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伯利亞三毛草

鎖定
西伯利亞三毛草(學名:Sibirotrisetum sibiricum (Rupr.) Barberá)是禾本科、三毛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稈直立或基部稍膝曲,光滑,少數叢生。葉鞘基部多少閉合;葉舌膜質,先端不規則齒裂;葉片扁平,綠色,粗糙或上面具短柔毛。圓錐花序狹窄且稍疏鬆,狹長圓形或長卵圓形,分枝纖細,光滑或微粗糙,向上直立或稍伸展;小穗黃綠色或褐色,含2-4小花;外稃硬紙質,褐色;內稃略短於外稃,頂端微2裂;鱗被2,透明膜質,卵形或矩圓形;雄蕊3,花葯黃色或頂端為紫色。 [1] 
分佈於歐洲及亞洲温帶地區; [1]  在中國,分佈於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2]  生於海拔750-4200米的山坡草地、草原上或林下、灌叢中潮濕處。 [1] 
西伯利亞三毛草草質柔軟,為各類家畜所喜食,尤其是馬嗜食,生長後期羊採食稍差,調製的乾草為各類家畜所喜食,屬刈牧兼用的優等牧草。 [6] 
中文名
西伯利亞三毛草
拉丁學名
Sibirotrisetum sibiricum (Rupr.) Barberá [2]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禾本目
禾本科
三毛草屬
西伯利亞三毛草
分佈區域
歐洲、亞洲
命名者及年代
(Rupr.) Barberá,2020

西伯利亞三毛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具短根莖。稈直立或基部稍膝曲,光滑,少數叢生,基部徑2-4毫米,高50-120釐米,具3-4節。葉鞘基部多少閉合,上部鬆弛,光滑無毛或粗糙,基部者長於節間,上部者短於節間;葉舌膜質,長1-2毫米(稀達5毫米),先端不規則齒裂;葉片扁平,綠色,粗糙或上面具短柔毛,長6-20釐米,寬4-9毫米。 [1] 
圓錐花序狹窄且稍疏鬆,狹長圓形或長卵圓形,長10-20釐米,寬3-5釐米,分枝纖細,光滑或微粗糙,向上直立或稍伸展,長達6釐米,每節多枚叢生;小穗黃綠色或褐色,有光澤,長5-10毫米(芒除外),含2-4小花;小穗軸節間長1.5-2毫米,被長0.5-1.5毫米的毛;兩穎不等,先端漸尖,有時為褐色或紫褐色,光滑無毛,第一穎長4-6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5-8毫米,具3脈;外稃硬紙質,褐色,頂端2微齒裂,背部粗糙,第一外稃長5-7毫米,基盤鈍,具短毛或毫毛,自稃體頂端以下約2毫米處伸出1芒,其芒長7-9毫米,有時為紫色(常生在海拔3500米以上者),向外反曲,下部直立或微扭轉;內稃略短於外稃,頂端微2裂,具2脊,脊上粗糙;鱗被2,透明膜質,卵形或矩圓形,長0.5-1毫米,頂端不規則齒裂;雄蕊3,花葯黃色或頂端為紫色,長2-3毫米。 [1]  [3] 

西伯利亞三毛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4200米的山坡草地、草原上或林下、灌叢中潮濕處。 [1] 
西伯利亞三毛草是一種短根莖—疏叢型上繁禾草,山地草甸草場的伴生種。喜涼爽濕潤的環境,生於腐殖質含量高的灰褐色森林土及山地黑鈣土上。在天山北坡西段、海拔1800-2500米的中山帶常參與林地早熟禾西伯利亞巖黃芪Hedysarum austro-sibiricus)、短芒短柄草小糠草鴨茅假梯牧草、疏毛老鶴草、白喉烏頭Aconitum leucostomum)、西伯利亞驢食豆、刺果峨參Anthriscus nemorosa)等多種植物組成的山地林緣草甸草場型中。該類型草場植物種類繁多,植株高大,禾草佔有相當大的比例,蓋度達95-100%。在阿爾泰山則常出現於海拔1300米左右的山地林緣草甸。 [6] 

西伯利亞三毛草分佈範圍

分佈於歐洲及亞洲温帶地區。 [1] 
世界分佈:中國、俄羅斯、立陶宛、拉脱維亞、愛沙尼亞、白俄羅斯、聖誕島、日本、勘察加半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朝鮮半島、千島羣島、蒙古、波蘭、庫頁島、土耳其、圖瓦盧、烏克蘭、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黑山、北馬其頓。 [5] 
中國分佈:北京、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甘肅、青海、新疆、湖北、四川、雲南、西藏。 [2] 

西伯利亞三毛草生長習性

西伯利亞三毛草通常於4月下旬返青,6月抽穗,7月開花,8月初結實。 [6] 

西伯利亞三毛草主要價值

西伯利亞三毛草草質柔軟,為各類家畜所喜食,尤其是馬嗜食,生長後期羊採食稍差,調製的乾草為各類家畜所喜食,屬刈牧兼用的優等牧草。 [6] 

西伯利亞三毛草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