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恆

(視覺藝術家)

鎖定
許恆1983年生於湖北,視覺藝術家,自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就讀期間開始其攝影藝術探索,在校期間獲得美國PIEA 獎項及畢業創作獎,作品先後在中國,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各國博物館畫廊展出收藏。並在畢業後長期與北京 今日美術館合作的拍攝項目中對準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此項目積累了大量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的珍貴影像資料。
中文名
許恆
外文名
Xu He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3年
畢業院校
中央美術學院
職    業
視覺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
主要成就
十年曝光 中央美術學院
“許恆”許恆個展 F2畫廊
注意中國當代攝影 ARTIUM博物館
PIEA獲獎作品展 PMA2006
出生地
湖北宜昌
代表作品
2005-2008 生命系列,2006-2007 紅色系列,2007-2010 白色系列

許恆人物經歷

許恆 許恆
1983年,出生於湖北宜昌
1998年----2001年,就讀於宜昌市第二中學
2001年----2005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 , CAFA)攝影專業 獲文學學士學位
2005年加入北京今日美術館(Today Art Museum),任攝影師
現生活工作在北京

許恆個人簡介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1]
1983年出生於湖北宜昌,2001-2005年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攝影與數碼媒體工作室,獲得攝影專業學士學位。自2005年起,許恆廣泛在國內外參展。潛心攝影藝術創作的同時與北京今日美術館展開合作,把鏡頭對準中國當代著名藝術家,積累了大量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的珍貴影像資料。2007-2010年是許恆近10年來最重要的創作期,創作過程中那些小時候就揮之不去的終極問題時時迴盪於許恆的腦中,從此他開始了心靈、生命方向的研究,探索大道合一的自我修行、創作之路。
許恆現作為職業藝術家,攝影師,設計師,製片人生活工作在北京。2010年起擔任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蹈團視覺藝術總監。
主要作品:2005-2008 生命系列,2006-2007 紅色系列,2007-2010 白色系列。
部分展覽:十年曝光 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當代影像展,北京(2010);“許恆”許恆個展,F2畫廊,北京(2010); 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 科隆, 德國 (2008); “注意!中國當代攝影”,ARTIUM博物館,維多利亞,西班牙(2007); “十三不靠”,F2畫廊,北京(2006);國際影像教育協會全球攝影院校師生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2005-07); “後電子影像展”,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北京(2005) ;涉——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師生展 平遙國際攝影節(2004)。
對於許恆的藝術創作,似乎很難給予一個很好的詞彙來形容。他的觀念影像作品觸及了當今中國社會中包括性別,性取向和男性與女性間的關係等話題。 但是透過作品的表象,他的作品卻隱含了他個人深層的精神宿求。自2003年起,許恆所有的作品中都借用了他自己作為模特,在這些作品中,他裝扮為不同的女性角色,擺以不同的女性姿態。而在近期的作品中,他又追加了更多的後期數碼影像製作的成份去輔助他表達其藝術觀念。
許恆所創作的第一件以“性別角色轉換”為主題的作品是2003年他就讀中央美術學院二年級期末之時。標題為“Iiiiiiii”,許恆以一位年輕女性的形象七次出現在同一個客廳式的空間內,而同時藝術家又以本人自己的形象坐在圖像左後角的位置,直視鏡頭。這一次的拍攝體驗是完全即興的,對藝術家本人來説也是一次無比興奮的親身體驗。自“Iiiiiiii”之後,這件作品為許恆打開了一個新的藝術創作天地,由此也成為了他創作的重要轉折點。
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許恆把一次性的即興實驗轉變為了一個精心策劃的藝術創作計劃,他也由單純的藝術家蜕變而成為集時裝設計師,造型師,模特為一身的多重藝術家身份。2006年,他的作品“我的17個正面和背面”正是他付出不懈勞動和創造性的成果。在這件作品中,許恆扮演了幾個女性角色:中規中矩的傳統女孩、穿制服的女孩、show girl,還有芭蕾舞演員。作品通過藝術家的角色扮演反應了當今女性在男性占主導地位的社會中過為典型的女性形象。
從2007年到2010年,許恆又花費了三年時間創作了“殼”這一系列新作,在創作的同時,藝術家也選擇了更為精煉的視覺言語去表達他的美學概念。與之前作品中較為單純的擺姿勢不同,隨着許恆作品背後觀念不斷的深入化與複雜化,他開始更多地使用後期數碼影像技術去輔助他實現他的構思。新作中,在他本人女性形象出現的同時,作品中又添加了男性和女性人造模特意象的反覆登場。新系列作品暴露出作為人類其個體的不完整性——一個人抑或是男性,或是女性,而這種尋求完整性的欲求則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體現為異性的互相吸引。許恆則把這種完整性的宿求帶入到了他的藝術創作之中;在他的作品裏,他是完整的,無論在生理層面,還是在精神層面。藝術家期望通過其作品為觀者呈現出更多樣的視角,同時也希望能夠通過作品幫助他們跨越表層而看到內在的精神本質。 [2] 

