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角倍蚜

鎖定
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蚜蟲倍蚜屬的一種昆蟲。角倍蚜的夏寄主為鹽膚木(Rhus chinensis),冬寄主為側枝匐燈蘚(Plagiomnium maximoviczii)等蘚類。“五倍子”為角倍蚜在鹽膚木上寄生後所形成的蟲癭。每年9-10月間,有翅個體由鹽膚木飛遷到冬寄主青苔上,以胎生方式產生幼蚜,在青苔的嫩莖或根際取食,分泌白色蠟絲,漸包圍身體成球狀,以禦寒冷。
中文名
角倍蚜
拉丁學名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Bell
別    名
倍蚜
五倍子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半翅目
蚜科
亞    科
棉蚜亞科
五節根蚜族
倍蚜屬
角倍蚜
分佈區域
河南、陝西、湖北、湖南等地

角倍蚜形態特徵

有翅型體長1.5毫米,無翅型體長約1.1毫米,淡黃褐色至暗綠色。蠟板發達,體被白色蠟粉。秋季有翅型觸角5節,第3節最長,第5節稍短於第3節,第3-5節的感覺圈數為III:IV:V=10:5:10,環形,寬闊。春季,有翅型的感覺圈數比上記數多。翅透明,翅痣長,呈鐮刀狀彎曲。前翅中脈不分枝,基部消失。後翅脈正常。跗1節。無腹管,尾片小,半圓形。 [1] 

角倍蚜分佈範圍

地理分佈 河南、陝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角倍蚜主要價值

飼養、養殖
化學成分 蟲癭主含五倍子鞣質50-80%,其中主為五間雙沒食子酰基-β-葡萄糖。此外含沒食子酸2-5%、脂肪、樹脂、蠟質及澱粉等。
應用 五倍子有收斂止血、斂肺止咳、澀腸止瀉、斂汗、解毒等功能。主治肺虛咳嗽、久瀉脱肛、多汗、下血、咳血、遺精、遺尿、瘡瘍、重金屬鹽及生物鹼中毒等;外用治燙火傷、脱肛、痔瘡、子宮頸糜爛淋巴結結核、口腔炎、齒齦炎等。用量3-10克;外用適量。
備註 在我國作為五倍子入藥的,還有若干種蚜蟲在鹽膚木與紅麩楊(Rhus punjabensis var sinica Rehdner et Wilson)上形成的蟲癭。現將我國已知的產生五倍子蟲癭的幾種蚜蟲及其蟲癭分類檢索如下:
一、五倍子癭蚜(倍蚜)檢索表
1(10)有翅蚜觸角五節,寄主為鹽膚木。
2(5)前翅翅痣延長呈鐮刀狀。
3(4)秋季遷移蚜觸角第三節最長,感覺圈界限明顯,蟲癭(倍子)有若干尖角狀突起
………………………………角倍蚜Melaphis
資料來源 《中國藥用動物志》,第81頁。
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以角倍為例,它是由角倍蚜(schlechtendalia chinensis) 在其寄主植物鹽膚木葉總軸的翅葉上形成的蟲癭。
基於11個網頁-相關網頁
Schlechtandalia chinensis Bell
一、直翅目Orthoptera ... 花椒綿粉蚧 Phenacoccus azaleae Kuwana 角倍蚜 Schlechtandalia chinensis Bell. 板栗大蚜 Lachnus tropicalis (Van der Goot) ...
基於5個網頁-相關網頁
角倍蚜角倍蚜,癭綿蚜科昆蟲的 1種。分佈東亞,主產中國。日本、朝鮮較少。中國以貴州、湖南、四川、湖北四省毗鄰處為主產區。其他如陝西、河南、雲南、廣西、江西、安徽、廣東、福建、浙江等省區均有分佈。為醫藥、染料、製革、化工、石油、冶煉等工業的重要原料和試劑。

角倍蚜生態資料

翌春3-4月間,羽化為有翅的春季遷移蚜(即性母)而飛離青苔,遷到鹽膚木上生活。在鹽膚木嫩芽上胎生少量性蚜,雌雄“性蚜”在芽上取食生長後交配,雌性“性蚜”只產1卵,卵立即孵化為“幹母”。“幹母”在鹽膚木嫩葉的總軸兩。

角倍蚜藥理作用

五倍子具有鞣酸的一般作用,使皮膚、粘膜、潰瘍等局部組織蛋白質凝固而呈收斂作用,能加速血凝而呈現止血作用,能沉澱生物鹼而呈解毒作用。在試管內五倍子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鏈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炭疽桿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有抑制作用。經用乙醚提出鞣酸後所剩五倍子液仍有抗菌作用,其抗菌作用成分主存於皮部中。動物試驗證明對小白鼠毒性不大。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家兔人工膿瘡,有一定局部療效。
五倍子為角倍蚜寄生於鹽膚木葉上的乾燥蟲癭。又名百蟲倉,於8月間在蟲癭轉為紅色而未開裂時採收。用沸水煮數分鐘,以殺死內部的蚜蟲,在表面由黃棕色變為灰色時撈出,曬乾或烘乾。
角倍蚜寄生於鹽膚木上所形成的五倍子又名角倍,為菱角形、卵圓形或不規則的囊狀物,有若干個不規則的角狀分枝或瘤狀突起,長約8釐米,直徑約5釐米。表面灰黃色或黃棕色,有灰白色的軟滑絨毛。囊壁厚約1-2毫米。質堅硬而脆,囊內有多數灰粉狀蚜蟲屍體及其蠟樣分泌物。氣特異,味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