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訴,漢語一級字 [8]  ,讀作訴(sù),本義指告狀;控告。 [1-5]  [7]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yryy
倉    頡
ivhmy
鄭    碼
sp
筆    順
4533124
注    音
ㄙㄨˋ
總筆畫
7
部外筆畫
5
四角碼
32741
統一碼
8BC9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訴sù
⒈ 敍述,傾吐:告訴。訴苦。訴願。訴衷情。傾訴。 [7] 
⒉ 控告:訴訟。控訴。上訴。申訴。敗訴。撤訴。
基本詞義
◎ 訴 sù
〈動〉
(1) (形聲。本義:告狀;控告) [7] 
(2) 同本義 [accuse;charge;complain]
訴,告也。——《説文》
負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傳·昭公三十一年》
必東愬於齊。——《戰國策·齊策》
即連楮為巨幅,廣二丈,大書一“屈”字,以兩竿夾揭之,走訴行御史台。——明· 高啓《書博雞者事》
(3) 又如:起訴;上訴;公訴;訴呈(訴狀);訴權(起訴和訴原的權利);訴辯(申訴並辯白);訴牒(訴狀);訴告(上訴;告狀)
(4) 告訴,説給人聽 [tell;relate;inform]
正遇延平二人,訴説前事。——《三國演義》
弦弦掩抑聲聲思,似訴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吾與並肩攜長,低低切切,何事不語?何情不訴?——林覺民《與妻書》
(5) 又如:訴怨(對人訴説怨憤之情);訴長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訴説);訴事(陳訴事情);訴屈(申訴冤屈);訴言(訴説)
(6) 求,求助 [resort to]。如:訴諸武力
(7) 有事實根據地説人壞話。通“愬 [slander]
取貨於宣伯而訴公於 晉侯。——《左傳·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於 季孫——《論語·憲問》 [7] 

古籍釋義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𠀤音素。《説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於晉侯。《注》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説文》或作𧪜。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注》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注》遡愬同。
《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 《説文》本作𧦡。《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從言作。
𧩵。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