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番蓮莖腐病

鎖定
是一種導致植物腐爛的真菌。被害植株莖基腐爛。病部初呈水漬狀,後發褐,逐漸向上擴展,可達30~50cm,其上的莖葉多褪色枯死,潮濕情況下,病部長出白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
別    名
西番蓮莖腐病
常見發病部位
莖基
常見病因
細菌
常見症狀
被害植株莖基腐爛

西番蓮莖腐病症狀

被害植株莖基腐爛。病部初呈水漬狀,後發褐,逐漸向上擴展,可達30~50cm,其上的莖葉多褪色枯死,潮濕情況下,病部長出白色黴狀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嚴重時,大量莖蔓死亡,病莖基幹死後,有時產生橙紅色的小粒,為病原菌的子囊殼。

西番蓮莖腐病病原

Fusarium solani (Mart.) Sacc.稱茄類鐮孢和F.oxysporum f.sp.passiflorae稱尖孢鐮孢雞旦果專化型,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Fusarium solani 在PSA培養基上菌叢白色,後淡紫色至紫色,培養基反面紫色,淡褐色至紫色,氣生菌絲生長良好,小分生孢子極多,在瓶梗狀的產孢細胞上聚集成團,橢圓形或卵圓形,形態變化較多,大多單胞,極少數1個隔膜,無色透明,3~15×2~4(μm);大分生孢子紡錘形至鐮刀形,無色,頂細胞較短,足細胞有或無,壁稍厚,3~5隔膜,多為3個隔膜,3個隔膜者大小為15~35×4~6(μm)。若菌種經多次轉殖,大孢子逐漸減少,甚至不產生;培養半月後,產生大量厚壁孢子,厚壁孢子橢圓形至矩圓形,無色或淡黃色,頂生或間生,單生或二個成串,表面光滑。有性態為Nectria haematococca Berk.子囊殼在病莖蔓上散生或集生,球形,橙紅色,殼壁表面粗糙,直徑150~178μm;子囊圓筒形或棍棒形,單層壁,無色,46~70×6.5~10(μm),內含8個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單列或雙列,近橢圓形,無色,極少數淡欖色,中央1個隔膜,隔膜處稍縊縮,大小為8~15×3~6(μm)。F.oxysporum f.sp.passiflorae在PSA培養基上生長迅速,氣生菌絲白色絮狀,菌落背面白色或桃紅色、藍色或紫色。小型分生孢子產生在側生管瓶上,小分生孢子狹窄,頂端細胞較長,逐漸變窄拔出尖,鐮刀形,略彎曲,多具3個分隔,有足胞,胞壁薄別於腐皮鐮孢

西番蓮莖腐病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兩種鐮刀菌均以菌絲體及厚垣孢子在寄主病殘組織或土壤中越冬,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是本病初侵染源。條件適宜時從休眠轉為大量產生抱子,借風雨傳播,從傷口侵入引致發病。每年3月始發後,遇高温高濕的雨季流行。濕度大的果園(藥園)或颱風多、機械傷口多發病重。

西番蓮莖腐病防治方法

(1)選用排水良好緩坡生荒地建園,做到渠系配套,採用高畦或築墩種植,嚴防田間積水和濕氣滯留。(2)採用塑料袋育苗,防止定植時挖苗傷根,株行距適度、採用人字形蓬架,增加通風透光力度。施足腐熟有機肥,採用化學除草,千方百計減少傷口。(3)發現病株及時挖除。(4)及時噴灑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40%滅菌靈(多菌靈加甲霜靈)乳油400倍液,10~15天淋澆1次,共防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