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觀過知仁

鎖定
觀過知仁(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是一則來源於歷史故事的成語,成語有關典故最早出自於《論語·里仁》。 [1] 
“觀過知仁”指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瞭解他的為人;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 [1] 
中文名
觀過知仁
拼    音
guān guò zhī rén
注音字母
ㄍㄨㄢ ㄍㄨㄛˋ ㄓ ㄖㄣˊ
成語出處
《論語·里仁》
語法結構
連動式
語法屬性
作謂語

觀過知仁成語出處

子曰:“人之過也,各於其黨,觀過,斯知仁矣!”(《論語·里仁》) [1] 
後人據此概括出成語“觀過知仁”。 [1] 

觀過知仁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孟孫出門打獵,費了很大勁,才獵到一隻小麋鹿。於是,他高興地讓自己的手下秦西巴將它帶回去,準備殺了吃掉。 [3] 
秦西巴在返回的途中,發現小麋鹿的母親一直跟在他後面,並不時發出陣陣哀鳴聲。秦西巴於心不忍,便把小麋鹿放了,母鹿和小鹿高興地跑回了山林。 [3] 
孟孫回來後,知道自己好不容易才捉到的麋鹿被放跑了,很生氣,問:“我捕到了小鹿,你卻將它放走了,這是什麼意思?”秦西巴回答説:“路上母鹿一直跟在後面哀叫,我實在不忍心,就私自把小鹿放了,讓它跟母鹿走了。”孟孫勃然大怒,將秦西巴痛責一頓,然後把他趕走了。 [3] 
但是三個月以後,孟孫又將秦西巴召來並委以重任,讓他擔任自己兒子的老師。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孟孫説:“他既然不忍心看到小鹿遭難,又怎麼會忍心陷害我的兒子呢?” [3] 

觀過知仁成語寓意

秦西巴因為先前放鹿的過失反而得到了孟孫的信任,這正是由於他內在的仁德。瞭解一個人,不僅要看到他的優點,還要對其缺點有正確的認識。事實上,每個人都難免會有過錯,但過錯的性質有所不同。有的過錯是“十惡不赦”的,有的過錯卻有種種複雜的原因,這些需要人們做細緻的觀察、分析,找出他之所以犯錯誤的原因,從他的過錯中進一步認識他的品質,發現他的優點和長處。 [3] 

觀過知仁成語運用

  • 成文用法
“觀過知仁”在句子中可充當謂語,指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就可以瞭解他的為人。 [1] 
  • 運用示例
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孝昭上官後傳》:“子路喪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觀過知仁。” [2] 
明·李贄《初潭集·君臣七》:“觀過知仁,斯亦可矣。” [1]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一二回》:“聖人説觀過知仁,原不盡在黨字上講,當那進退維谷的時候,便是個練達老成人,也只得如此。” [1] 
參考資料
  • 1.    觀過知仁  .漢典[引用日期2019-12-27]
  • 2.    餘東海著. 論語點睛[M]. 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6.12:103
  • 3.    劉加臨編著. 史記中的智慧名言故事 學生版[M].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5.0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