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秦艽

鎖定
西藏秦艽(Gentiana tibetica King ex Hook. f.)是龍膽科龍膽屬下植物。多年生草本,高40-50釐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枝少數叢生,直立,黃綠色,近圓形。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長9-16釐米,寬4-5.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花多數,無花梗,簇生枝頂呈頭狀,或腋生作輪狀;花萼筒膜質,黃綠色,長7-8毫米。蒴果內藏,無柄;種子淡褐色,橢圓形,長1.3-1.5毫米,表面具細網紋。花果期6-8月。 [1] 
分佈於不丹、尼泊爾、印度(錫金)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西藏南部。生長於海拔2100-4200米的地邊、路旁、灌叢及林緣。 [1] 
其乾燥根可以入藥,味苦、辛、性平。歸肝、胃、膽經。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脾痛之功效,主治風濕脾痛、筋脈拘攣、骨節煩痛、小兒疳積和發熱等。 [2] 
(概述圖參考來源: [3] 
中文名
西藏秦艽
拉丁學名
Gentiana tibetica King ex Hook. f.
別    名
西藏龍膽
秦艽
薊芥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6] 
龍膽目
龍膽科
龍膽屬
西藏秦艽
命名者及年代
King ex Hook. f.,1883

西藏秦艽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50釐米,全株光滑無毛,基部被枯存的纖維狀葉鞘包裹。鬚根數條,粘結成一個粗大、圓柱形的根。枝少數叢生,直立,黃綠色,近圓形。蓮座叢葉卵狀橢圓形,長9-16釐米,寬4-5.5釐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邊緣微粗糙,葉脈7-9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葉柄寬,長5-7釐米,包被於枯存的纖維狀葉鞘中;莖生葉卵狀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3釐米,寬3-4釐米,先端漸尖至急尖,基部鈍,邊緣微粗糙,葉脈3-5條,在兩面均明顯,並在下面突起,無葉柄至葉柄長達3.5釐米,愈向莖上部葉愈大,柄愈短,至最上部葉密集呈苞葉狀包被花序。
花多數,無花梗簇生枝頂呈頭狀,或腋生作輪狀;花萼筒膜質,黃綠色,長7-8毫米,一側開裂呈佛焰苞狀,先端截形或圓形,萼齒5-6個,甚小,錐形,長0.5毫米;花冠內面淡黃色或黃綠色,冠檐外面帶紫褐色,寬筒形,長(2.2)2.6-2.8釐米,裂片卵形,長4-5毫米,先端鈍,全緣,褶偏斜,三角形,長0.5-1.5毫米,邊緣有少數不整齊齒或截形;雄蕊着生於冠筒中部,整齊,花絲線狀鑽形,長7-9毫米,花葯狹矩圓形,長1.5-2毫米;子房無柄,狹橢圓形,長10-12毫米,先端漸尖,花柱線形,長2.5-3毫米,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蒴果內藏,無柄,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18-22毫米;種子淡褐色,橢圓形,長1.3-1.5毫米,表面具細網紋。花果期6-8月。 [1] 

西藏秦艽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100-4200米的地邊、路旁、灌叢及林緣。 [1]  西藏秦艽是一種喜温性植物,多生於山坡林緣及林間空地。喜強光輻射,性喜濕潤,喜肥喜水,適宜在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生長。根狀莖較耐寒,在中國藏東南各地均可安全過冬。 [4] 

西藏秦艽分佈範圍

分佈於不丹、尼泊爾、印度(錫金)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西藏南部(林芝、米林、隆子、錯那、亞東、聶拉木等)。 [1]  [4] 

西藏秦艽繁殖方法

西藏秦艽播前準備

西藏秦艽
西藏秦艽(5張)
採種、選種及貯藏:採種前要確定適宜的採種期,太早種子成熟度較低,過遲種子脱離植株;中國西藏地區採種期應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為最佳時期。採集的種子要進行選種,一般採用浸泡的辦法,漂浮於水面的種子不能使用,沉於水中的種子是較理想種子,然後風乾後備用。 [4] 
育苗地的整理:育苗地一般採用保護地,根據播種面積,事先建造塑料大棚備用。在2月中旬要對育苗地進行翻耕,深度為20-30釐米為宜,翻地過程中撿淨雜草和石塊,然後作牀,通常採用低牀,埂高5-10釐米,寬1-1.2迷,長2-3米。播種前10-15天,用1%的代森鋅噴灑地表,然後用地膜覆蓋7天,揭開地膜涼曬,待藥昧散盡後即可播種。 [4] 
種子處理:將乾燥的種子取出,先用清水將種子浸泡,然後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種子,浸泡時間約30分鐘,瀝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備用。 [4] 

