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猯

鎖定
西猯是偶蹄目西猯科哺乳動物。和豬很像,但是它們的獠牙短而直;尾巴短;前腿有4趾(只用其中的2趾支撐),後腿有2或3趾;背部有一個腺體,眼睛下面也各有一個。 [5] 
西猯僅分佈於北起美國西南部,南至阿根廷北部的地帶。 [6]  棲息於沙漠及森林地帶。能很快地奔走,喜歡在沙堆中打滾。嗅覺非常發達,以聞背上的臭腺來區別同伴,作為勢力範圍的記號。 [7]  喜羣居。雜食性,喜歡吃果實、種子、根莖和藤蔓。 [8]  懷孕期是112—116天,以及142—148天兩種,通常一次只產2胎。 [7] 
西猯的皮是有名的皮張,又叫派卡里,又被稱為南美野豬皮。具有較明顯的豬皮毛孔及粒面特徵,由於其特殊的膠原纖維組織結構,可加工成非常柔軟的服裝革或手套革,加之以數量稀有而貴,價值很高。其肉味鮮美,因此被人廣泛獵取。一個世紀之前,其廣佈於南北美洲的廣大地區,數量相當多。由於皮質優良,肉質鮮美,被大量獵殺,在北美的種羣幾乎被打絕,後經過保護,數量已逐漸恢復。中南美洲地廣人稀,還有相當的數量。但近年來亞馬孫流域森林和草原的開發,都對其構成威脅。 [9] 
中文學名
西猯
拉丁學名
Tayassuidae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偶蹄目
亞    目
豬形亞目
西猯科
分佈區域
美洲

西猯物種學史

最早的豬和西猯是在漸新世早期出現的,前者出現於舊大陸,後者出現於北美洲。在它們的整個系統歷史中,這些偶蹄類雖然很清楚地彼此有關係,但仍相隔地分佈在舊大陸和新大陸,這樣它們便有了平行發展的歷史 [3] 
原古豬是最早的豬類之一,在漸新世早期居住在歐洲。這種早期的豬,雖然比始新世原始的雙錐獸大些,但仍然是一種相當小的偶蹄類。它有中等長度的腿,四趾的腳,以及—個適度長而低的頭骨。犬齒很發達,低冠的牙齒為丘形齒,有錐形齒尖。臼齒稍長,每一齒上有四個主要的齒尖 [3] 
從這時開始,豬的演化特點便是:身軀中等速度的增大,而頭骨則大大地伸長,特別是面部,牙齒也是這樣,臼齒齒冠由於琺琅質的褶皺而複雜化,犬齒髮展為大而向外彎曲的尖齒,以及保持着四趾的腳,而着重於中間兩趾。豬類的發展經過新生代中期和晚期沿着很多適應輻射分支發展出去,這就使它們成為一羣多樣化的偶蹄類。但儘管它們是多種多樣的,似乎所有的豬都有着相似的生活習性,都是一些原始的森林動物,在那裏它們花費大部分時間從地裏挖掘各種食物。豬類是很伶俐的哺乳動物,由於這個原因,它們能夠在高度競爭的世界裏生活得很好 [3] 
在現生豬中,我們熟悉的是家豬,它在野生狀態下以野豬為典型,這是一種喜愛漫遊、好戰的豬,有很長的頭骨和巨大而兇惡的犬齒。另外一些現生豬的代表為大河豬、巨大的林豬和高度特化的非洲野豬,它們都產於非洲。豬在亞洲很普遍,而在西里伯斯則是奇異的東南亞疣豬(Babirusa),它的上犬齒長成很長的弧,彎到頭骨頂上 [3] 
在舊大陸文化發展的早期,豬已經馴化了,在最近幾千年來,這些動物被人類移至世界各地,甚至到了某些最遠的太平洋島嶼上。很有理由推想,亞洲豬是我們的家豬的祖先 [3] 
漸新世的早期西猯之始猯,居住在北美,與居住在歐洲的原古豬同時。雖然在已知最早的西猯與最早的豬之間的相似性是很驚人的,但北美動物向着離豬的進化方向愈來愈遠的進化道路發展,西猯的身體顯得適度增大,但沒有像豬那麼厲害。西猯比較着重於向奔跑發展,因此這些動物變成了長腿的,側趾退化僅剩痕跡。大多數西猯的頭骨從未發展得像豬類那樣極度地伸長,而常常是比較短而深。犬齒通常是直的向下和向上,互相作用就像鋭利的剪刀一樣。最後,西猯的臼齒與豬的長而有複雜褶皺齒冠的臼齒比較起來常常是簡單的 [3] 
從始猯起,中新世和上新世西猯在北美沿着兩條適應輻射的寬廣道路發展。一條以上新世原豬屬和更新世古西猯屬為典型,其特徵為面部某種程度的伸長和在頰骨上常常有大的骨質突起。這一進化支成功地生存了一個時期,但在更新世時則死絕了。另一條以中新世黃昏豬、更新世平頭豬和近代的西猯為典型,其特徵則為比較短而高的頭骨,以及短而常常具有強壯橫脊的臼齒。這一分支一直生存到今天的便是西端,它的分佈從美國南部,經墨西哥和中美,一直到南美。化石證據表明,西猯和許多其他北方哺乳動物一樣,於更新世進入南美洲 [3] 

