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褘,漢語三級字 [3]  ,讀作褘(huī),指古代王后穿的祭服 [4-5] 
中文名
拼    音
huī
部    首
鄭    碼
WTBY
注    音
ㄏㄨㄟ
組    詞
褘衣
GBK
D084
U
8886
總筆畫數
9
部外筆畫
4
筆順讀寫
點、橫撇、豎、撇、點、橫、橫、橫折鈎、豎
繁體字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褘huī
⒈ 古代王后的祭服。 [4] 
⒉ 古代朝服的蔽膝。
基本詞義
◎ 褘huī
〈名〉
王后的祭服。衣上有野雞的圖紋 [ceremonial robe of empress worn in time of sacrifice]。如:褘衣(王后所穿,上有五彩雞形圖案的祭服) [4] 
常用詞組
翟褘、副褘 [1] 

古籍釋義

【申集下】【衣部】 褘
唐韻》許歸切《集韻》《韻會》籲韋切,音暉。《玉篇》後祭服也。《禮·玉藻》王后褘衣。《釋名》王后之上服曰褘衣,畫翟雉之文於衣也。伊洛而南,雉靑質五色備曰翬,鷂翬畫鷂雉之文於衣也。
又《篇海》雨非切,音韋。《類篇》與幃同,囊也。《爾雅·釋器》婦人之褘謂之縭。《注》即今之香纓也。褘邪交落帶繫於體,因名為褘。
又《類篇》蔽膝也。《揚子·方言》蔽膝,江淮之間謂之褘,或謂之袚,自關而東謂之蔽膝。
又美也。《張衡·東京賦》漢帝之德,侯其褘而。
又《唐韻古音》與委通。《王應麟·詩考》褘隋即委蛇,出《韓詩內傳》。《漢衞尉衡方(衞尉卿衡方碑)》褘隋在公。
又音猗。人名。《前漢·王子侯表》安侯褘嗣。
又音鞠。《禮·玉藻》再命褘衣。《注》褘讀為鞠。 [2] 
參考資料