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盟型銅鼓

鎖定
西盟型銅鼓雲南西盟佤族地區仍在流傳使用的銅鼓為代表而得名,其鑄造年代約為唐代中期至清代末葉(公元8世紀至公元20世紀)。其特點是:器壁輕薄,體形高瘦,鼓身近乎直筒形;暈多而密,主要花紋有雙眼條花紋、團花紋、小鳥、魚紋、雷紋、米粒紋等;鼓面常見二、三蛙累蹲,有的鼓身縱列立體的象、螺螄、玉樹等。此型早期鼓在廣西西南的龍州和靖西有所發現,中、晚期鼓主要分佈於雲南西南部及其毗鄰的緬甸、泰國。 [1] 
中文名
西盟型銅鼓
流行地區
雲南省西南部的德宏、臨滄
形    態
鼓身較小,呈直筒形
特    點
鑄造精巧,鼓身輕薄

目錄

西盟型銅鼓簡介

時值公元8世紀唐代到20世紀清代末期。西盟型銅鼓流行於雲南省西南部的德宏、臨滄西雙版納 、西盟等地,是佤族、傣族和克木人所用的樂器。鼓身較小,呈直筒形,面大於胸,腰、足無明顯區分。
這種銅鼓,鑄造精巧,鼓身輕薄,音響效果好。它的特徵是:鼓面鑄有立體蛙飾,並兩三隻重疊一起,等距分為四組。有的還鑄出立體小象、蛇、海螺、玉樹等浮雕,由四隻象雕作耳 ,獨特而別緻。
西盟型銅鼓,還流傳於緬甸、泰國、老撾等東南亞國家,尤其在緬甸北部克耶邦的克倫族中 廣為使用。故國外學者稱其為“克倫鼓”。

西盟型銅鼓延伸

依據形制和紋飾特點,中國古代銅鼓劃分為八大類型:萬家壩型、西盟型、北流型、靈山型、冷水衝型、石寨山型、麻江型和遵義型。 [1] 
西盟型銅鼓 西盟型銅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