西猯形態特徵

西猯 西猯
環領猯是最小的西猯,因它們白色的領圈而與眾不同;白唇猯的身體比較黑,有白色的唇和頰;草原猯大而且黑,有着類似白唇猯的白領。以下不同的特徵——長長的腿,大得多的頭部,更發達的齒冠,眼睛位於頭後方較遠的地方,較長較高的口鼻部——證明草原猯應是一個獨立的屬。這3種動物的雌雄體型極為相似 [1] 

西猯分佈範圍

西猯只生活在北起美國西南部,南至阿根廷北部的地帶。環領猯和白唇猯生活在熱帶雨林、稀樹大草原和矮刺灌叢中;草原猯只生活在矮刺灌叢中 [2] 

西猯生活習性

西猯食性

西猯是雜食的,特別喜愛水果(尤其是棕櫚果)、種子、根、莖和蔓生植物,偶爾也吃昆蟲、其他無脊椎動物、腐肉甚至小型哺乳動物。草原猯的主要食物是仙人掌,而仙人掌也是某些環領猯的重要季節性食物 [1] 

西猯社會行為

西猯喜羣居,草原猯羣由2~10頭組成,白唇猯羣則多達50~400頭。西猯的社會關係靠相互之間用臉摩擦對方的氣味腺來確立。白唇猯在遇到敵人時常會留下幾頭禦敵,大羣則可以順利逃生 [2] 
雌性的環領猯需要33~34周達到性成熟,而雄性需要46~47周。野外的白唇猯和草原猯在出生第二年就可以初次生育。它們的交配只持續幾秒,之前也不需要熱烈的示愛。雌性可以和很多雄性交配,而成年雄性會在羣體中建立等級制度,以便限制雌性與下級雄性之間的交配。環領猯的幼崽需要被養護50天,最多可達74天。雌性一般只看護它們自己產下的幼崽,而白唇猯中則存在那種被公共混合哺育的幼崽 [1] 
西猯是羣居動物,草原猯生活在由2~10個成年和年幼個體組成的羣體中,環領猯羣包括6~50個個體,白唇猯羣則通常能達到100只,從50~400只不等(人類的過度獵殺導致現在極少出現400只的大羣體)。這種龐大的羣體覓食時會分為亞羣,然後重回到總羣裏。美洲印第安獵人報告説,白唇猯羣跟隨在一個年長者的後面前進,後面緊跟着帶幼崽的雌性,然後是未成年的雄性,拖在最後的是那些老弱病殘。它們會通過相互在尾巴上側標記信息素,來加強羣體內部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個體從後到前分排,同一排並肩地站立,精力旺盛地用它們的頰去摩擦彼此的腺體 [1] 
環領猯和草原猯羣體有着較少重疊的固定的生活範圍,表明它們是有領地的。環領猯的領地範圍為0.3~8平方千米不等,而草原猯的領地範圍估計能達到平均11平方千米。環領猯和白唇猯將尾部腺體的分泌物標記在它們領地範圍以內的樹幹或者其他東西上,那些優先使用的核心區則被糞便標記着。白唇猯生活在22~110平方千米的更大領地裏,儘管有些情況下它們是遊動或者遷徙的 [1] 
西猯的主要天敵是美洲獅美洲虎,但一些南美農民聲稱,美洲虎僅僅會殺死那些離羣的白唇猯。白唇猯遭遇獵殺它們的人類及其獵犬時,其中的一隻或幾隻會留下來面對這種有相當大風險的威脅,以便讓羣體中的其他成員得以逃脱。這些留守者一般都是雄性,但是雌性會回來照顧那些受傷的同類。在掠食者發現它們之前,環領猯會發出警報聲,然後羣體向各個方向分散,以此迷惑攻擊者。相比之下草原猯會留在原地直面危險,在面對大型貓科動物時,這或許是一種很好的戰略,但此舉卻會把整個羣體都置於人類獵殺者的槍口下 [1] 

