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樓曲

鎖定
《西樓曲》是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詩人元好問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含蓄地道出男方在戰亂中死去,人天永隔,女方從此墜入絕望的相思。全詩娓娓敍來,纏綿悱惻,用筆婉曲,抒情濃烈,觸景生情,情真意切。 [1] 
作品名稱
西樓曲
作    者
元好問
創作年代
金末
出    處
《元遺山詩詞箋註》
作品體裁
七言古詩

西樓曲作品原文

西樓曲
遊絲落絮春漫漫,西樓曉晴花作團
樓中少婦弄瑤瑟,一曲未終坐長嘆
去年與郎西入關,春風浩蕩隨金鞍
今年匹馬妾東還,零落芙蓉秋水寒
並刀不剪東流水,湘竹年年淚痕紫
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
重城車馬紅塵起,幹鵲無端為誰喜
鏡中獨語人不知,欲插花枝淚如洗。 [2] 

西樓曲註釋譯文

西樓曲詞句註釋

⑴西樓曲:為作者即事名篇的樂府新題。
⑵遊絲:蜘蛛或其它昆蟲吐的絲,因為飄蕩在空中,故稱為遊絲。落絮:飄落的柳絮楊花。漫漫:廣闊無邊的樣子。
⑶花作團:謂春花盛開,集束如團。
⑷瑤瑟:名貴的瑟。瑟:古代彈撥樂器。
⑸坐:副詞,表示便、就、頓時等意思。
⑹入關:指進入關中地區。關:指潼關,是古代關中與中原地區間的重要關隘。
⑺金鞍:華貴的馬具,代指名馬。
⑻芙蓉:荷花。
⑼“並刀”句:謂並刀雖鋒利,卻剪不斷綿長如流水的相思。該句化用杜甫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的“焉得幷州快剪刀,剪取吳松半江水”成句。並刀,古代幷州(今山西太原)生產的刀剪,以鋒利著稱。東流水,比喻少婦的憂愁。
⑽湘竹:湘妃竹,亦稱斑竹。傳説舜帝南巡,死於蒼梧之野,二妃娥皇女英淚灑竹上,成棕色斑紋。這裏是借用湘妃竹的典故暗示少婦的丈夫客死他鄉。
⑾合:應當,應該。
⑿重(chóng)城:古代的大城市常有內、外兩道城牆相重,因此稱為重城。這裏指內城。
⒀幹(gān)鵲:就是喜鵲。因它喜幹惡濕,天晴則噪,因此稱為幹鵲。無端:沒有緣故,沒有理由。
⒁鏡中獨語:謂臨鏡自言自語。 [1]  [2] 

西樓曲白話譯文

空中飄蕩着遊絲柳絮,融和的春色漫漫無邊,西樓的拂曉晴空明朗,一叢叢鮮花成簇成團。
樓中的少婦調弄着瑤瑟,一曲未終便悽然長嘆。
遙想去年我伴着情郎,雀躍着向西進入潼關,和煦的春風浩浩蕩蕩,一路伴隨着華麗的馬鞍。
今年卻只剩單人匹馬,滿懷着憂愁我黯然東還,秋風凋落了荷花的蕊瓣,深秋的碧水一片慘寒。
幷州的剪刀鋒利無比,剪不斷的哀愁恰似東流水,湘妃竹年復一年,濺上的淚痕點點紅紫。
海枯石爛永不分離的鴛鴦,只應是雙雙同飛雙雙共死。
只見那城裏車馬歡馳,喧囂的紅塵四處揚起,喜鵲在樹上喳喳連聲,無來由替誰這麼歡喜?
我對着鏡中獨自訴説,沒人能知道我的心事,正要往頭上插上花枝,驟然間不禁悲淚如洗。 [2] 

西樓曲創作背景

該詩是詩人晚年創作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該詩的體式(歌行)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很多見,有悠久而且優良的傳統,漢代《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便是歌行體的代表作,而這首詩正是在這種傳統風格的影響下寫的。金亡後,詩人絕意功名,以遺臣自居,隱居不仕,該詩就是他晚年居住在東平時的心情狀態。該詩當有本事,唯不可考而已。 [1]  [3-4] 

