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記(拼音:jì)為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2]  。此字始見於春秋金文,古字形從言、己聲。“記”字的基本義為記錄,就是把口頭的話、口傳的事寫下來。後引申為寫下來的書或文章,由此又引申為一種文體。“記”由本義又引申為記憶、記住的含義。還引申為標誌、符號。 [3] 
中文名
拼    音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YNN [1] 
倉    頡
IVSU [1] 
鄭    碼
SYY [1] 
筆    順
點、橫折提、橫折、橫、豎彎鈎
字    級
一級(編號:0323) [2] 
平水韻
去聲四寘 [4] 
總筆畫數
2+3
四角號碼
3771₇ [1] 
筆順編號
45515
統一碼
基本區 U+8BB0 [1] 
結    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異體字
𧪄
注音字母
ㄐㄧˋ
造字法
形聲字(左形右聲)

文字源流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字形演變流程圖(文中出現序號參照此圖所示文字) [14]
“記”字金文作圖A、圖1,均是從言、己聲形聲字。圖A的金文作右形左聲,後來作左形右聲。篆文、隸書、楷書同。“記”字本義為載錄,載錄要用語言文字,因此從“”表義;從“”聲可能兼義,《説文解字》對“己”字的解釋為“中宮也,象萬物闢藏絀形也”,這個字義不容易明瞭,和“記”沒有關係。但是古文字學家多半以為“己”字本義為像以繩子類的東西,相傳初民曾經“結繩而治”,結繩的作用是記事,對前事可備忘,因此“記”從“己”聲可以有兼義的功能。
把話和事寫下來就不會忘記,或者説記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忘記,所以“記”就有了記憶、記住的意義,這仍是現代漢語最常用的意義。
由“寫下來”又引申指寫下來的書或文章,如日記、筆記、遊記、大事記等。記還可作為一種特定的文體的名稱,以敍事為主,兼及議論、抒情和描寫,較著名的如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等。
“記”還引申為標誌、符號,如記號、標記。有些人一生下來皮膚上長有深色的斑,這樣的斑位置、大小、顏色都會不同,也就有了區別、標記的作用,所以漢語中也稱之為“記”。 [3]  [14]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不忘;把印象保持在腦中。
remember
《書‧益稷》:“撻以記之。”
宋·蘇軾 《贈劉景文》: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孫犁《澹定集‧同口舊事》:“他的這一勸告,我一直記在心中,受到益處。”
記憶;記性;惦記;銘記
登載;把聽到的話或發生的事寫下來。
record;
write down
《國語‧晉語四》:“瞽史記曰:‘嗣續其祖,如谷之滋,必有晉國。’”
魯迅《墳‧人之歷史》:“且所著書中,復各各記其特點,使一披而瞭然。”
記載;記功;記賬;記敍
名詞
指典籍;著作。
《莊子‧天地》:“記曰:‘通於一而萬事畢,無心得而鬼神服。’”
舊時的公文。
accounts
《漢書·何武傳》:“然後入傳舍,出記間墾田頃畝。”
《後漢書·獨行傳·陳重》:“太守張雲舉重孝廉,重以讓義,前後十餘通記,雲不聽。”
記述事物的文字(多用作書名或篇名)。
note
冰心《晚晴集‧從“五四”到“四五”》:“不管他寫的是‘銘’,是‘傳’,是‘記’,是‘書’,是‘文’,是‘言’,都可以歸入散文一類。”
傳(zhuàn)記;遊記;《禮記》;《桃花源記》
標誌;記號。
mark
漢‧司馬相如《封禪書》:“若然辭之,是泰山靡記,而梁父罔幾也。”
明·張居正《召辭紀事》:“又特降手諭,賜路費銀兩、表裏及銀記一顆。”
標記;鈐記
皮膚上天生的深色斑。
birthmark
《水滸全傳》第十六回:“個鬢邊老大一搭朱朱記。”
佛教語。佛對弟子和發願心修行的人,預言其將來成果作佛的事叫“記”。以之授與其人叫“授記”,受者謹領叫“受記”。
《佛説維摩詰經‧菩薩品》:“由是論之,不從無生得最正覺,然則何用記?”
(Jì)姓氏用字。
量詞
動量詞。用於某些動作的次數。
slap
茅盾《無題》三:“説着,他握起拳頭在椅子邊上捶了一記,像對幾千萬人宣誓。”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5]  《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7] 

