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平村

(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同川鎮西平村)

鎖定
西平村地處原平市東南方向,屬同川鎮政府,位於原南白鄉北部卧虎山腳下,東與山西村相鄰,南與溝北村隔溝相望,西與神崗頭村接壤。圖為西平村中心位置戲台院。
中文名
西平村
別    名
西坪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中國華北
地理位置
南白鄉北部卧虎山腳下
電話區號
0350
郵政編碼
034000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70餘人
車牌代碼
晉H
方    言
同川話
耕    地
3200畝

西平村建制沿革

《原平縣地名錄》載,該村據傳唐朝建村,村莊坐落於普濟寺(已毀)西,且地勢比較平坦,故名。村中劉姓始祖劉德輝於明洪武二年(1369)從崇信都劉河底遷茲,與原住老村民和睦相處,共建家園。直到1949年後,張、王、楊、皇甫等姓居民陸續外遷,村子遂成為劉姓一家村。

西平村地理位置

西平村位於原平市同川地區南白鄉北面的卧虎山麓,隸屬原平市南白鄉,與山西村、溝北村相連。

西平村地形地貌

西平村地處黃土高原,溝壑縱橫。

西平村資源物產

西平村耕地3200畝,共有老品種棗樹15000餘株,新品種梨果樹10000餘株。由西平村村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以玉米、穀子、高粱為主。

西平村基礎建設

至2018年西平村已經基本實現全村道路硬化。路燈 [1]  基本實現全覆蓋。

西平村人口民族

全村人口870餘人,307户,民族為漢族,西平村姓氏以劉姓為大姓。

西平村鄉村經濟

西平村耕地3200畝,共有老品種棗樹15000餘株,新品種梨果樹10000餘株。由鄉政府牽頭,已發展駿棗、金昌一號等新品種棗樹200000餘株,年內將要掛果。大小農機具200餘輛(台),養豬700餘頭,農業基礎產業初見成效,今後還將大規模發展。西平村村民主要種植的農作物以玉米、穀子、高粱為主。

西平村黨員建設

該村共有黨員36名。

西平村道路交通

西平村對外交通道路已經實現水泥路面硬化,沒有通鄉村公交車。村民出行以自駕摩托車為主。

西平村著名人物

南白鄉西平村,這個不足千人的山村竟走出六位將軍,他們是寧夏軍區司令員、中將劉學基,武漢軍區司令部作戰處參謀長、少將劉尚華,國民軍事委員會總務處長、國軍中將劉逢吉,騎兵旅旅長、國軍少將劉逢春,華北五省人事主任、國軍少將劉殿棠,省政府首腦會議司儀官、國軍少將劉光相。人稱西平為“將軍村”,實至名歸。(原載《忻州日報·文化旅遊週刊》2017.07.09第三版) [2] 

西平村劉學基

解放軍中將,曾用名劉西園。1928年出生,山西原平縣西平村人。1938年10月參加革命,194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晉察冀野戰軍一縱隊連長,66軍警衞營副教導員、營長。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一至四次戰役,任66軍團長,後任北京軍區工程兵第五團團長、第一工區參謀長。1969年9月任青海省軍區參謀長;1980年4月任寧夏軍區參謀長;1983年擔任寧夏軍區司令員。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第六屆、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1988年8月,被授予中將軍銜。1993年3月,離職休養。2008年10月23日在銀川逝世。 [3] 

西平村劉尚華

劉尚華(1921-2023),開國大校(1955年授銜)。畢業於崞定中學。1937年參加八路軍。1945年在延安任某部政治部主任;1951年任蘭州空軍第八師師長。1955年調武漢軍區司令部任作戰處參謀長。少將軍銜。 [3-4] 

西平村劉逢吉

國民黨中將,字迪卿。1898年生。畢業於保定軍校。從武后,由於帶兵有方,擢營繼團後升任旅長。抗戰前任綏遠省警備區司令,後任國民軍事委員會總務處長。 [3] 

西平村劉殿棠

國民黨少將。又名滿良、超一。1906年生。早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後隨傅作義部隊參加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後,曾任華北五省人事主任。解放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參事室任參事。
劉光相又名銀身。1918年10月生。省犧盟會會員。曾任國民黨太原守備司令王靖國首席秘書長,省政府首腦會議常任司儀官。少將軍銜。 [3] 

西平村劉逢春

國民黨少將。又名劉暢生。生卒年不詳。曾任國軍騎兵旅旅長。 [3] 

西平村劉光相

又名銀身。1918年10月生。省犧盟會會員。曾任國民黨太原守備司令王靖國首席秘書長,省政府首腦會議常任司儀官。少將軍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