西樓曲作品鑑賞

西樓曲文學賞析

該詩描寫了金末戰亂所造成的一位女子的愛情悲劇。
開篇四句,詩人以輕柔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幅春光旖旎的美景。本來,時當春光明媚,遊絲落絮,花團錦簇,住在西樓的少婦應當心情敞亮,打扮得花枝招展,觀賞這漫漫春景。如説有點什麼不愉快,恐怕也只是從心底蕩起一股春情,產生“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那樣的又嬌又嗔的情緒,而不會是託深情於瑤瑟,連一支曲子都沒有彈完,就悽然長嘆的悲傷了。這“一曲未終坐長嘆”就為女主人公的心情定了基調:“深情託瑤瑟,絃斷不成章”(賈至《長門怨》),她一定有大怨大痛,而不是閒愁種種。
接着的四句倒敍,敍述了這位少婦與丈夫分合的經過,道出了她“坐長嘆”的緣由。“去年”“今年”兩個迭用,交代了事情的緣起。原來少婦的夫婿在關外做事,做什麼事,詩中沒説,但從馬鞴金鞍來看,是相當闊氣的,少婦就隨幹闊事的夫婿在浩蕩春風的吹送下,西入潼關,去享福。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不知為了什麼,夫婿不見了,只留下一個少婦,她失去了依傍,只好獨自騎着一匹馬出關東還,一路伴她的只有寒冷的秋風、秋水和枯落的草木。雖然沒有明説丈夫已死,但已透露了死的消息。不然也不會平白無故剩下一個人。“零落芙蓉秋水寒”,蕭瑟悽清的景物,映襯出了少婦愁緒叢生、哀痛欲絕的心境。
“並刀不剪東流水”四句,刻畫了少婦在慘遭與丈夫生離死別的巨愴後綿綿無盡的長恨。丈夫已死,從此之後留給少婦的就只有悲思和眼淚了。連非常鋒利並刀,都剪不斷少婦那“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悲痛。“湘竹年年露痕紫”是用湘妃竹的典故,該處引用這個美麗的悲劇傳説意藴很豐富:首先是暗暗指出她的夫婿確是死去了,其次是少婦日後的漫漫歲月(年年)只有以淚水洗面的份兒了(露痕紫)。這兩句敍事抒情,不着一點痕跡,含蓄而又靈秀。接着的兩句“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有兩層意思:一是把死挑明瞭,一雙鴛鴦,要麼雙飛,要麼雙死,這就等於説一雙鴛鴦死了一隻,只剩少婦這隻了。二是説兩人感情投合,曾經山盟海誓,要活都活,要死都死,事不湊巧還真的一個先去了,留下的這一位痛斷肝腸的少婦。真可謂“此恨綿綿無絕期”。
詩寫到這裏,隨着少婦心理的層層展示,已經説明了“一曲未終坐長嘆”的大悲大痛是因為夫婿客死他鄉而來,主題已經點明瞭,但詩人又另闢新徑,對少婦的心理再作剖探。少婦沉浸在悲痛的心境中,忘記了周圍,也忘記了自己。但她生活在現實社會里,“樹欲靜而風不止”,客觀環境中發生的事情,哪怕是一點動靜,也會觸動她敏感的神經。“重城車馬紅塵起”是寫大環境,她的西樓就坐落在重城(城內)之內。雖然她孤孤獨獨地一個人在那裏悲傷,可別人照樣熙熙攘攘地生活。車往馬來,紅塵四起,而這喧嚷的市聲只能使她更感悲傷、孤獨。偏偏這時喜鵲喳喳地叫個不停。古今習俗,喜鵲叫是報喜,可她無喜可報。因此在她看來,這喜鵲叫得一點來由也沒有。這兩句,一寫睹物思人,益添傷悲;一寫喜鵲無端,更增愁緒。至此,少婦心境已經寫盡,可詩人意猶未盡,又添一筆,使詩情再起波瀾:“鏡中獨語人不知,欲插花枝淚如洗。”她一個人對着鏡子自言自語,連個談心的人也沒有,心想梳洗打扮一番,往頭上插一枝花,可愛自己的人不在了,即使插起來又不知給誰看。這樣往復想着,心中更感悲悽,眼淚像雨點一樣落下來。這兩句,曲盡少婦心理,“欲插花枝”與“淚如洗”,突作轉折,構成巨大的情感反差,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極見作者的神力。
深曲藴藉,是該詩最為突出的藝術特色。開篇以春色起筆。柳絮遊絲,花團錦簇,高樓畫廊,美婦撫瑟,好一幅春光美女圖景,順此意脈而下,詩人似要敍述一件美好纏綿的愛情歡歌,可“一曲未終坐長嘆”,使詩意頓轉,少婦又因故而嘆。詩人故作疑筆,製造懸念。接下來,似應敍“長嘆”緣由——纏綿悲情,詩人卻又一跌宕,先從“去年”並馬入關,春風浩蕩寫起。接下來才寫“今年”匹馬東還,悽清蕭瑟。“去年”“今年”兩種景況,相互映照,寫出愴痛之極,哀慟不堪。“並刀不剪東流水,湘竹年年露痕紫。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失去情人後的綿綿長恨,已寫得盡微盡致,此詩似可收結,但詩人卻於此再次宕開,又添兩筆。見車馬而想“金鞍”,聽鵲喜而恨“無端”,少婦悲痛心意又見一斑;鏡中絮語“人不知”,“欲插花枝”卻“淚如洗”,於轉折中構成反差,於反差中透射出少婦心靈中的巨痛重愴。至此,這支纏綿悱惻、哀怨動人的愛情悲歌才得以終曲。
另外,該詩抒寫的是一位少婦對客死他鄉的丈夫憶念之情。但這位丈夫的客死,全詩無一處明言。這個消息只是在詩的敍寫抒情中隱約透露。“一曲未終坐長嘆”的“長嘆”中隱現出端倪;接下來,在“去年與郎西入關”和“今年匹馬妾東還”的對比敍述中雖已經坐實丈夫人關未歸,但仍未見確死之信息;到了“湘竹年年零痕紫”中,才由“湘竹”典故,暗示出男子的客死他鄉。直到“海枯石爛兩鴛鴦,只合雙飛便雙死”,從少婦哀傷纏綿的抒情中,才推測出這雙當年曾盟誓“海枯石爛”的兩鴛鴦,而今沒有“雙死”,男子已先“死”了。一個“死”字,隱顯明滅,始終含藴在具體的描繪抒寫中,真可謂“淡語而以曲筆出之,故味倍雋永。” [5]  [1] 

