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設計構成

(2018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設計構成》是2018年9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呂紅、肖晴、李若愚。
中文名
設計構成
作    者
呂紅
肖晴
李若愚
出版時間
2018年9月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頁    數
104 頁
ISBN
9787122321336
類    別
設計圖書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版    次
1-1

設計構成內容簡介

《設計構成》從點、線、面等最基本的藝術造型元素出發,詳細解析設計構成的基本原理及形式美的基本規律,以科學的創造性思維和抽象的藝術表達方式,體現了現代設計教學所倡導的創新性教育理念。本書依據高等院校設計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編寫而成,在選擇教材內容和確定知識體系、編寫體例時,注重基礎理論教學和實際技能訓練相結合,選用較為優秀的構成設計作品和學生作業範例,新穎獨特,圖文並茂,具有較強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性。
《設計構成》共分為四個部分,內容包括構成綜述、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通過每章節具體詳細的理論講解、圖例説明和學生優秀作品範例將設計構成的知識點相對全面地呈現給讀者,並在設計實戰中突出對讀者創作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和開發。
《設計構成》結構合理,內容實用,可作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等相關專業教材使用,也適合作為廣大設計領域的工作者和愛好者的學習輔助用書。 [1] 

設計構成作者簡介

呂紅,山東科技大學環境設計系,副教授, 呂紅,女,1973年生,1996年畢業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環藝系,2013年山東農業大學園林景觀博士畢業,2010年山東科技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室內設計、城市綠地規劃理論與景觀設計教學與科研工作。講授的主要課程:設計構成、室內設計原理、人體工程學、傢俱與陳設設計、建築素描、環境專題設計等。
近年來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山東省社科聯、山東省科技廳重點課題2項,廳局級重點課題十餘項;獲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專利10餘項;國內外重要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0篇;編寫國家規劃教材3本;藝術作品多次獲省級獎勵。 [1-2] 

設計構成圖書目錄

緒論 1
第一節構成的確立與發展 1
一、俄國構成主義設計運動 1
二、荷蘭風格派造型運動 1
三、以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為中心的設計運動 2
第二節構成的定義和分類 4
一、構成的定義 4
二、構成的分類 4
第一篇平面構成
第一章平面構成概述 6
第一節平面構成的定義 6
第二節平面構成的材料與工具 7
一、材料 7
二、工具 7
第二章平面構成的形態要素 8
第一節平面構成的設計形態 8
一、具象形 8
二、抽象形 8
三、偶然形 8
第二節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 9
一、點 9
二、線 10
三、面 12
第三章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14
第一節變化與統一 14
第二節對稱與均衡 15
第三節節奏與韻律 16
第四節比例與分割 17
一、等形分割 17
二、比例與數列分割 17
三、自由分割 19
第四章平面構成的基本形式 21
第一節基本形與骨骼 21
一、基本形 21
二、骨骼 22
第二節重複構成 24
一、重複構成的概念 24
二、重複構成的形式 24
第三節近似構成 26
一、近似構成的概念 26
二、近似構成的形式 26
第四節漸變構成 27
一、漸變構成的概念 27
二、漸變構成的形式 27
第五節發射構成 28
一、發射構成的概念 28
二、發射構成的形式 28
第六節特異構成 29
一、特異構成的概念 29
二、特異構成的形式 30
第七節對比構成 30
一、對比構成的概念 30
二、對比構成的形式 31
第八節肌理構成 32
一、肌理構成的概念 32
二、肌理的形成 32
第九節密集構成 33
一、密集構成的概念 33
二、密集的類型 33
第十節空間構成 34
一、空間構成的概念 34
二、平面上形成空間的因素 35
第二篇色彩構成
第五章色彩構成概述 37
第一節色彩構成的定義 37
第二節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7
第三節色彩在設計中的重要位置 38
一、色彩的裝飾與美化 38
二、色彩的實用性功能 39
第六章色彩基本原理 41
第一節色彩的產生 41
第二節色彩的分類與色彩模式 43
一、色彩分類 43
二、色彩模式 44
第三節色彩屬性 44
一、色相 45
二、明度 45
三、純度 45
第四節色立體的概念 46
一、色立體 46
二、色立體的運用 48
三、缺點 48
第五節色彩推移 48
一、色相推移 48
二、明度推移 49
三、純度推移 50
第七章色彩混合 51
一、加色混合 51
二、減色混合 51
三、空間混合 52
第八章色彩的對比與調和 54
第一節色彩的對比 54
一、色相對比 54
二、明度對比 57
三、純度對比 59
第二節色彩的調和 60
一、同一調和 60
二、類似調和 62
三、對比調和 64
四、互補色調和 66
五、面積調和 68
第九章色彩的情感與象徵 69
第一節色彩的情感 69
一、色彩的冷暖感 69
二、色彩的輕重感 69
三、色彩的軟硬感 70
四、色彩的前後感 70
五、色彩的大小感 71
六、色彩的華麗與質樸感 71
七、色彩的興奮與沉靜感 72
八、色彩的味覺與嗅覺感 72
九、色彩的潔淨與新舊感 74
第二節色彩的聯想與象徵 75
一、色彩的聯想 75
二、色彩的象徵 76
第三篇立體構成
第十章立體構成概述 78
第一節立體構成的定義 78
第二節學習立體構成的目的和意義 79
第十一章立體構成基礎 80
第一節空間表現的構造語言 80
第二節空間表現的材料語言 82
一、硬質材料 82
二、軟質材料 83
第三節空間表現的色彩語言 84
一、整體與局部色彩的協調 84
二、外部環境對色彩的影響 86
三、色彩的情感因素 86
第四節空間表現的組合語言 87
一、對稱與均衡 88
二、節奏與韻律 89
三、對比與調和 90
四、比例與尺度 90
第十二章立體構成的形式 92
第一節半立體構成 92
第二節線材立體構成 93
一、軟性材料 93
二、硬性材料 94
第三節面材立體構成 97
一、插接式 98
二、粘貼式 98
三、曲面立體翻轉 99
第四節塊材立體構成 99
一、切割構成 99
二、堆積構成 100
第五節綜合立體構成 101
一、結構骨架 101
二、空間構成 101
參考文獻 104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