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許國璋

(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五零師師長)

鎖定
許國璋(1898年—1943年11月21日),字憲廷,四川省成都市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四軍第一五零師師長,抗日英烈。 [4]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七軍第一六一師四八三旅旅長,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出川抗日。1938年,率部參加黃(梅)廣(濟)戰役。1941年,升任第一五零師師長。 [1]  1943年,率部參加鄂西會戰。同年11月,率部參加常德會戰時身負重傷,為避免被俘受辱,舉槍自戕,以身殉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
中文名
許國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出生日期
1898年 [1] 
逝世日期
1943年11月21日
主要功績
參加抗戰,壯烈殉國

許國璋人物生平

1898年,許國璋生於四川省成都市一個貧民家庭。年少聰穎,喜好武學,自幼便受革命風潮影響,決心效法革命前輩,立志救國救民。目睹國勢衰敗,產生救國救民思想,遂棄文習武。
1917年,投川軍,隸屬川軍第二師。戰鬥中,屢建功績,頗得長官賞識,被提升為軍佐,入該師合川軍官傳習所學習深造,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入劉湘部第二十一軍,保送第二十一軍軍官研究班深造,歷任團長、旅長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堅決主張抗日救國,反對內戰。
1935年,晉升第二十一軍第九旅第二十五團團長。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時任第三師第九旅第二十五團團長,多次申請上陣殺敵。
1938年4月,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七軍第一六一師第四八三旅少將旅長,隨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出川抗日。同年,率部參加黃(梅)廣(濟)戰役。奉命在黃梅以南阻擊日軍,堅守陣地達一個月之久。10月,在鄂東上巴河戰役中,所部擔當掩護第五戰區轉移任務。由於指揮得當,重創日軍,支援了友軍防禦。武漢會戰後,率部扼守大洪山,多次擊退日軍進攻,陣地巍然不動。
1939年,奉命駐守襄河石牌一帶,多次擊退進犯之日軍。秋天,進駐鍾祥守衞大洪山,於周邊地區多次擊退日軍之攻勢,屢建功勳。
1939年5月,以步兵武器擊落敵機一架。
1941年7月,升任第一五零師副師長。
1942年7月,升任第一五零師師長。
1943年3月,奉令守備華容、石首、公安等縣,與日軍激戰二十餘日,殲敵千餘人,予敵以沉重打擊。此後,參加鄂西會戰,固守津市、澧縣,為鄂西大捷作出重大貢獻。將軍於戰中謂部屬曰:“為國捐軀,軍人份也,今當決一死戰,敢有退者,必手刃之。”至此,全軍士氣昂揚,繼而締造鄂西大捷。之後,持續在茅草街、楊家廠、甘家廠一帶與日軍僵持數月之久。
10月,日軍集中兵力約15萬餘人,進攻重鎮常德。奉令退至太浮山,與太陽山第一六二師一道,襲擊日軍側背,不料先被日軍切斷去路。為吸引日軍主力,減輕友軍壓力,率部將日軍引至常德門户陬市,於此固守。
11月,日軍挾十萬兵力攻陷石門、慈利,至澧水南岸。第一五零師各團在連月戰鬥下已傷亡過半,戰力難以為繼。日軍見機以騎兵萬餘人在空軍支援下,向第一五零師來襲。將軍指揮所屬第四四八、第四五零團,於太浮山與之激戰。至11月20日晨,日軍全力向位於排頭崗第一五零師師指揮所攻擊。當時,將軍身邊部隊僅剩不滿兩個營之兵力,但仍全力與日軍血戰一日至晚,將士死傷慘重。將軍召集全軍説:“服從命令為軍人之天職,今若南走,何面目見我主官。”遂決議北上與日軍決戰,命副師長、參謀長、政治部主任等百餘人兵分二隊乘夜突圍,但激戰至天明時陷入日軍包圍。激戰中,許國璋親臨前線,鼓勵將士抗敵到底。身中兩彈,在戰場上數次昏迷。醒後得知日軍佔領該市時,舉槍自戕,壯烈殉國。將軍遺體後被送回原籍安葬。為弘揚其愛國抗戰之功,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 [3] 
2015年1月中旬,許國璋後人領到由民政部頒發的許國璋烈士證書。 [2] 

許國璋後世紀念

2014年9月,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錄中,川軍將領許國璋名列其中。但由於多種原因,許國璋後人一直不為人知。
2015年1月,經過相關民政部門以及常德會戰研究院、四川巴蜀抗戰史研究院等志願者機構的多番努力,83歲的許應康終於在春節前,收到了一封由民政部發來的父親烈士證明書。 [2]  許國璋兒子許健計劃去一趟常德,在爺爺戰鬥的地方,為抗戰將士獻花。
烈士證書 烈士證書
2019年春節,山東濟南一間普通民居里,55歲的許健按風俗為先人焚香燒紙,向爺爺許國璋緬懷致敬。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