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音樂道古村

鎖定
觀音樂道古村(原名興隆場、落道子,別名:樂道古鎮),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花背溪社區,村域面積0.162平方千米。 [2-3] 
觀音樂道古村始於三國,盛於明清,是當時聯通蜀中至中原,北方一條主要的交通幹線 [4]  ,為淺丘、丹霞地貌; [2-3]  鎮上有保存完整的明清風格的吊腳樓、青石板路。有禹王宮抗戰小學等景點和遺蹟。 [2] 
觀音樂道古村是永寧河船工號子、納溪民歌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十大四川保護價值村落之一。2021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2] 
中文名
觀音樂道古村
地理位置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花背溪社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0.16 m²
著名景點
抗戰小學
別    名
樂道古村
樂道古鎮
保護級別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村落屬性
自然村
形成年代
三國

觀音樂道古村歷史沿革

  • 村落歷史
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編修的《直隸瀘州志》載,樂道子場建於三國(200~280年)。原名興隆場、落道子,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年)改名為“樂道場”。
1949年後,稱樂道街村。
1958年,改樂登公社樂道街村大隊。
樂道古村 樂道古村 [11]
20世紀80年代,改為樂道古鎮。 [3] 
  • 歷史淵源
樂道因系永寧河的重要碼頭及上下河牀,當時政府在此設置救生船,救助過往鹽船和其他商船。樂道在清代繁華一時,是川滇黔的要衝,也是重要的食鹽轉運站,鼎盛時每日有200餘隻大木船在此裝卸貨物,運載食鹽、山貨、藥材、茶葉、煤炭等,有“永寧河上第一大碼頭之稱。 [3] 
樂道古鎮

觀音樂道古村地理環境

觀音樂道古村位置境域

觀音樂道古村位於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天仙鎮花背溪社區,村域面積0.162平方千米 [3]  [2]  ;樂道古村距離瀘州客運站需50分鐘車程,距離瀘州機場43分鐘車程。 [2]  [5] 

觀音樂道古村氣候

觀音樂道古村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 [2] 

觀音樂道古村地形地貌

觀音樂道古村地形為烏蒙山餘脈淺丘地形,村內岩石以頁岩為主,主要為黃沙土;自然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95%。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村莊田土面積1075畝。 [2] 

觀音樂道古村村落格局

觀音樂道古村選址理念

觀音樂道古村沿着永寧河與狀元溪交匯的外側河岸修建。主要原因是永寧河奔流的河水在這個地方突然轉了一個彎,形成了一個回水區,河水行緩,水域變深,河面變寬,便於各類船隻停靠,樂道便成了天然碼頭和驛站、樂道古街也由此而產生,在明代這裏就形成村落。 [2] 
樂道古鎮

觀音樂道古村空間佈局

村落格局 村落格局
觀音樂道古村街道整體呈S字形,古道由青石條鋪就。民居是明清風格,採用竹木結構吊腳樓。古鎮上共有95家民居,沿街分佈在古鎮上。建築是典型的明清時代一樓一底的川南吊腳樓風格。古鎮中還有抗戰小學、南華宮、禹王宮3座歷史建築。 [2] 

觀音樂道古村經濟社會

觀音樂道古村人口

據2022年9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觀音樂道古村居民大部分外遷,常住人口120人;户籍人口150人。 [2] 

觀音樂道古村經濟

據2022年9月中國傳統村落博物館官網顯示,觀音樂道古村集體年收入2.8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6588元。 [2] 

觀音樂道古村主要景點

觀音樂道古村抗戰小學

抗戰小學為國內唯一以抗戰命名的學校,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抗日戰爭時期,人們流離失所,到此躲避戰亂。為抗日救國,培育新生力量,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由惲代英的學生樂道鄉長曾子平籌資修建學校,民國二十八年(1940年)落成,取名“抗戰小學”。學校內石砌稜形高台上刻有“還我河山”“驅除倭寇”“抗戰必勝”“中華萬歲”等標語口號以激勵師生。 [6] 
民國三十年(1941年)10月,蔣介石、宋美齡等視察學校。 [6] 
抗戰小學為四合院結構,中間是天井,天井兩側是校舍,有20多間,一色石牆瓦頂。當年學校除了教授國文、數理化,抗戰小學還專門開設有軍訓課程。學生早晚出操,一週跑一次越野。此外,學校還開設拳術、刀術、射擊等軍訓科目,教員是當地駐防的部隊軍官。 [7] 
2007年,抗戰小學舊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1]  [3] 
抗戰小學 抗戰小學

觀音樂道古村物價石刻碑

觀音樂道古村的石刻碑文,至今能辨認的還有《物價碑》《清張曾登遊天仙洞記》《無量福田碑》《與天同存碑》和《蔡翁會碑》等。《物價碑》記載“大清順治癸巳十年(1653年),米貴,每鬥售銀三十餘兩,豬、羊、雞、鴨未成羽毛,售銀十兩,後無價。”全文208字,記錄了從順治到同治200多年間川南的物價情況。 [8] 

觀音樂道古村狀元橋

狀元橋位於抗戰小學正下面。橋長14米,橋寬2米。清末狀元駱成驤到貴陽去監考,剛剛經過此石橋,驚聞母親突然去世的消息,駱成驤悲痛萬分。為了不誤監考時間,就在橋上立即設壇祭奠母親,後人便將此石橋取名為狀元橋。 [5] 
狀元橋 狀元橋

觀音樂道古村全福門

全福門是保衞村子的石寨門,屬於48道寨門之一,位於樂道古村夜郎古道,為古時樂道人抵禦外敵入侵鑄造一座堅固的寨門。此寨門建於清朝咸豐年間。彼時太平天國軍隊闖入樂道古村,準備打劫古鎮中富有人家。村民為保護自家財產,利用寨門防禦太平天國的進攻。寨門高處有槍炮,槍炮存放於抗戰小學裏。這座寨門極好地保護了當地人的安全。 [5] 

觀音樂道古村禹王宮

禹王宮修建於清道光六年(1821年),是為道觀。修建之初全為木質結構。保存完好,未被大量翻修。可進入禹王宮祭拜。 [5] 

觀音樂道古村歷史文化

觀音樂道古村地名由來

樂道子原名興隆場、落道子,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年)改名為“樂道場”。 [3] 

觀音樂道古村歷史人物

駱成驤,清代狀元。駱成驤到貴陽監考路上途經樂道,驚聞母親去世,悲痛萬分。為不誤監考,駱成驤拒絕返鄉弔唁,而在樂道設壇祭母。 [9] 
曾子平,瀘州師範(川南經緯學堂)十六期學生,在校期間受惲代英肖楚女的教誨,對民主、科學救國銘記在心。畢業後在桐陰中學任教,立志教學救國,百年樹人。因治學有方,被鄉里肖鎮南舉薦,回樂道後出任樂登鄉長,任期中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 [9] 

觀音樂道古村非遺項目

天仙民歌是天仙鎮觀音樂道一帶勞動人民在勞動中產生的,民歌樸素、生動、幽默、風趣,代表作品《攆野貓》,是四川省重點“非遺”保護項目。 [10] 

觀音樂道古村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授予單位
2007年
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0年
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瀘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
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參考資料: [1]  [3] 

觀音樂道古村旅遊信息

觀音樂道古村入村路線

觀音樂道古村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天仙鎮,主要靠自駕進入古鎮。從瀘州客運中心出發,上G321國道,經過百米大道,成遵高速,到達古鎮。 [5] 

觀音樂道古村村內導覽

觀音樂道古村內主要靠步行,在轉角處皆有地標。 [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