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江月·丙午冬至

鎖定
《西江月·丙午冬至》是南宋詞人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詞。上片為貧富對比,寫出貧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幹活,婦女坐在繡牀前漏夜刺繡,而富貴人家徹夜簫鼓不絕以示慶賀,貧富對比,反映出當時社會上的不平等。下片述己過冬至夜的情景,詞人舒適地在簾內邊飲酒賞花,醉夢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遊賞梅花一樣,這説明詞人雖屬“寒士”,終是有酒度歲也。這首詞以對比來抒情,兼之自嘲之意在裏面。冬至是宋代較重要的一個節日,而往往越隆重的節日越能使人感受到世態炎涼,因為富貴者在節日中極盡歡愉,而貧寒孤獨者卻更容易感受到淒涼和無助。
作品名稱
西江月·丙午冬至
作    者
吳文英
創作年代
宋代
出    處
夢窗詞
作品體裁
詞牌名
西江月
作品別名
西江月·添線繡牀人倦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品原文

西江月·丙午冬至1
添線繡牀人倦2,翻香羅幕煙斜。五更簫鼓貴人家3。門外曉寒嘶馬4
帽壓半檐朝雪5,鏡開千靨春霞6。小簾沽酒看梅花7。夢到林逋山下8 [1] 

西江月·丙午冬至註釋譯文

西江月·丙午冬至詞句註釋

1.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又名“白蘋香”“步虛詞”“江月令”等。正體雙調五十字,前後段各四句兩平韻一葉韻。丙午:即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每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70(冬至點)時開始。《通緯·孝經授神契》:“大雪後十五日,鬥指子,為冬至,十一月中(夏曆),陰極而陽始至,日南至,漸長至也。”此日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動,白晝漸長。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發散的少,故在短期間內氣温繼續降低。天文學上規定冬至為北半球冬季開始。
2.添線:謂冬至後白晝漸長。魏晉時宮中以紅線測日影,冬至後每日添長一線。唐時宮中宮女亦以女功計日之長短,冬至後比常日增一線之功。後因稱白日漸長為添線。
3.簫鼓:形容貴族家慶祝冬至節令。《東京夢華錄》卷十《冬至》:“京師最重此節”。《夢粱錄》卷六:“十一月冬至”:“最是冬至歲節,士庶所重,如饋送節儀,及舉杯相慶,祭宗裏,加於常節。’
4.曉寒嘶馬:出自《武林舊事》卷三《冬至》:“都人最重一陽賀冬,車馬皆華整鮮好,五鼓已填擁雜遝於九街。”
5.檐:指帽檐。
6.鏡:指西湖水面。靨(yè):面頰上的微渦,俗稱酒窩。也指婦女頰上所塗的妝飾物。
7.小簾:指酒店。舊時酒店的幌子,用布做成。稱酒帘、酒望。
8.林逋(bū)山:指西湖孤山。北宋詩人林通,隱居西湖孤山,賞梅養鶴,終身不仕,也不婚娶,舊時稱其“梅妻鶴子”。 [2-3] 

西江月·丙午冬至白話譯文

貧寒之家冬至夜仍需通宵幹活,婦女坐在繡牀前漏夜刺繡,人雖極感疲倦,然而還是續添絲線繼續刺繡。惟一表示“冬至”的是燃起一束敬神的信香,嫋嫋香煙斜沖天上。“冬至大如年”,富貴人家徹夜簫鼓不絕以示慶賀。來賓的坐騎拴在門外的栓馬樁上,馬兒耐不住五更曉寒,所以揚蹄昂首嘶鳴。
我的帽下已露出斑白的頭髮,然而鏡中卻映出了臉上桃花般的醉酡色。我舒適地在簾內邊飲酒邊賞梅花,醉夢中好象到了孤山下去遊賞梅花一樣。

西江月·丙午冬至創作背景

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吳文英四十七歲,在杭州作此詞。這首詞記述詞人於丙午年冬至節的情景。冬至凌晨,人人忙於往來拜賀,但詞人卻因獨寂而顯得特別清閒,坐在簾內飲酒賞花,心已飛到孤山林和靖梅園去了。 [3]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品鑑賞

