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鎖定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國家“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實施單位,是西華師範大學下設的一個二級學院。學院創立於2006年7月,是在1994年開設的新聞學專業基礎上,整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後發展而來。2014年經教育部批准新增本科專業網絡與新媒體。承襲歷史悠久、積澱深厚的西華師大的學脈,新聞傳播學院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的辦學思想。學院現有“文藝與傳媒”(學術型)和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碩士(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三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3個全日制本科專業(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網絡與新媒體),2個全日制專科專業(新聞採編與製作、網絡與新媒體、主持與播音),是一所文理滲透、通專結合的新興特色學院。 [1] 
中文名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外文名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06年7月
辦學性質
二級學院
主管部門
西華師範大學
現任領導
傅學敏(書記) [2] 
現任領導
陳 勇
高職專業
2個
本科專業
4個 [5] 
碩士點
3個
專業數量
研究生2專業本科4專業專科2專業
在讀人數
1200餘人
所在地
四川南充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發展歷程

2023年7月22日,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校友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在成都順利舉辦。 [4]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學條件

學院擁有一定規模的實訓基地,現建有虛擬演播廳、專業演播大廳、演播實訓室、廣播電視非線性編輯實驗室、錄音室、攝影實驗室等,總面積800平方米,實驗設備100餘台(套)。學校圖書館和學院資料室擁有相關專業圖書影音資料約2萬餘冊,中外圖書期刊可供師生借閲,可供利用的網絡和光盤數據庫有60餘個。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師生規模

學院現有教職工36名,其中具有高級以上職稱的10名、講師18名,具有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31名,佔教師總數的86.1%,碩士研究生導師8名。另聘有20餘位省內外知名的新聞傳播學者和業界人士為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學院有本科生、專科生共計1200餘人。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學成果

在教學上,學院充分依託西華師大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優勢,努力拓寬專業口徑,加強學科基礎教學,同時強化學生實踐,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取得較為豐富的教學成果。新聞畢業生就業率居全校前列。
努力培養和造就厚基礎、高素質、實用型的新聞傳播和播音主持人才是學院人才培養的宗旨。長期以來,學院特別強調學生的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依託學校學科門類齊全、人文積澱深厚的優勢,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着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努力錘鍊、提升學生專業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學院現有省級精品課程2門,校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校級特色專業1個。學院學生在包括中央電視台、光明日報社、四川電視台等省內外媒體進行專業實習,受到了良好的專業訓練,學生的專業素質、綜合素質有了較大提高,在舉辦的國家級和省級大賽中,我院學生屢獲嘉獎。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08年已走上工作崗位新聞專業學生中有186人榮獲過國家級、省級和校級以上各種專業比賽或社會活動評比的210個獎項,出版著作5部。其中1994級王熙為獲中國“樂凱”杯一九九七年全國攝影大賽三等獎、新聞攝影作品獲國家級省級新聞獎項20餘次,新聞攝影作品被美聯社、路透社等世界級通訊社轉載;1994級範華明後來成為中央電視台軍事頻道特約記者。《軍歌嘹亮》獲全軍系統優秀電視軍事節目二等獎。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後兩小時,武警某部200名突擊隊員向汶川開進。作為突擊隊一員,範華明用鏡頭記錄下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景,第一時間報送中央軍委,胡錦濤主席和中央軍委常委給予高度評價,範華明因此榮立二等功。1995級林小明獲中國“樂凱”杯九八年全國攝影大賽三等獎;1996級吳雨珊,後來成為《21世紀經濟報道》高級記者,2005年和2006年,兩次被評為“中國金融新聞年度人物”。1996級王興川,後來成為四川廣電集團新聞中心《四川新聞》記者,曾獲第25屆四川廣播電視省級政府獎專題類一等獎;2001級李蓉獲中國大學生2002年全國攝影大賽三等獎;2001級李蓉、2002級胡英、楊楹(獨立編導拍攝的)《老兵、老柴》獲四川省(2004年)首屆大學生DV大賽優秀獎;羅志強、黎崢、李陽旭同學的紀錄片《走過人生節點的小兵》獲中國電視藝術協會、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主辦的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獎首屆“自然記錄杯”DV紀錄片大賽短片一等獎;2003級秦堯、袁露(獨立編導拍攝的)《揮動翅膀的女孩》獲第六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2005年)(紀錄片組)入圍資格;石松林的紀實攝影作品《送戰友》獲四川省第四屆大學生藝術節攝影類一等獎、中國首屆大學生藝術節攝影比賽三等獎。2003級徐湘東,後來成為攀枝花晚報記者,通訊《一個白血病患兒母親的感恩童話》獲2007年度趙超構新聞獎全國一等獎。
學院既注重新聞傳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又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學基礎及社會科學素養的構築,適應媒介發展的需要,始終堅持個性化和複合型人才的培養原則。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學科建設