許恆作品參展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3]
2002年----2004年,歷年中央美術學院年度優秀作品展
2004年,平遙國際攝影節(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 exhibition,PIP),涉——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師生展
2005年,中央美術學院 畢業創作展
2005年,平遙國際攝影節(PingYao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 exhibition,PIP),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專業畢業創作展
2005年,美國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攝影院校師生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展,佛羅里達州奧蘭多
2005年----2007年,美國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攝影院校師生作品競賽獲獎作品全球巡迴展,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
2006年,後電子影像展 798瑪斯德比當代藝術中心
2006年,OUT OF ORDER F2畫廊
2007年,注意! 中國當代攝影ARTIUM Basque Museum-Central for Contemporary Art
2008年,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2008
2010 許恆——許恆個展 F2畫廊 北京 [4] 
2010 十年曝光 中央美術學院與中國當代影像展 北京 [5] 

許恆作品收藏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6]
攝影作品 F2畫廊Fabien Fryns收藏
畢業創作 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馬剛收藏
攝影作品 北京今日美術館(Today Art Museum)收藏
攝影作品法國巴黎Sylvian Levy DSL Collection藝術基金收藏
攝影作品 築中美術館館長孫欣收藏

許恆作品獲獎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7]
2002年----2004年,歷年中央美術學院年度優秀作品獎
2005年,獲美國PIEA(Photo Imaging Education Association)全球攝影院校師生作品競賽 第三名
2005年,獲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創作獎

許恆作品發表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8]
2003年,《攝影之友》(2003,2)
2004年,《中國攝影》(2004,4)《2004年平遙國際攝影節作品集》
2005年,《中國攝影家》(2005,2) 《中國攝影》(2005,8)
2007年, [兩性視野]學術網站 《東方藝術.大家》(2007,8) [9] 
《注意! 中國當代攝影》
2008年,《VISUALGALLERY AT PHOTOKINA 2008》
2010年,《東方藝術.收藏》(2010,7),《許恆》,《十年曝光》

