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霧小鯢

鎖定
觀霧小鯢,小鯢科小鯢屬物種,頭體背面皮膚光滑,眼後至頸褶有一條縱膚溝;體背部中央有一條脊溝;頭部腹面光滑。生活時背面黑褐色,其上有顯著的白斑點;體側和腹面褐色,具淺黃色斑塊。
拉丁學名
Hynobius fucusLai and Lue, 2008
動物界
兩棲
有尾目
小鯢科
小鯢屬 [1] 
分佈區域
台灣(桃園、台北、新竹)
保護級別
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中文名
觀霧小鯢

觀霧小鯢形態特徵

雄鯢全長74.1~85.6mm,體長53.5~67.4mm,雄鯢尾長為頭體長的56.6%左右;雌鯢全長88.4~116.5mm,體長53.5~67.4mm,雌鯢尾長為頭體長的61.2%左右。頭圓而扁平,頭長大於頭寬;吻端圓,鼻孔位於吻端至眼之間,無唇褶;無囟門,犁骨齒列長,呈“”形,內枝甚長,後段向外彎曲成弧形,左右相連,外枝很短。軀幹圓柱形,其長約為頭長的3倍;尾基部較粗,向後逐漸變細而側扁。頭體背面皮膚光滑,眼後至頸褶有一條縱膚溝;體背部中央有一條脊溝,體側有肋溝11~12條;頭部腹面光滑,頸褶明顯。四肢短而肥壯,前肢略短於後肢,前、後肢貼體相對時,指、趾不相遇,相距約2個肋溝;掌、蹠部無黑色角質層,指、趾無關節下瘤;前足4個指,後足5個趾,第五趾短於第一趾。生活時背面黑褐色,其上有顯著的白斑點;體側和腹面褐色,具淺黃色斑塊。卵粒圓,乳白色。 [2] 

觀霧小鯢生境繁殖

卵羣 卵羣
成鯢生活在海拔1200~2100m的山區,該山區植被為紅樹和針葉樹混交林。成螈棲息在陰暗潮濕的石塊下或腐爛的樹葉下,其種羣數量稀少,很難找到(LaiandLue,2008)。繁殖期以冬末春初為主,在流水域產卵4~15粒,有護卵行為,幼體孵化出卵袋後成體離去(向高世等,2009)。 [2] 

觀霧小鯢種羣狀態

中國特有種。該鯢在棲息地內所見種羣數量很少。 [2] 

觀霧小鯢分佈

台灣(桃園、台北、新竹)。 [2] 

觀霧小鯢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二級。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