學院現設有文藝與傳媒、新聞與傳播碩士兩個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新聞學、播音與主持藝術、網絡與新媒體3個本科專業,以及新聞採編與製作和主持與播音2個專科專業,面向全國招生,現有碩士生、本、專科學生共1200人 [3] 
新聞學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技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工作的新聞學專門人才。播音與主持專業培養熟練掌握廣播電視傳播理論及播音主持業務技能、具有較強社會活動能力和較開闊的知識面、職業適應性強的複合型、實用型專門人才。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專業設置

  • 非師範本科專業
新聞學: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技知識,熟悉我國新聞、宣傳政策法規,能在新聞、出版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編輯學、新聞心理學、新聞評論學、新聞攝影學、大眾傳播學、新聞作品選讀、廣播電視學基礎、節目主持、普通話等。
就業方向:在新聞管理機構、新聞出版、黨政機關、文化藝術、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編輯、記者、管理、宣傳、文秘、教學和科研工作。
播音與主持藝術:學制四年,授予藝術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廣播電視傳播理論及其有關業務技能適應性強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播音學概論、播音發聲學、播音創作基礎、普通話語音、廣播電視學基礎、廣播電視學基礎、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攝影與攝像、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文學理論、新聞採訪、新聞寫作、大眾傳播學、新聞學概念、形象造型與化妝、文藝作品演播文學理論、新聞採訪、新聞寫作、大眾傳播學、形象造型與化妝、文藝作品演播、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廣播電視台、電視台等新聞單位從事節目主持、播音、節目製作、新聞採寫編輯等工作,也可在宣傳部門、新聞管理機構、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管理、宣傳、節目主持、教學和科研工作。
網絡與新媒體:學制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 本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新媒體意識,熟悉現代信息傳播技術,掌握與之相關基本理論和技能,能在各種傳統媒體機構、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記者、編輯、編導、策劃、攝像(影)、製作、網絡與新媒體技術開發等傳播技術類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 新媒體技術導論、新媒體概論、視聽語言、數字攝像、多媒體信息編輯、數字視頻編輯、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數字攝影、新媒體信息策劃、手機媒體研究、網絡傳播、大眾傳播、傳播心理學、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新聞寫作、中外新聞史等。
  • 非師範專科專業
新聞採編與製作: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的新聞理論知識與技能、寬廣的文化與科技知識,能在新聞、出版與宣傳部門從事編輯、記者與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學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中國新聞事業史、外國新聞事業史、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編輯學、新聞評論學、新聞攝影學、大眾傳播學、普通話、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等。
就業方向:在新聞管理機構、新聞出版、文化藝術、企事業單位等從事編輯、記者、管理、宣傳、文秘、教學和科研工作。
主持與播音:學制三年。
培養目標:培養熟練掌握廣播電視傳播理論及其有關業務技能、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較開闊的知識面、適應性強的複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播音學概論、播音發聲學、播音創作基礎、普通話語音、廣播電視學基礎、廣播播音主持、電視播音主持、廣播電視節目製作、新聞採訪、新聞寫作、大眾傳播學、中國曆代文學作品選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可在廣播電視台、電視台、報社等新聞單位從事節目主持、播音、節目製作、新聞採寫編輯等工作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科學研究

科學研究方面,學院十分注重創新與發展。根據學術研究的規律和新聞傳播學科的發展趨勢,學院已形成了理論研究與關注現實並服務於社會新聞傳播發展的科研思路,初步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研究領域,如新聞傳播文化與實務研究、文藝與傳媒研究等,已形成校級科研團隊1個,校級培育學科1個。平均每年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已出版論著(教材)10餘部,主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6項,獲得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3項。
學院注重校企合作和省內外交流。學院已與四川電視台、四川日報社以及各地市州新聞傳播媒體建立了廣泛聯繫,共同策劃開發節目和項目。2010年學院與台灣世新大學建立了友好聯繫,開展相互交流與合作。學院所屬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所積極開展對外交往交流與合作,與社會媒體企事業單位以靈活多樣的形式申辦和承辦文化產業項目。學院開設有“文藝與傳媒”、“傳媒人職業發展”兩個系列講座,邀請新聞傳播界著名學者、業界精英講學和技能示範,拓展學生思維視野,強化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學生職業技能培養。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徽説明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徽 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徽
圓上方寫漢字:西華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下方寫英文: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説明:
  1. 鴿子圖案似W型,是新聞的“聞”字的拼音第一個字母。“聞達天下”體現了新聞工作者上傳下達,既是黨的耳目喉舌,又是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使命。
  2. 鴿子圖案似W型,隱含新聞傳播學院。
  3. 圖案主體是:具有強勁向上的動感和力度的鴿子形象。白鴿展翅向上,象徵搏擊、奮發、自強不息的現代新聞工作工作者向上的精神面貌。潔白的標準寓意新聞傳播學院深入調查研究,詳細佔有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體現了現代新聞工作工作者良好的業務素質。
  4. 圓形的圖案也寓意着全院教職工和學生的團結。
  5. 整體的藍色象徵着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