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線無戰事

(2022年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西線無戰事》是2022年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裏希·瑪麗亞·雷馬克。本書一經出版就引起轟動效應,尤其受到當地青年的歡迎,出版僅4個月就售出50萬冊。被認為是一戰時期被毀滅的德國青年一代的控訴書。目 前已被譯為58種文字出版,總印數已達3000萬冊。 [1] 
中文名
西線無戰事 [1] 
作    者
埃裏希·瑪麗亞·雷馬克 [1] 
類    別
外國文學 [1] 
譯    者
羅偉 [1]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1] 
出版時間
2022年8月 [1] 
頁    數
224 頁 [1] 
定    價
49.00 元 [1] 
開    本
32 開 [1] 
裝    幀
平裝 [1] 
ISBN
9787516833100 [1] 
出品方
人天兀魯思 [1] 

西線無戰事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反戰題材的小説。通過德國少年保羅·博伊默爾的第一人稱敍述展開,講述了他從1917年初秋到1918年10月的經歷。博伊默爾和幾位同學在長期被灌輸所謂“英雄氣概”、“神聖責任”等愛國口號後報名入伍。他們在接受短期訓練後開赴西線戰場。理想很快在炮火和戰壕裏野蠻的搏殺中灰飛煙滅。們的唯 一動力就是活下去,他們的精神支柱就是在前線的共同命運中形成的友誼。在前線,他經歷了許多這個年紀本不應面對的事情。在一場場殘酷戰鬥中並肩作戰的夥伴接連陣亡。最難以接受的是,當他得到假期回鄉時,卻發現自己已經無法習慣“正常”的生活。隨着戰爭的繼續,他發現 在 戰場上他發現曾在新兵訓練時表現得冷酷無情,折磨他們的軍士,面對炮火卻膽小如鼠,而野外營地關押的俄國俘虜也並沒那麼壞。到了1918年夏天保羅又上了前線,敵軍的力量強大了,德軍傷亡慘重。到了秋天,他在前線的七個同學中,只剩下他一人。他感到孤獨,沒有希望。1918年10月保羅陣亡,那天整個前線都非常平靜,所以軍隊指揮部的戰報上僅僅寫着這樣一句話:西線無戰事。 [1] 

西線無戰事作者簡介

埃裏希·瑪利亞·雷馬克德裔美籍小説家。18歲時被徵召入伍,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多次在戰鬥中負傷。戰後從事過教師、編輯甚至石匠等工作。1929年1月《西線無戰事》出版以後引起了德國及世界其他國家的轟動。1930年由於納粹的攻擊而離開德國定居瑞士。由於拒絕回國,1938年他被剝奪了德國國籍,流亡美國。1947年加入了美國國籍。1970年9月25日,雷馬克在瑞士逝世。羅偉西安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1999年-2000年獲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資助在聯邦德國比勒菲爾德大學做訪問學者,合作研究跨文化日耳曼學,2011年至2013年在奧地利共和國薩爾茨堡大學教授對外漢語,現任教於西安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主要翻譯作品有:《北歐的城鎮聚落系統》《解讀你的身體語言》。合作翻譯作品有:《德國南部中心地原理》《白宮女主人》《尋求哲人石》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