西江月·丙午冬至文學賞析

這是南宋當時一幅節令風俗畫。詞的上片先寫冬至日景事:因為冬至過後,白晝加長,所以女工們要從這一日始添加繡線,所以有“添線繡牀人倦”語,由一個特殊之景,點出冬至日的到來,第二句便寫迎接這一節候的景象:“翻香羅幕煙斜。”“翻”字,“斜”字形容煙氣嫋嫋飛昇的形狀。如果前面兩句詞人還只是在描摹景色,那麼,上片的後兩句,詞人則是“聲畫並茂”地來寫“冬至”到來時的情景了:“五更簫鼓貴人家,門外曉寒嘶馬。”寫貴族之家相互慶賀冬至節令,五更曉寒時辰,簫鼓齊鳴,馬兒嘶叫,門外一派熱鬧。通過“簫鼓”“嘶馬”之聲,詞人交代出這一天的非同尋常,同時“五更”“曉寒”則又寫出了時間、節令,讓人也感覺到了那種節序的變化以及那份“寒冷之氣”。
上片用冬至節當日的熱鬧情景襯托節後冬閒的靜謐狀態。用倒裝法,先寫冬至之後,次寫冬至節日。詞的下片便是幾幅虛虛實實,如夢似幻的畫面:“帽壓半檐朝雪”是緊承上片末句的“曉寒嘶馬”來寫,寫出了這“丙午冬至”日早晨的雪與寒,但下面一句“鏡開千靨春霞”,由人的面頰寫出了寒冷中那股不可阻擋的暖流,已經到來。“帽壓半檐朝雪,鏡開千靨春霞”一韻寫詞人頂雪在西湖迎冬至節。帽檐上壓着白雪,是詞人形象。西湖水面波光瀲灩,如眾多美女頰上的酒窩光彩照人。詞的下一句詞人“小簾沽酒”時,便看到了“梅花”,那春色真的已經來到人間了,從這一天開始,詞人覺察到了“冬至陽生春又來”了,所以,詞的最後一句,詞人才由一句“夢到林逋山下”,表達出了自己要踏雪到孤山尋梅,在寒冷中覓春的願望,同時也寫出了春意已到。“小簾沽酒看梅花。夢到林逋山下”二韻寫詞人飲酒賞梅。由梅花引發夢魂飛到孤山下林逋這位隱逸之士身邊。詞的下片,寫詞人於冬至日冒雪飲酒賞梅,祝賀節日,酒酣入夢,嚮往林逋那種隱居生活。
這首詞上片泛寫京師貴人家慶賀冬至歲節的熱鬧情景;下片轉入寫詞人個人孤獨地飲酒賀節,對比鮮明。“帽壓半檐朝雪”詞人形象生動活潑,加之“小簾沽酒看梅花”一句,襯出詞人生活的貧困。詞人雖然嚮往“梅妻鶴子”的林逋,但為了生計,一生仍在紅塵鬧市中依靠貴胄之家,沉淪下僚,路窮車絕,困躓以死。
詞雖短小,但因為詞人抓住了冬至裏有特色的景事來寫,所以作品的畫面感很強,而且同時寫出了冬至日裏的寒氣與暖色,有意境,又有情致。此詞中詞人緊扣住冬至日的節候之變來寫,雖然寫到了這一日的冷與寒,但更注重表達的則是那天地間,人心中已經萌動而起的春意。讀來讓人產生一種嚮往與躍動,心情也彷彿由陰冷黯淡轉而温暖明亮了,這是此詞的成功所在。 [3-4] 

西江月·丙午冬至名家點評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錢鴻瑛:上片起句“添線繡牀人倦”。據《歲時記》:魏晉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後日影添長一線。後因此稱白日漸長為添線。這句用“添線”寓冬至之意,寫的是貴族婦女之慵倦。“翻香羅幕煙斜”,寫房中之陳設,從羅幕中飄飛出香煙嫋嫋。“五更簫鼓貴人家。門外曉寒嘶馬”,則是寫貴人起身後待行。據《隋書》:冬至日,皇帝御朝受賀。此言貴人將入朝賀節,門外馬兒在曉寒中嘶鳴待駕。上片主要是泛寫冬至日朝廷貴官的忙碌習俗。下片筆觸轉向自己。“帽壓半檐朝雪”,帽檐上飄積着許多雪花。“鏡開千靨春霞”,平靜如鏡的西湖,倒映着千朵如春霞般美麗的花朵一梅花。詞人去小酒店買酒喝為的是欣賞那梅花。結句“夢到林逋山下”,林逋住孤山,種了許多梅花。這裏用“夢到”,似乎點出前面所云只是夢境。此詞上下片用鮮明的對比手法,勾勒了“貴士”和寒士在冬至節日截然不同的生活畫面,隱隱透露出夢窗對清高生活的嚮往。冬至以後的節日是除夕及立春,夢窗有數首寫這節序的,往往滲入個人的身世之感,也有涉及情事的。(《夢窗詞研究》) [5] 

西江月·丙午冬至作者簡介

吳文英(約1200年—約1272年),宋代詞人。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與翁元龍為親兄弟,後出嗣吳氏。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侯門,結交權貴,流寓吳越,多居蘇州。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為蘇州倉台幕僚,淳祐間在吳潛幕府,景定後客榮王邸。遊蹤所至,每有題詠。晚年一度客居越州,先後為浙東安撫使吳潛及嗣榮王趙與芮門下客。知音律,能自度曲。其詞綿麗,措意深雅,守律精嚴,煉字煉句,又多自度腔,詞上承温庭筠,近師周邦彥,在辛棄疾、姜夔詞之外,自成一格。對南宋後期詞影響很大;缺點是其詞雕琢工麗,音律諧婉,然多數詞意晦澀,題材狹窄。張炎批評説:“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詞源》)。賙濟在《宋四家詞選》中將吳文英、辛棄疾、周邦彥、王沂孫列為宋詞四大家。今存《夢窗詞》甲、乙、丙、丁四稿,存詞三百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宋)吳文英.《夢窗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204頁
  • 2.    陶爾夫,劉敬圻.《吳夢窗詞傳》: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第579頁
  • 3.    趙慧文,徐育民.《吳文英詞新釋輯評 下》:中國書店,2007:第995-997頁
  • 4.    王景科.《中國二十四節氣詩詞鑑賞》:山東友誼出版社,1998:第427-428頁
  • 5.    錢鴻瑛.《夢窗詞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第118-119頁
  • 6.    徐培均.《經典宋詞·唐宋詞小令精華》:黃山書社,2017:第4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