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覆甲龍

鎖定
嵴頜 覆甲龍(Jakapil kaniukura [1]  ,屬名來自當地土著語言裏的“被覆裝甲”,種名指其存在明顯的嵴的下頜。覆甲龍生存於晚白堊世的阿根廷,化石出土於坎德勒斯組(Candeleros Formation)。覆甲龍屬於基幹裝甲龍類恐龍,比劍龍類和甲龍類更加原始。
中文名
覆甲龍
拉丁學名
Jakapil kaniukura
動物界
蜥形綱
鳥臀目
覆甲龍屬
嵴頜 覆甲龍

覆甲龍發現歷史

2022年8月15日,據外媒報道,一組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恐龍物種的遺骸 ,據悉,新發現的恐龍物種名為“Jakapil kaniukura”,其被認為是與thyreophoran物種有關,即像劍龍和甲龍這樣的裝甲恐龍。 [2] 

覆甲龍化石標本

覆甲龍化石
覆甲龍化石(5張)
覆甲龍目前只發現了一具化石,即正模標本,編號為MPCA-PV-630,包括頭骨、肩帶、椎骨、肋骨、骨盆和肢骨。

覆甲龍形態特徵

覆甲龍體型
覆甲龍體型(3張)
覆甲龍是一種十分奇特的裝甲類恐龍,正模是一個長約1.5米的未成年,它的下頜有一個十分明顯的嵴,使得下頜看起來非常厚重;同時,相比於後肢,它的前肢非常非常短,而後肢的脛腓骨又要比股骨更長;它的牙齒呈現不對稱的葉形齒,形態原始;中軸骨骼十分接近腿龍(Scelidosaurus)這樣的原始裝架類。系統發育分析顯示:覆甲龍是一種非常非常基幹的裝甲類恐龍,與劍龍下目和甲龍下目做姊妹演化支,它也是最晚的基幹裝甲類恐龍,比腿龍等類羣晚了足足一億年。

覆甲龍物種分類

覆甲龍骨骼裝架
覆甲龍骨骼裝架(3張)
覆甲龍纖細的肩胛骨和較短的肱骨表明它是一種二足行走的動物,且比股骨更長的脛腓骨或許表明它擁有不錯的奔跑速度,但同時,它仍有着粗壯的掌骨這樣的四足特徵。原始的裝甲類在早侏羅世廣泛分佈於盤古大陸的多個地區,但此時的岡瓦納大陸卻沒有確定的記錄,在這種情況下,覆甲龍的出現無疑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因為它不僅是岡瓦納大陸為數不多的基幹裝甲類,更是最晚的基幹裝甲類,或許岡瓦納大陸一直存在一個極其古老而原始的譜系,但作為晚期的物種,覆甲龍仍然與衍化的甲龍類在下頜結構和齒列模式方面存在一定的趨同演化。因此,裝甲類的演化仍然是一個十分離奇且充滿謎團的路徑。

覆甲龍棲息環境

覆甲龍生活在森諾曼階阿根廷的坎德勒斯組,距今約9800萬年。除了覆甲龍,這裏還生活着南方巨獸龍爆誕龍、安第斯龍、鷲龍、利邁河龍、雷尤守龍,以及可能是雷尤守龍的諾普喬椎龍這些恐龍,以及生活在陸地生的鱷魚阿拉利坡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