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

鎖定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為西漢時期的文物,衣長132釐米、通袖長228釐米,出土於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現收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還原
放大
縮小
中文名稱
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
出土地點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
館藏地點
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東風路50號
所屬年代
衣    長
132釐米
所屬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所屬地區
湖南婁底

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詳細信息

印花敷彩紗絲綿袍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畫衣”,其面料為印花敷彩紗,裏、袖、領、緣為絹,內絮絲綿。 [1] 

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歷史淵源

一號墓共出土3件印花敷彩紗絲綿袍,其款式基本相同,略短於另外8件綿袍。這種款式的綿袍應是漢代婦女喜歡的和深衣不同的另一種時裝。有的學者稱之為襜(chān)褕(yú)。它與深衣共同處是衣裳相連,“被體深邃”等,而不同之處在於衣襟的開法。古代深衣一般為曲裾(jū)(三角形衣襟),而襜(chān)褕(yú)則為直裾(jū)(矩形衣襟),不像曲裾(jū)深衣那樣緊裹於身。
據《續漢書·輿服志》記載,秦至西漢的貴族服飾沒有明確的制度,晚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公元59年),方才“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因而西漢時期的服飾形式多樣,綿袍有長有短,衣襟有直有曲。
一號墓出土的用印花與彩繪相結合的絲織物做衣袍的面料,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它的面世,證實了文獻記載的有關“畫衣”、“畫文”的可靠性,反映出漢代印染加工技術的高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