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音巖

(湖北省京山市觀音巖)

鎖定
觀音巖位於湖北省京山市永興街道觀音巖村,因巖穴中有石肖觀音而得名。其北倚京源山,南接隨嶽高速至京山連接線,是一處佛道共存的宗教場所,現有寺觀13座,佔地10公頃,僧侶道士49人。此地以峭巖、石洞、石刻、古樹、飛瀑著稱,觀音瀑布列京山古八景。古碑記載:禪寺始建於唐初(618),為尉遲恭親自督造,北宋時期得到較大發展,明朝時期臻於鼎盛。前人建有玉皇閣、吉祥寺、百子堂、老母洞等,分佈於飛泉、綠林、崖壑之間,或貼巖,或居巔。瀑右有觀音殿,殿西隅峭壁有昔人題墨“根不染塵”。明成化年間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老母生日,為廟會高潮,香眾逾萬人。千百年來,觀音禪寺香火不絕,歷代文人官宦紛至沓來留詩文碑刻,最著名的有唐代詩人白居易《吉祥寺見錢侍郎題名》五言絕句和明相張居正《觀音巖次羅念庵韻》。張居正詩句“欲借一枝棲野鶴,坐看紅樹不知歸”,描寫讚美觀音巖膾炙人口。今留存古蹟有飛來石、“宦遊一快”碑、“竅王飛”(醒智泉水)、石刻“根不染塵”,主要景點有百丈泉、空中樓閣、羣仙鶴立、老母洞等。1986年後,觀音巖禪寺逐步重建,現與滴水寺、白谷洞玉佛禪苑、聖境寺等闢為市域宗教文化養生修性旅遊功能區。 [1] 
中文名
觀音巖
外文名
The view sound rock
地理位置
湖北省中部,大洪山南麓、江漢平原北端
所在城市
湖北省京山市

觀音巖發展歷史

觀音巖,因此地摩崖溶洞中“有石肖大士像” 得名。
京山市的佛教和觀音文化的起源,應始於隋唐時期。隋唐時來源於印度的佛教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成為適應社會民眾接受的中國宗教,佛教寺院得到大發展,進入興盛時期。中國女性觀音造像約始於南北朝,盛於唐代以後。京山得名於隋初大業三年(607年)。隋唐時,觀音巖老母洞上建有吉祥寺。唐初(唐建於618年),大將尉遲恭曾撥款修建觀音巖吉祥寺。此事見於文革前觀音巖保存的碑刻《修觀音巖記》,銘文中有“觀音巖,為唐尉遲恭始建……”。
唐代有不少名士遊覽過觀音巖。大詩人白居易寫有《吉祥寺見錢侍郎題名》;孟郊也留下《京山行》等詩。唐時京山還出現佛教“四大皇廟”:長慶寺(後名太陽寺)、興陽寺、多寶寺、天王寺。還有芭蕉寺成為唐太宗御敕新羅(今韓國)太子事佛住錫之地。
唐末至五代,佛寺又經歷過幾次損毀。宋代對宗教給以扶持保護,佛教得到大的恢復和發展。大洪山地區成為有名的佛教叢林,京山地域的佛教相當興旺,寺廟星羅棋佈。據舊志“宋淳熙京山縣輿圖”,京山觀音巖名大聖院。
據舊縣誌載,元時雖經多年戰亂,京山的佛、道廟觀尚保存較多。
至明清時代,觀音巖佛教進入鼎盛時期,建有系列佛教建築,規模宏大,聲名遠播,輻射鄂中數縣,終年香客絡繹不絕。這裏也是文人墨客、達官貴族嚮往、駐足的遊覽勝地。一代名相張居正、晚明文壇盟主李維楨、著名經學家郝敬等大量文士高官在此留下詩文佳作。明末,縣令章聚奎對觀音巖的寺廟與景觀格局作了調整,增建了漱玉亭等建築,使之更臻雅緻精美。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時又進行了改建。清代詩人易鏡清所作《觀音巖》詩,描繪了觀音巖如仙佳境和興旺佛事:“好山佛佔盡,大士每巖居。……絕壁雙闕峙,飛瀑匹練坌。因巖構為堂,因泉匯為渠。泉聲佛頂落,雲氣栱間噓。老樹不知名,有枝無根株。匪是無根株,根石一色如。我來正春莫,冠帔塞路衢。人自乞佛果,我自愛仙都……”。一句“冠帔塞路衢”,可見觀音巖信徒雲集,人頭攢動的盛況。 [1-2] 