西猯物種分類

西猯環領猯

分佈地從美國西南部到阿根廷北部,棲息於熱帶森林、熱帶多樹大草原、多荊棘灌木林地、茂密的樹叢等 [1] 
體型:體長78~100釐米,肩高40~49釐米,尾長2~6釐米;體重16~35千克 [1] 
皮毛:灰白色,背部顏色較深,四肢呈黑色;從背部中央到胸部的對角有展開的白色環領;年幼的呈黃褐色,環領呈散開狀 [1] 
繁殖:懷孕期145天;每胎產崽1~4只,一般為2只 [1] 
壽命:野外可生存16年(圈養最長可達24年) [1] 

西猯白唇猯

分佈於墨西哥韋拉克魯斯州東南部到阿根廷北部,棲息於熱帶森林、熱帶多樹大草原、多荊棘的灌木林地 [1] 
體型:體長90-135釐米,肩高56釐米,尾長3~6釐米;體重27~40千克 [1] 
皮毛:深棕色到黑色,唇上、下頜和喉部有白色的剛毛;年幼者為略帶紅色的深棕色 [1] 
繁殖:懷孕期158天;每胎產崽1~4只,一般為2只 [1] 
壽命:野外能生存15年(圈養可達21年) [1] 

西猯草原猯

分佈於格蘭查科,棲息於乾旱的有隔離草原的多荊棘森林 [1] 
體型:體長93~106釐米,肩高52~69釐米,尾長3~10釐米;體重30~43千克 [1] 
皮毛:呈灰色、深棕色或黑色,從背部中間到胸部有模糊的白色環領鑲邊;年幼者為茶色和黑色,有散開狀的環領 [1] 
繁殖:懷孕期5個月;每胎產崽1~4只,一般為2只 [1] 
壽命:野外至少生存9年 [1] 

西猯巨大西猯

西猯 西猯
荷蘭一位科學家宣佈,在巴西境內的亞馬遜河東南地區發現了一種像豬似的新種西猯。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猯,大小與大狗差不多。此新物種被命名為巨大西猯(Pecari maximus),是在一處盆地發現的,經荷蘭環境科學萊頓中心通過基因分析,證實是一種與眾不同的新物種 [4] 
雖然相對科學來説它是新的,但當地人對它已經耳熟能詳。圖皮印第安人稱它為“Caitetu Munde”,意思是“成雙入對的大野豬” [4] 
此發現發表在10月29日出版的《伯納爾動物學報》(《Bonner zoologische Beitrage》)上。西猯是一種像似的有蹄哺乳動物,具有又長又黑的濃密鬃毛,與豬和河馬是近親。科學家此前只知道3種西猯,通過測量新種西猯的身體和骨架,證實新種西猯比其它西猯品種要大些。這種巨大西猯有更長的腿,且皮毛花紋也完全與眾不同。 [4] 
新種西猯的行為方式也不同於其家族成員。這些物種非常愛羣居,通常是一羣羣的發現它們,甚至有的白嘴西猯一羣多達數百隻。而新種西猯只發現它們成雙入對或以小家庭出現,小家庭帶有一二個孩子。此外,其它西猯以地上的種子和根莖為食,而新種西猯主要吃水果,很少有掘地挖根的行為。再者,其它西猯通過腺體分泌一種氣味,彼此給自己的領地打上標記,做到互不侵犯。然而,新種西猯卻沒有氣味,這可能是另一種適用來自大型貓科捕食動物壓力的進化方式。通過進化,它們不再發出這種難聞的氣味,從而避免猛獸的捕食 [4] 
這種巨大西猯的生活區限制在乾燥的森林區,範圍較小。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大西猯的數量會很少,提議將此新種西猯列入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IUCN)瀕危物種的紅色名單中 [4] 
參考資料
  • 1.    劉曉菲. 動物全世界100種動物的彩色圖鑑[M]. 2013:240-241頁
  • 2.    澳大利亞韋爾登·歐文公司原著. 簡明動物百科[M]. 2014:154頁
  • 3.    [美]E·H·科爾伯特. 脊椎動物的進化[M]. 1976:426-427頁
  • 4.    亞馬遜河發現“新種西猯” 長得像豬但比豬大  .中國經濟網.2007-11-05[引用日期2012-09-02]
  • 5.    (西)Sol90公司,哺乳動物 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9.05,第85頁
  • 6.    澳大利亞韋爾登·歐文公司原著,簡明動物百科,中國旅遊出版社,2014.01,第154頁
  • 7.    ,世界動物百科 哺乳動物 4,廣達書局,1984.01,第17頁
  • 8.    澳大利亞韋爾登·歐文公司原著,簡明動物百科,中國旅遊出版社,2014.01,第154頁
  • 9.    王勇.美洲珍獸——西猯[J].知識就是力量,2008(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