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馬坊村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裏鋪鄉下轄村)

鎖定
西馬坊村位於鎮域北部,距鎮人民政府駐地2.6公里,距區政府9.8公里,東距馬池口鎮土城村3公里,南距陽坊村2.8公里,西距流村鄉下店村3.6公里,北距亭子莊鄉亭子莊村1.3公里,村域面積6.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50畝,全村呈東西向矩形。街道總長2000米,全村共有村民243户,村民共843人,村住户主要以漢族為主,也有少量回族居民。主要姓氏有張、王、李、趙、白等。
中文名
西馬坊村
總土地
5337.8畝
耕地面積
2653畝
氣    候
平川中温半乾旱區
人口數量
127户
經    度
東經113°57′35″
緯    度
北緯40°24′54"

西馬坊村位置境域

西馬坊村 西馬坊村
西馬坊村民居址距縣治西10.5公里,北緯40°2454"和東經113°57′35″相交處。西面、北面與陽高縣域相界,南2.5公里越大(同)張(家口)公路與廿裏鋪村相望,東鄰東馬坊1.7公里。總土地5337.8畝。(見行政區劃圖)

西馬坊村自然環境

西馬坊村村域地貌

屬沖積平原。總土地中,耕地2653畝,佔49.7%;鹽鹼荒地1069.4畝,佔20%;荒草地560.4畝,佔10.5%;林地276.7畝,佔5.2%;水域545.2畝,佔10.2%;村莊道路88畝,佔1.6%。

西馬坊村氣 候

屬平川中温半乾旱區,氣象要素基本同三十里鋪村。1956年澇災。1966年5月1日14時至19時起風暴,風力最大10級,平均8級。

西馬坊村水 文

屬平川區鬆散巖類孔隙水區中沖積平原淺埋中等富水區。淺層鹹水集中埋藏在0至15米之間;淡水賦存15米至40米、50至55米間。含水層以河流相中細砂層或礫石層為主。據村四周4眼60米深井孔揭露,含水層主要巖性為中砂、中細砂,主要開採層位10~55米,湧水量為15立方米/時。地下水承壓性較大。村內有7眼泉水(村西3眼,村南4眼),流量一般均不足1公升/秒。地下水礦化度1.0~2.0克/升,化學成份為氯化物重碳酸鹽類型。

西馬坊村土 壤

母質為沖積物。表層土壤屬潮土類中蘇打鹽土和鹽化潮土亞類。土壤有機質含量,村南、北小於0.6%,東、西為0.6~0.8%;全氮含量小於0.05%;速效磷含量5~10ppm;速效鉀含量50~100ppm。

西馬坊村人口姓氏

有127户,423人,其中男230人,男女性別比119。當年人口出生率7.09‰,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長率0。

西馬坊村經 濟

西馬坊村種植業

傳統有穀子、糜、黍、莜麥、高粱、小麥、馬鈴薯、黃落子、豆類以及胡麻、白麻。清末民國畝產0.88石, 耕地2653畝,糧田2122畝, 總產糧22.2萬公斤,畝均105公斤。施用化肥180噸,畝均81公斤。

西馬坊村養殖業

傳統多養豬,役畜牛、馬多。

西馬坊村林 業

傳統以楊、柳樹為主,有少量榆、杏樹。1949年楊樹成樹630株,林地7畝。新中國1958年前,植活楊、柳1片18畝。1965年至1991年植楊樹4片269畝,均成林。1980年前後搞農田林網和平原綠化,先後在8條路、3條渠旁植優種楊3936株,另有5小片,2533株楊樹。村民個人栽樹952株。1995年全村林地擴大到277畝。

西馬坊村水 利

傳統有引洪水淤地習慣。1949年人畜用砌井2眼,水澆地200餘畝。1959年村東打第1眼農灌井,深30米,水量不足。後來修塘壩3處,蓄水3萬立方米。1980年有效水地900畝,防滲渠道1公里。八十年代,又打3眼農灌機井,擴大水澆地。村民院內多自打壓力管井。1990年農灌年取水可達2.3826萬立方米,均為地下水。人畜年用水取水可達7369立方米。1997年有農灌機井8眼,配套7眼,裝機總量52.5千瓦。水澆地1310畝。有小型水庫2處,庫容8萬立方米。

西馬坊村農具農機

全村有汽車2輛,大中型拖拉機6台,農用三輪車9輛,二大皮車91輛。機械總動力450千瓦,用電6萬千瓦時。

西馬坊村工副業

有1名木匠。新中國六十年代始有大隊磨麪坊、豆腐坊各1處。八十年代後,利用瀕臨大張公路的條件,興起煤炭運輸業,設“天宏煤炭轉運股份公司”,收益豐盛。 從事運輸業14人,年收入25.2萬元,村民人均收入593元,成為村內支柱產業之一。

西馬坊村商貿業

小賣鋪2户,經營煙酒副食。長年外出從事農副產品購銷者80多人。

西馬坊村村貌建設

村民居址多分佈正溝東、西畔,居東者多。海拔1012—1017米,由北向南傾斜。清末,村中已有龍王廟3間,樂樓1座;村東南五道廟1間;村東真武廟兀然一間高立,門前20層石條為台階。均毀於“文化大革命”初。1949年,村民有土房379間,瓦房37間。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大隊建辦公室、庫房、飼養室、畜圈等。1980年達70餘間。八十年代特別是九十年代,新舍漸趨磚木結構瓦房。院落向獨户院發展,只蓋南、北房。正房住人,南房簡陋,或放閒物,或為牲畜棚。全村居址佔地145畝。
是村傳統村際道路6條,民國初年已北鄰平綏鐵路,南依大(同)張(家口)大路,道路暢達。新中國後,拓寬了通向大張公路土路。七十年代後,拓展大車路能通機動車輛。新中國初通郵政業務。1961年架通有線電話線路。1965年通有線廣播,七十年代架設廣播專線。八十年代中期丟失杆線而中斷。1997年僅通郵政。

西馬坊村文教衞生

西馬坊村學 校

1983年大隊籌劃8000元新蓋學校。至1998年底,新建學校佔地2340平方米,房屋224平方米。教師3名,學生68名。開山大學生是薛進。

西馬坊村衞 生

培養“赤腳”醫生1名。八十年代後,個體行醫者1人。九十年代增為2人,薛醫生善治“水膨”。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