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訛缺

鎖定
訛缺,是漢語詞彙,拼音是é quē,釋義是錯誤、殘缺。
中文名
訛缺
拼    音
é quē
注    音
ㄜˊ ㄑㄩㄝ
釋    義
錯誤、殘缺

目錄

訛缺解釋

亦作“ 訛闕 ”。亦作“譌缺”。錯誤、殘缺。

訛缺出處

《新唐書·藝文志序》:“自六經焚於 秦 而復出於 漢 ,其師傳之道中絕,而簡編脱亂訛缺,學者莫得其本真,於是諸儒章句之學興焉。”一本作“ 訛闕 ”。
陸游 《跋六一居士集古錄跋尾》:“及再得之,才相距數年,訛闕已多,知古人慾傳遠者,必託之金石,有以也夫!”
金志·序》評説《雷志》:“其間地理訛缺,人物年代乖舛蹐駁者十之三四。”
元 袁桷 《陸道士墓誌銘》:“蓋其傳受訛缺,浮靡恣蕩,攝思握神,罔不知所以。”
清 朱珪 《序》:“ 露蕭 農部慨然念其先世刻板之取於六丁也,乃就流傳諸本考證譌缺,將重刻之,而質之於予。”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