西樓曲名家點評

清·沈德潛《説詩晬語》:“於迴翔曲折處感人。” [6] 
清·趙翼《甌北詩話》:“構思富渺,十步九折,愈折而意愈深,味愈雋。” [5] 

西樓曲作者簡介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金末至大蒙古國時期文學家、歷史學家、詩人,金元之交時期北方文學的代表人物,對金元前後詩詞文化有承上啓下之用。他自幼聰慧,七歲能詩,十四歲時從郝天挺學,淹貫經傳百家,六年學成,下太行,渡黃河,賦《箕山》《琴台》詩,名震京師。金宣宗興定五年(1221)進士,官至尚書省左司員外郎。善作詩、文、詞、曲,其中以詩作成就最高,以“喪亂詩”聞名。金亡後不仕,以故國文獻自任。編輯金源史錄至百萬言,元人修《金史》,多有所本。著有《遺山集》四十卷、《中州集》《中州樂府》,詞有《遺山樂府》五卷。 [7] 
參考資料
  • 1.    胡光舟,張明非主編.《新編千家詩》: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05:第1447頁
  • 2.    鄭力民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元好問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76-79頁
  • 3.    戚宜君著.《情詩·詩情》:希代書版有限公司,1986.01:第189頁
  • 4.    楊小凱等編著.《情詩賞析》: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89.08:第107頁
  • 5.    齊存田著.《遺山詩詞賞論》:中國文聯出版社,2004.09:第35-38頁
  • 6.    丁放著.《從來只有情難盡 歷代愛情詩名篇賞析》: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5.04:第209頁
  • 7.    盧盛江,盧燕新.《中國古典詩詞曲選粹 唐宋詞卷》:黃山書社,2018.08:第4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