近義辨析

記—紀
“記”的本義是記錄,“紀”的本義是絲的頭緒,兩者都有記載、記述的含義,文獻中有相通的用例。現代漢語中的區分大體是:1.表示記述事物的文字,一般用“記”不用“紀”。只在紀傳體史書中用“紀”,如《史記·秦始皇本紀》。2.表示記載、記述,有的用記,如記憶、記者;有的用“紀”,如紀錄、紀念、紀要、紀實。有關時間的用“紀”,如紀元、紀年、世紀。有關法紀的也用“紀”,如紀律、綱紀、軍紀。 [1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言部】居吏切(jì)
疏也。從言己聲。 [8] 

説文解字注

疋也。疋各本作“疏”,今正。疋部曰:“一曰,疋,記也。”此疋、記二字轉注也。疋今字作疏,謂分疏而識之也。《廣雅》曰:“註、紀、疏、記、學、栞、志、識也。”按,晉、唐人作註記字,註從言不從水,不與傳注字同。
從言,己聲。居吏切,一部。 [9]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部】 記;康熙筆畫:10;部外筆畫:3
《唐韻》《集韻》《韻會》並居吏切,音冀。《説文》:疏也。徐曰:謂一一分別記之也。《博雅》:識也。《釋名》:紀也。《玉篇》:錄也。《廣韻》:志也。《書·益稷》:撻以記之。傳:使記識其過也。《禮·王制》:太史典禮執簡記。注:國有禮事,則豫執簡策,記載所當行之禮儀。《唐書·于志寧傳》:左有記言之史,右有記事之官。《關尹子·五鑑篇》:昔遊再到,記憶宛然。
又《博雅》:書也。《前漢·蕭望之傳》:待詔鄭朋奏記於蕭望之。注:記,書也。奏記自朋始。《文心雕龍》:後漢始有公府奏記,記之言志,進己志也。
又《正字通》:文符也。《後漢·鍾離意傳》:少為郡督郵,時部縣亭長有受人酒禮者,府下記案考之,意封還記,太守甚賢之。
又官名。《後漢·百官志》:記室令史,主上表章報書記。
又與其通。《字彙補》:助語辭。《詩·王風》:彼其之子。箋:其或作記。或作己。讀聲相似。
又葉苟起切,音幾。崔琰《述初賦》:望高密以亟徵,戾衡門而造止。覿遊夏之峩峩,聽大猷之篇記。一説本作紀,紀與止葉,譌作記。 [10]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記”字書寫演示圖 “記”字書寫演示圖
“訁”2畫,㇊(橫折提)一筆寫成。“訁”窄“己”寬,頂部“訁”高,底部左右旁齊平。“訁”,㇊從橫中線起筆。“己”,㇕(橫折)的橫段左端過豎中線;第二筆橫在橫中線上側;乚(豎彎鈎)的豎段在豎中線,鈎部超出上部。 [16]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k
i̯əɡ
先秦
王力系統
k
ǐə
先秦
董同龢系統
k
jəɡ
先秦
周法高系統
k
iəɣ
先秦
李方桂系統
k
jəgh
西漢



東漢





jəї


jəї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ї
南北朝
北魏後期北齊

jəї
南北朝
齊梁陳北周隋
脂之

jei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k
ji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k
ǐə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k
i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k
i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k
ï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k
ǐə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全清
居吏切
ki
集韻
去聲
七志

開口呼
全清
居吏切
kie
禮部韻略

去聲





居吏切

增韻

去聲





居吏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齊齒呼

全清

ki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江異切

洪武正韻

去聲
三霽


全清
吉器切
ki
分韻撮要
陰去
第三幾紀記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1-12]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20-07-19]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01-01]
  • 3.    傅永和,李玲璞,向光忠主編.漢字演變 文化源流 上[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2.12:183-184
  • 4.    平水韻 四寘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2-01-01]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 第58卷[M]: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58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 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 2016.09:615
  • 7.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 漢語大字典[M]. 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 2010.04:4200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M].長沙:嶽麓書社,1997.07:335
  • 9.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註譯本》編委會編. 説文解字 最新整理全注全譯本 第1卷[M]. 北京:中國書店, 2010.12:356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1149
  • 11.    記的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01]
  • 12.    記的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01]
  • 13.    記的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2-01-01]
  • 1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82
  • 15.    曹先擢,蘇培成主編;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多功能字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12:318
  • 16.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148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