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塢馬燈

鎖定
西塢馬燈屬於我國民間傳統藝術,歷史悠久,西塢馬燈現已被列為安徽省廣德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中文名
西塢馬燈
性    質
民間藝術
保    護
廣德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西塢馬燈簡介

西塢馬燈,指安徽省廣德縣柏墊鎮西塢村民間馬燈,屬於我國民間傳統藝術,歷史悠久,西塢馬燈現已被列入安徽省廣德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3] 

西塢馬燈馬燈製作

竹篾紮成馬頭、馬身,再以彩紙裱糊而成,表演時將其掛在表演者腰身前後,馬腹兩側再圍以彩布,似人騎馬狀。馬隊周圍附以四大妖、四小妖、上八寶、下八寶和雲燈等出燈。
一般演出是六匹馬,扎馬很有講究,六匹馬有三種型號,分老馬1匹、牛馬1匹和子馬4匹,老馬個頭最大,牛馬略小,子馬最小,它們的比例大約是10:8:6。對於為什麼單單扎六匹馬,這六匹馬分別代表着洪秀全的六個王,老馬是天王,即洪秀全,其餘五匹馬是東王、南王、西王、北王和翼王,而騎馬人和馬伕頭上包的都是紅頭巾,這正與太平軍的穿着要求相吻合。 [3] 
總共扎制的有六匹馬,其中一匹略大一些的為老馬,一匹二馬,四匹小馬,有排字用的雲朵、花瓶、上八寶(即:雙錢、雙劍、雙笛、筆定、犀牛角、夜明珠、神書、如意板)、下八寶(即:蕭、寶罩、花籃、雙鋒劍、芭蕉扇、雲牙板、藥葫蘆、魚布筒)、龍虎獅象(即:蚌蚌、烏龜、獨腳龍、大鯉魚),四小妖(即:孫猴子盤仙桃、小龍、小鯉魚、鯉魚跳龍門),另外還有盾牌、牌燈(即:演出單位名稱)、木製戰刀、紅纓槍。

西塢馬燈表演

玩燈的演員中有兩至三人是成年人,其餘演員都是十二、三歲的兒童,有男有女,騎老馬的演員頭戴王冠、身披戰袍,代表領袖總指揮;二馬演員頭戴軍帽,身披戰袍;代表統兵元帥,四匹小馬演員頭包紅色的頭巾、身披戰袍;馬伕頭包紅色頭巾,身穿士兵服,手拿紅纓槍。馬燈在進村莊時,馬燈隊伍前後各有一套鑼鼓齊鳴,浩浩蕩蕩,好不熱鬧,先是按百姓居住至下而上的順序拜門子,到夜間打坐場,再玩出一些有名堂的燈故事來。

西塢馬燈起源

西塢馬燈起源於1864年7月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太平軍中有兩位在戰場被打散了的將士幸運地躲避了清兵的追殺。為了活命,他倆改名換姓逃到了廣德大南鄉西塢的深山中,並隱居在西塢,他倆的化名是王銀根、王雁隆。為了紀念太平天國運動,緬懷他們的領袖洪秀全和太平軍將士,同時也避免與清政府當局的直接衝突,他倆挖空心思,仔細推敲,利用金花姐、銀花妹、鐵板橋得道的神話傳説,製作和編導了馬燈故事,通過吟唱和馬燈表演這一民間藝術形式,在各地巡迴演出,讓人們永遠記住中國農民起義領袖洪秀全及其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後來王銀根、王雁隆相繼歸天,為了將馬燈藝術傳承下去,二老居住在西塢的開門弟子陳興發、王九成,謹遵先師遺訓,教導後學弟子們將這門藝術世世代代傳承至今。 [3] 

西塢馬燈歷代傳承

歷代傳承序位是:
神位———金花姐、銀花妹;
第一序———王銀根、王雁隆;
第二序———陳興發、王九成;
第三序———吳雲林、吳雲合、何家聲、何家萬;
第四序———吳同發、王煥春、吳廣發;
第五序———何家寶、何學良、李存林、吳同順、吳文平。
這就是西塢馬燈的起源與延續。 [3] 

西塢馬燈重要活動

西塢馬燈曾參加1956年全縣民間燈隊藝術大賽,
1960年2月還到過郎溪縣南豐鎮等地演出。
2003年10月廣德中學百年校慶演出,
2006年全縣民間藝術展演,
2008年廣德縣瑞達杯正月十五民間燈隊展演,
2010年10月廣德“安徽省第六屆農民運動會”開幕式演出等。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