許恆作品評論

許恆作品 許恆作品 [10]
華麗的冒險——許恆攝影藝術分析
許恆《17個我的正面和背面》的出世,帶來人們一陣唏噓之聲。他作為一位男性,將個人形象和他所扮演的女性形象組成一個圖卷式的觀念攝影,他到底要告訴人們什麼呢?
別了,英雄
當今並非一個英雄主義氾濫的年代,文化的多元性話語使得人們與榮譽感、衝動感、勇氣、痴迷精神之間的距離漸行漸遠。新時期的新新人類,在現實主義、功利主義、消費主義和流行文化衝擊下,他們的生活面對社會轉型期所帶來的諸多無法改變的問題,卻沒有墜入聽天由命感的悲劇深淵,而是嘗試用黑色幽默迴避、反諷現實,藉以迴應自身存在的多種可能性。許恆將觀念置於特定的場域之中,衍生出一種戲劇舞台式的思考方式,這種方式作為一種敍述方式來傳達概括的、提煉的、抽象的藝術觀念。藉助形式上的換裝,展演自身對於時代新事物的替代體驗,用近乎烏托邦的理想主義對峙現世不斷上升的功用性和實用性。
80後藝術家許恆的作品認同男性身份在特定環境中的轉化,消解傳統意義上的陽剛的、堅強的、不可戰勝的表象,他試圖將自身形象遊戲一樣地充當了帷幕之前的芭比娃娃或優雅女郎,在模稜兩可的性別角色之中,凸顯令人不可言説的視覺驚豔。華麗而含混的畫面意境給人提供了一個更接近人性的空間——這個空間在某種意義上排斥了性別的單一性、絕對性。男女性別在許恆的畫面中自由轉化,令人目眩。他的作品《17個我的正面和背面》由一個男性主體四散開去,一個個女性形象延續和拼接,呈現一個由插敍組成的放射狀快樂舞會。對於自身形象和傳統概念的解構和重建,是“人之為人”多種可能性的尊重,富有戲劇化、經典性的歌劇精神。米蘭·昆德拉在他的隨筆集《帷幕》中提到:“一旦用於藝術,歷史的概念就跟進步沒有任何關係;它並不意味着一種完善,一種改進,一種提高;它像是一次探索未知的土地、並將它們標示在地圖上的旅行。小説家的雄心不在於比前人做得好,而是要看到他們未曾看到的,説出他們未曾説出的。”小説家如此,藝術家亦如是。不同於以往的藝術家,許恆對於性別的轉化表現是含蓄的、演繹的,體現女性羣體華美的一面。透過“神化”的女性形象,不難發覺兩性存在換位的可能性,只有思考事物本身美感的自由——借身份轉化、性別替換來展現前所未有的視覺經驗。
海明崴説:“一個人可以被消滅,卻不能被戰勝。” 如果戰勝,也是人自己。許恆富有浪漫傾向的視覺模式恰恰表現了特定環境下性別的對立與矛盾,同一形象的多樣化展現了單一性別不同的性別體驗,是對傳統意識的無聲宣戰。
許恆是完美主義的,然而他的完美主義並不妨礙他勇於嘗試的膽略,形而上的思考力使得作品注入他所熟知的電子遊戲:想象力、精緻感、經典性、非邏輯,以及與現實有些距離的高尚。通過他假扮男性眼中經典化了的女性形象這一現象本身,將兩性放在同一語境,以經典的形式陳列出來,藏匿的抒情精神通過非邏輯的元素得到了顯現。
性別“換裝”
福柯説:一切政治史都是生物史。那麼性別的本質主義論斷便成了“第一性”統治“第二性”的依據。生理決定論在很長一段時間把持着話語權,男性是父權社會身份地位相對高級的人,自然、社會、歷史責任感、時代發展等等理所當然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們越來越退化觀察自身美感的能力,被慣性地塑造成男性應有的某種生存狀態和性格模式,比如細膩和感性,都不宜被表現和宣揚。男性具有柔性方面的可能性被忽視,僅僅被安排為理智和意志化了的化身。
對於人的既定性別,兩性無時無刻不在約定俗成地、自發地參照着。儘管無限可能的空間在擴展,但也難以抗拒“慣性”的能量。社會建構論的思想流派中,瑞維爾的化裝理論可以為女性身份的後天形成作證明。她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內心是男性的、智慧的,但她認為處在男權社會中必須假裝成傳統女性,才能得到社會認同。因此,她所謂的化裝就是帶上傳統女性的面具,這個行為本身是女性針對男權社會所建立的女性氣質的找尋,即:所謂真正的女性不過是模仿和化裝而已。
許恆正是用無可爭辯的視覺驚豔,通過身份異化、化裝表演展示角色身份多元演繹的舞台——男性不是生為男人而成為男人的,男性也可以精緻華美如女性,性別身份的確認同樣也可以經過化裝扮演的方式得到。出現在新新人類中的cosplay是利用服裝、小飾品、道具以及化裝來扮演角色的行為,重要的不是自己的外表如何,而是取決於服飾的製作和包裝之後的一種精神層面的替代或者互換。新新人類對於性別模式的另類思維,體現了時代對於文化多元性、精神性的思考。
翹首“新偶像”
許恆作品形象上弱化男性本體而化裝為女性的體態——採取對於女性的模仿,這種創作角度消解了社會既定的兩性模式,觀念依靠“本我”去尋找“超我”,最終在“自我”的觀念中得到完結。女性形象作為他的藝術創作的重要部分,使得他對於女性的關注度不再侷限在表面形式,而是更加私人化和情緒化。這種性別的處理方式,完成對男性的一種特定人格塑造的模式轉換,進而完成“人之為人”的意識解放,同時也是對女性羣體生命的精神性、境遇感予以深度體察和反省。
商品經濟時代,女性作為一種消費品的存在遠遠大過作為一個女性本體的存在,信息圖片、網絡媒體、雜誌廣告等視覺傳媒無一例外地選取女性形象吸引大眾眼球,一步步把美女形象的社會功能發揮到幾近完美的程度,性別不自覺的被強調和異化。時代需要偶像,而這種偶像牢牢的鎖定了大眾審美層面的美女形象,這種選擇看重的是女性形象發生潛在的質變轉化成經濟價值的可能性。許恆正是採取這種“戲仿”姿態,精準無誤的,按照“化裝”的專業製作化和思路體現商品經濟下時代對於新偶像的要求,演繹另類角色的同時,途經性別身份的置換迎接一場前所未有的華麗冒險。許恆的作品在男與女形象置換的過程中,消解了傳統性別的定式思維,面對當代妖豔和媚俗的商品化女性形象,他不得不以自身的換裝、假扮來呼喚女性純真的審美品格。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