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鎖定
環境與資源學院是西南科技大學最老的辦學單位之一,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學院現有教師127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6人,博士22人。
承擔多項國家863、國防科工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近年來一大批科研成果獲得國家和省部級以上的獎勵,多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和國際水平。
中文名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職員工
共125人
類    屬
西南科技大學
地    點
綿陽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學校簡介

學院現有教職員工共12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8人,博士45人,博士生導師4人,有省學術帶頭人2人及後備人員3人。學院還聘請董事單位教授17人(其中院士1人),聘請非董事單位教授13人(其中院士1人)。聘請了國外知名教授3人作為客座教授,每年在我院工作3個月,進行講學和科研工作。學院在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近年來教師在教學科研中取得了較大成績,承擔或完成的國家級項目16項,獲省級科技獎勵26次,並積極把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內容,重視教學改革,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湧現出了一批優秀教師。近三年我院有綿陽市優秀教師2人、校級優秀教師3人、教學名師1人、教學良師3人、獲優秀教學質量獎15人次、優秀教學管理工作者4人次、優秀實驗工作者4人次。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科研實力

學院擁有四川省礦產普查與勘探、環境工程重點學科,省部共建教育部固體廢物處理及資源化重點實驗室、四川省環境工程自控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礦物加工工程、地質工程、採礦工程、安全工程、交通工程、測繪工程、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等八個本科專業,其中環境工程、地質工程為國家級特色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為學校一級博士點建設學科。2個一級碩士點:礦業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涵蓋5個二級碩士點(採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2個二級碩士點: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安全工程、礦業工程、環境工程、地質工程。現有七個系和環境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煙氣脱硫中心西科大煙塵污染測控技術研究中心、水污染處理與控制中心、 礦物材料及應用研究所、非金屬礦研究所、環星科技研究所、國土資源利用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為學生的全面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歷史沿革

西南科技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1958年,建立突出非金屬礦產特色的地質學科和地質勘查專科專業; 1978年,成立非金屬礦系,地質礦產勘查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81年,採礦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82年,開始派出出國留學教師; 1985年,開始與中國地質大學、長安大學等高校合作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 1989年,開始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創建“礦物岩石材料”專科,1994升為本科專業,後改為“材料物理專業”(2004年劃入材料學院),測繪工程、城市規劃本專科專業(2005年劃入土建學院)開始招生; 1993年,非金屬礦系分為環境工程系和資源工程系(後改為城建與國土資源系)兩個系;環境工程系下設環境工程、採礦工程2個專業,資源工程系下設地質礦產勘查、測繪工程、城市規劃、礦物岩石材料4個專業; 1994年,地質學科批准為國家建材部部級重點學科, 採礦專業批准為國家建材部部級重點專業; 1995年,“環境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98年,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9年,“礦物岩石材料(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交通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2000年,環境工程系和城建與國土資源系分別改名為:環境學院和城建學院,專業沒有變動; 2002年,環境工程自控實驗室成為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安全工程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2003年,安全工程本科專業開始招生;環境工程專業碩士點開始招生; 2004年,“礦產普查與勘探”專業成為四川省省級重點學科;“地理信息系統”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2005年,環境學院和城建學院合併為環境與資源學院,“地質工程”專業獲碩士學位授予權,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四川省品牌專業; 2006年,“地質工程”領域獲工程碩士授予權; 2007年,“地質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四川省特色專業,“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實驗室批准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9年,環境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2010年,地質工程本科專業成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下屬機構

西南科技大學國土資源利用研究所成立於2001年, 該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運用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思想、礦產資源經濟學和循環經濟理論,重點研究礦產資源勘查、開發與綜合利用及其相關的資源-環境-災害問題等,包括成礦規律指導下的礦產資源的無貧化採掘、金屬非金屬採選中產生的尾礦資源(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與資源經濟環境綜合評價、特殊礦產(土壤)資源和環境資源開發及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劃等。主要研究方向是(1)國土資源(含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規劃與生態環境建設;
(2)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技術與開發利用方案設計;
(3)國土資源經濟、區劃與評價等。 近年來,先後完成了一批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如“四川敍永非金屬礦尾礦資源利用”和 “煤礦矸石高嶺土的再利用研究”、“蛇紋石尾礦的貓眼寶石開發利用及其礦肥研究”、“農業土壤地質的區劃特徵研究”、“四川特殊類型區土壤理化特徵研究”、“四川旺蒼雪梨生長的土壤資源與環境特徵研究”、“長江上游環境變遷、生態重建示範與流域可持續發展”、“岷江上游地質環境與災害防治”、“四川安縣、北川縣等礦產資源十一五規劃”、“四川省綿陽市和江油市‘十一五’經濟發展資源約束與環境承載力研究”等10餘項研究項目。
在研究中,提出了“礦產資源GDP”-- 礦產資源競爭力的新概念,併為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評價提出了新課題。提出了“土壤資源地質區劃的新概念”和“土壤資源的地質區劃方案”,指導了特殊類型區土壤特性及其利用專屬性的研究,深刻揭示了土壤資源對農作物種植與生產及其質量的控制作用。同時進一步提出了“優勢育種環境—優質土壤資源環境”的新思路,必將提高育種質量和水平、推動無公害綠色農業的發展。 正在承擔的項目有:新疆阿克陶恰爾隆一帶礦產地質調查與研究項目,含核素天然礦物材料的晶格畸變與穩定性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