西藏秦艽播種方法

土壤消毒和種子處理後,就即時進行播種,由於西藏秦艽種子較上,可採用撒播方法:將育苗地整平後,將種子均勻撒入苗牀,覆土1釐米即可;種子播種結束後,用灑水壺澆足水分,蓋上草簾以利保濕。 [4] 

西藏秦艽栽培技術

西藏秦艽整地

栽培地要進行深翻,其深度在30-35釐米,同樣要撿淨雜草根及石塊。然後作牀,由於西藏秦艽適宜在林間空地栽培,作牀時儘量考慮果期採收及田間管理方便,所以視林間地形而確定牀的面積。 [4] 

西藏秦艽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要經常中耕除草,做到田間無雜草,播種後,剛剛出苗,苗矮小,除草鬆土,易淺不易深,以免傷根,每年進行3-4次,入冬前結合中耕進行根際培土,以防寒越冬。 [4] 
追肥:結合中耕除草進行追肥,每年進行3次第一次在4月,第二次在6月,每畝每次施入人糞尿1500千克,餅肥50千克。第三次於9月每畝施廄肥3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00千克,以後稍有增加。 [4] 
灌排水:播種後,遇幹早應及時澆水,使土壤保持濕潤,以利成活,雨季應及時排出田間積水,以免爛根。 [4] 

西藏秦艽採收加工

採收:種植3年後秋季採收,產量與質量俱佳龍膽根長可達60釐米,一般只能收20釐米,深挖可增加產量。5年生以上的植株每平方米可收根25千克。 [4] 
加工:挖出根部後,去掉莖、葉,洗淨泥土後陰乾。曬乾品比陰乾品有效成分低1倍多。陰乾到七成時,將根條順直,捆成小把,再陰乾至全乾即可。 [4] 

西藏秦艽病蟲防治

西藏秦艽病害

西藏秦艽
西藏秦艽(5張)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斑枯病。褐斑病病原是真菌中一種半知菌,是龍膽生產中主要病害,常造成葉片枯萎。病株首先在葉片上出現近圓形褐色病斑,中央顏色稍淺,病斑周圍具深色環。在空氣濕度大時,葉片兩面病斑上均可產生黑色小點,即病原核的分生孢子器。後期病斑擴大匯合,造成整個葉片枯死。7-8月份雨季濕度大,發病嚴重。斑枯病病原是真菌中的一種真菌,危害葉片。病株在背面產生黑色小點,即病原分生孢子器,葉片產生褐色病斑,易破裂,造成穿孔,7-8月雨季多濕易發此病。防治方法:發病前用1:1:120波爾多液噴灑,或發病初期用50%退菌特1000倍液,每7天噴一次,連噴數次,冬季清園,處理病殘株,減少越冬病源。 [4] 

西藏秦艽蟲害

常見蟲害是花蕾蠅。花蕾蠅為雙翅目昆蟲。幼蟲危害花蕾,在龍膽花蕾形成期,成蟲產卵於花蕾上,初孵幼蟲蛀入花蕾內取食花器,老熟幼蟲為黃白色,在未開放的花蕾內化蛹,於8月下旬成蟲羽化,被害花不能結實。防治方法:於成蟲產卵期用40%樂果1500-2000倍液噴酒,每7-10天一次,連續2-3次。 [4] 

西藏秦艽主要價值

其乾燥根可以入藥,味苦、辛、性平。歸肝、胃、膽經。具有祛風濕、清濕熱、止脾痛之功效,主治風濕脾痛、筋脈拘攣、骨節煩痛、小兒疳積和發熱等。 [2] 

西藏秦艽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三級重點保護的野生藥材。 [5] 
西藏秦艽 西藏秦艽
參考資料
  • 1.    西藏秦艽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祿亞洲,魏若晨,李寧,張盼,王俊,尹秀.不同消毒劑對瀕危藥材西藏龍膽種子的消毒效果及萌發的影響[J].種子,2017,(第9期):81-83
  • 3.    西藏秦艽  .中國自然標本館[引用日期2019-05-27]
  • 4.    孫鳳環,鮑龍友,楊曉梅.西藏龍膽人工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西部科技,2008,(第27期):31-32
  • 5.    祿亞洲,王鈺斌,趙遠,張二豪,尹秀.瀕危藥用植物西藏龍膽種子萌發特性的研究[J].種子,2018,(第5期):94-98
  • 6.    西藏秦艽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