觀音巖主要景點

觀音巖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大洪山摩天嶺餘脈,山脈系西北—東南走向,觀音巖在山脈西南側的一處陡峭摩崖上。此處青山逶迤,林木蒼翠,摩崖高聳。此山面臨江漢平原北緣丘陵與平原結合部,不遠處有滔滔漢江流過。在此極目楚天,視野無垠。前人利用這裏的天然條件,建有一系列殿堂亭閣,或貼巖,或居巔,佈局巧妙,渾然一體。尤其令人稱奇的是,觀音巖摩崖上有五大天然奇景:
一是奇洞。崖東側有一片壑岩溶洞,或大或小,或深或淺,其中一洞尤顯空明,有天然石佛龕。明京山知縣章聚奎《重修觀音巖記》雲:“龕中有石肖大士像,宛然南海渡身。且洞口層檐飛架,以避風雨,儼焉堂構規模。”因而此地名觀音巖。崖西側有老母洞,供奉千手觀音(送子觀音),歷來是求子、祈福、消災的信眾崇奉的熱點。
二是奇石。崖東側壑巖旁不遠處,有一扁狀巨石卧地,突兀地面,不知從何處飛來。石面微凸,底部呈錐尖形插入土中,體積約10立方米。古人稱“葱石如鷲嶺飛來而有扃……”。今人稱“飛來石”。
三是奇泉。崖後幾里處,青山中有數處甘泉湧出,在山間窪地匯為溪流,流經摩崖處時,飛瀉而下,形如瀑布,終年不竭,尤以春夏為壯觀。這裏泉聲與鳥聲競響,流水與摩崖撞擊,噴珠濺玉,令人陶然。舊時崖邊有“漱玉亭”,有“百丈泉” 三字勒石。前人贊之 “懸瀑如四明雪竇,而泉發平阜則奇。”懸泉之右有觀音殿。“觀音瀑布”為“京山古八景”之一。泉邊有“竅王飛”,現僅存半壁於原大雄寶殿處。竅王飛是讓人飲水生竅,令昏迷者神清、身弱者強健,睿智者更明慧,可為人解去病弱殘厄。
四是奇道。由於山陡崖險,舊時上山須攀援以自然石砌成的幾條陡峭曲折的山路,路沿配有巨大鐵索助人登臨。遊人拾級而上,別有險趣。古人云:“磴道如天台石樑,而兩岸接土則奇。”。
五是奇樹。古時巖之右有娑羅樹近百棵,大者數圍,樹姿婆娑,摩穹翳日。人視木杪結籽為“仙子”,認為食之可療人痼疾。夕陽落山時,白鷺、仙鶴羣立樹梢,遠觀或近看,似一羣白衣仙人站立碧海之中,形成奇特美景,遊人美稱為“羣仙鶴立”。巖之右前遍佈峭壁壑巖,有古木一枝破石而出,獨擅奇姿。此景歷來令人流連,昔人題有“根不染塵”句,令人心旌搖盪。先人云:“古樹如秦松漢柏,而不可名狀則又奇。”今題字豁洞尤存,為重點保護文物。山崖之上,今還生長鮮見的木瓜樹,高大的梧桐樹。

觀音巖人文底藴

京山觀音巖以其宗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的融合,吸引歷代官宦學士、文人墨客前來遊覽拜訪,他們或題詩作文,或摩崖刻碑,千百年來,積澱了豐厚的人文底藴。詩人雅士在此朝拜聖蹟,寄情山水,步韻和詩,緬懷友人。至今,各種典籍中有關京山觀音巖的美詩佳文難以盡數。在清光緒八年版《京山縣誌》中,共選錄古代詩人吟詠京山眾多風物名勝的詩文150餘首(篇),而僅是詠觀音巖的詩文就近30首(篇)之多,足見觀音巖勝蹟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史載,白居易的摯友錢徽於唐長慶元年(公元821年)被貶為江州 (今江西九江) 刺史,赴任途中曾在觀音巖吉祥寺題詩。此前白居易也曾貶為江州司馬。長慶二年(公元822年)七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赴任途中,他出長安,經商州、內鄉、郢州至京山,遊覽了觀音巖,在吉祥寺見到摯友錢徽的題詩,感慨萬千,寫下五言絕句《吉祥寺見錢侍郎題名》:“雲雨三年別,風波萬里行。愁來正蕭索,況見故人名。”
唐著名詩人孟郊中年自陝西關中赴竟陵時,也在途中游歷了京山觀音巖及緊鄰的京源山,寫下了《京山行》。舊時京源山的山寺中,曾有以孟郊“巖枯草莖瘦,水清魚影寒”句為韻的十首勒石詩篇。明代著名政治家、神宗朝首輔張居正十分嚮往觀音巖,他曾在此流連忘返,與人唱和,寫下《觀音巖次羅念庵韻》。 [1-2] 

觀音巖旅遊信息

京山觀音巖廟會 京山觀音巖廟會
京山觀音巖作為宗教朝覲地,每年可吸納各地香客30萬餘人次,每年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廟會,更是引得各地遊客齊聚,熱鬧異常。
京山市將其精心打造成以觀音巖為主體的宗教叢林旅遊區,與京山大洪山綠林4A級漂流探險文化山水旅遊區、虎爪山國家級森林生態觀光旅遊區、京山温泉為主體的養生旅遊度假區、國家級水利資源惠亭湖風景區水上娛樂風情旅遊區和以網球運動為主體的體育健身休閒旅遊區,組成六大旅遊板塊,連片抱團開發生態旅遊資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