碼特異性原則 63
長時記憶的提取 67
外顯與內隱記憶任務 68
個體差異:焦慮障礙與外顯和內隱記憶任務的成績 69
健忘症患者 69
專業知識 70
圖式與自傳體記憶 72
源監控與現實監控 73
目擊證人證詞 75
恢復的記憶與虛假記憶的爭論 77
第6章 使用記憶策略與元認知 81
章節簡介 82
記憶策略 82
前面章節的建議:回顧 82
注重練習的策略 84
使用表象的記憶術 85
使用組織的記憶術 86
元認知 90
影響元記憶準確性的因素 91
關於影響記憶準確性因素的元記憶 92
元記憶與學習策略的調整 92
元記憶與記住特定目標的可能性 94
元理解 95
個體差異:元認知能力與批判性思維 97
第7章 使用心理表象和認知地圖 99
章節簡介 99
視覺表象的特徵 101
視覺表象與距離 104
視覺表象與形狀 104
視覺表象與干擾 105
視覺表象與兩可圖形 106
視覺表象與其他類似視覺的加工 107
對視覺表象的解釋 107
個體差異:空間能力的性別比較 108
聽覺表象的特徵 109
聽覺表象與音高 110
聽覺表象與音色 110
認知地圖 110
關於認知地圖的背景信息 110
認知地圖與距離 112
認知地圖與形狀 113
認知地圖與相對位置 114
建立認知地圖 115
情景認知理論 116
第8章 利用一般知識 118
章節簡介 118
語義記憶的結構 119
語義記憶的相關背景 120
範例理論與語義記憶 125
網絡模型與語義記憶 126
圖式和腳本 130
圖式和腳本的背景信息 131
圖式和記憶選擇 132
圖式與邊界擴展 134
圖式與記憶的抽象化 135
圖式與記憶整合 136
個體差異:居住國與性別刻板印象 139
關於圖式的結論 139
第9章 理解語言 141
章節簡介 141
語言的本質 142
注意:心理語言學家是英語中心論的 143
心理語言學簡史 143
影響語言理解的因素 145
語言理解的"好了-夠了"理論 147
基本的閲讀加工 151
比較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 152
理解詞語:理論解釋 152
對兒童閲讀理解教學的啓示 154
理解語篇 155
形成文本的完整表徵 155
在閲讀過程中進行推斷 156
教授元理解能力 158
個體差異:干擾性話語和閲讀理解 158
語言理解和潛在語義分析 158
第10章 產生語言 161
章節簡介 161
説話 162
產生單個詞語 162
口誤 162
使用身體姿勢:具身認知 163
產生句子 164
產生篇章 165
寫作 167
寫作的認知成分 168
計劃正式的一個寫作任務 169
寫作中的句子產生 169
寫作的修改階段 169
雙語和第二語言習得 170
雙語的背景資料 170
雙語的社會情境 171
雙語的優勢(和少許劣勢) 172
第二語言熟練程度與習得年齡的關係 173
個體差異:預測第二語言習得的認知因素 174
同聲傳譯者和工作記憶 175
第11章 使用問題解決和創造性 177
章節簡介 178
理解問題 178
注意重要的信息 179
問題表徵的方法 179
情境認知、具身認知和問題解決 181
問題解決的策略 182
類比方法 183
手段-目的啓發式 184
爬山法啓發式 185
個體差異:問題解決策略的跨國家比較 185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 186
專業知識 186
心理定勢 188
功能固着 188
需要頓悟和不需要頓悟的問題 191
創造性 192
Guilford關於創造性的經典理論 193
創造性的本質 193
外在動機與創造性的關係 193
內部動機與創造性的關係 193
第12章 使用推理和決策 196
章節簡介 197
演繹推理 197
條件推理概述 198
否定句造成的困難 199
抽象推理造成的困難 200
信念偏向效應 200
證實偏向 200
決策 202
代表性啓發式 203
個體差異:聯合錯誤和超自然信念 206
可得性啓發式 207
錨定和調整啓發式 209
框架效應 211
後見之明偏向 215
啓發式和決策研究的當前狀況 216
第13章 發展認知能力 218
章節簡介 219
記憶的生命全程發展 219
嬰兒的記憶 220
兒童的記憶 221
個體差異:兒童的智力能力與目擊證人證詞 226
元記憶的生命全程發展 229
兒童的元記憶 230
老年人的元記憶 231
語言的發展 232
嬰兒的語言 233
兒童的語言 235
最後一個任務 238
術語表
參考文獻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譯者序

"認知"(cognition)這個詞源於拉丁文的一個動詞"cognosco",意思是"去了解,去知覺"。作為人類個體,我們需要了解自己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所以對人們如何瞭解過去、現在、未來的研究就形成了"認知心理學"。具體來説,認知心理學研究的是人的心理加工過程,包括知覺、注意、語言、記憶、問題解決、創造性和思維。認知心理學出現於20世紀中期,當時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展,許多新的武器技術得以運用,而科學家們面臨的問題則是在新技術運用的背景下如何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如何有效地訓練人們掌握這些新技術。英國一位非常有影響的實驗心理學家唐納德·布羅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1926-1993)對注意等心理過程的研究將工作效率與當時新興的信息理論結合了起來。同時,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的發展也提供了記憶、存儲、提取等心理功能的概念框架。而認知心理學產生的主要推動力是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對當時佔據心理學主要地位的行為主義的批判。
雖然從認知心理學產生到現在只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但是這個領域卻積累了豐富的實證研究的資料。要根據如此浩繁的資料撰寫一本本科生使用的教材,其挑戰性是可想而知的。瑪格麗特·馬特林卻出色地完成了這一挑戰性的工作,她撰寫的教材再版了8次,其中第8版是供國際學生使用的。她的教材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語言簡潔明瞭,內容通俗易懂。有很多認知心理學的教材寫得晦澀深奧,即使有相關背景知識的人讀起來也很困難,這也可能是由心理加工過程本身的抽象性造成的。但是,馬特林卻儘自己的努力將那些抽象的概念、理論和枯燥的實驗研究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呈現出來,對每一個概念都進行了簡明的解釋,讓沒有心理學知識的人們讀起來也會覺得輕鬆。這本教材的另一個亮點是,在介紹基本的理論和研究範式的基礎上,包含了認知心理學各個領域中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讓學生對認知心理學的當下發展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還有就是,馬特林非常強調學以致用,不管是在描述經典的研究中,還是在課後思考題中,她都會以學生們的日常生活為出發點,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了解認知心理學中的新概念或者理論;同時也鼓勵學生們把有關的理論應用到自己日常生活的問題解決中。
我拿到這本書的英文版之後,花了很短的時間就看完了,因為寫得確實非常易讀。然後,我就決定在下一次開認知心理學課的時候使用,我想學生們也會喜歡這樣一本簡單易讀,信息量豐富的教材。整本書的翻譯過程也非常順利,雖然有時候因為敲擊鍵盤次數太多,手指會變得麻木酸脹,但第二天自己又會興致勃勃地坐在電腦前。由於時間問題,可能譯文中會存在一些不夠完美的地方,敬請見諒。
李永娜
2015年11月於北京 [1] 

認知心理學:理論、研究和應用(原書第8版)叢書信息

美國名校學生最喜愛的心理學教材 (共11冊), 這套叢書還有 《工程心理學與人的作業》,《社會心理學(第8版)》,《教育心理學:主動學習版(原書第12版)》,《變態心理學》,《實證研究:計劃與設計(原書第10版)》 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